第121章
姜山苍从杨家出来,先和小药仆一起回了药堂,处理完没盘完的账再才上了马车回家。
姜家在京城的宅子不算小,京城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姜家有一座占地不小的两进宅院,位置还在极靠近皇城的地界,周边尽都是些高官显贵的聚居之地,这宅子可是有钱都难买到的。
姜家能在这置办上一间规整的院子,还都是因为姜御医当初医术好,得先皇信赖,因着有一回姜御医休假不在宫里,先皇突然身感不适,不愿让别的太医诊治,便派人去传姜御医回宫,结果那时候姜御医家贫,租住在离皇城甚远的外城,等姜御医赶回来,先皇的腹痛已经在跑了三回净室后自愈了。
这回虽只是小毛病,可也给先皇提了个醒,下回要是重病姜御医赶不及怎么办?于是连忙给姜御医在皇城边赐宅子一座。
这宅子虽只有两进,但姜家人口少,住得很宽敞。
外院是待客用的,内院有一座正房,两座厢房,正房是三层的小楼,先前是姜御医和姜老夫人住,姜老夫人前几年去世了,姜御医老是睹物思人,常常伤怀,这才起了心思离了京城回老家。
两侧的厢房也都是两层的小楼,左边的是姜御医大儿子姜空青一家子住,右边的是二儿子姜山苍一家子住,外院和内院相接的两侧各有一排抱厦,则是家中奴仆的住处。
今日姜空青休沐在家,姜山苍便先回自家厢房和娘子交待一声,便去大哥那边说话。
姜空青和儿子姜南星长相极为相似,好像是一比一的放大版,只是姜南星性子跳脱,而姜空青人至中年又在皇城内当值,习惯了一副沉稳寡言的模样,除了被儿子气得跳脚和被老父追着打的时候外,他脸上甚少有明显的情绪外露。
见弟弟一脸笑意的进来,姜空青把自己面前的空茶盏倒上茶递过去,问:“去盘个账这般高兴,难道上月收益比以往还好?”
“那倒不是。”姜山苍坐下喝完了杯中茶,笑着说:“正月里大家为了求个好兆头,便是有病也忍着,上月的收益自然是差了许多的,我高兴是因为今日机缘巧合得遇故人,还是初次相识的故人。”
姜空青听得满头雾水,问道:“若是故人,怎么会是初次相识?”
姜山苍神秘一笑,道:“与亲有故,吾有所耳闻但不曾见过,也能称一句故人嘛。”
姜空青一边给弟弟续茶一边斜眼剜他道:“莫要故弄玄虚,若是不说便喝完这盏茶就走。”
姜山苍这才不再作怪,笑着把今日临时出诊,得见潍县有渊源的辛长平,并与之结交之事和盘托出。
姜空青听弟弟说辛长平见过自家表外甥,说其状态甚佳,这才露出个笑模样道:“也算是南星做了件好事,不枉费我每月从自己零花钱里挤出银子来给他汇去潍县。”
姜山苍听了直笑,打趣兄长道:“需不需要弟弟赞助你些银钱?堂堂太医院红人可莫要被人笑话。”
姜空青板起脸赶弟弟走,说:“我没甚么花销,不缺银子使,快走快走,莫在这里烦我,好不容易休假一日,容我自己安静安静。”
姜山苍偷笑着起身,姜空青又唤住他嘱咐一句:“都是潍县人,两家小辈本就为友,如今既然你们也以友相称,便莫要等着人家上门报喜,到时候派家仆去候着放榜,有好消息主动去贺,便是落了榜,也得去宽慰宽慰,离京时送上一份程仪。”
姜山苍点头应下,回到自己屋里便嘱咐亲随记着会试放榜时去候着放榜,瞧瞧有没有贺州东安府潍县辛长平之名在榜。
辛长平与褚亮在吃了三天姜山苍开的药剂后就彻底好转了,脚下不再虚浮,头脑也不再发晕,纷纷感叹道:“不愧是姜御医的家传医术,实在是神乎其技。”
既然身体好转,两人就不再躺着,忙拉着杨继学一块儿好生学习杨怀德亲注的学习资料。
若说潍县学子如今的风云人物、同辈楷模是两试案首辛盛,先前辛长平他们这批学子的仰望对象便是子胥先生杨怀德了。
虽要说起来,杨怀德乡试排名还不如辛长平,但辛
长平乃是厚积薄发,在乡试上耗费了十几年的时光,才取得这个成绩。
杨怀德却是十五岁县试中案首,同年府试惜败第二,十七岁中得秀才,名次依然是前三,二十岁乡试便一举考中乡试第九取得举人功名。
若不是那时赶上齐大人因大皇子牵连丢官流放,他堂兄杨怀恩弃官回乡并要求他莫要进京赶考,避避风头,许是他早就中了进士做了十几年的官了。
辛长平这十几年没丢下书本,杨怀德更甚,不仅自己没停止学业,甚至还在黎山书院发光发热,带出了许多学业出众的学生来。
辛长平可没觉得自己拿个第八名就能比杨怀德厉害,甚至越看杨怀德亲注的这本学习资料,越觉得子胥先生在学业上愈发精进、深不可测。
杨继学、辛长平、褚亮日日在屋里埋头苦读,杨怀德也推脱了文会、诗会,留在家里时不时去侄儿、亲家处转一转,帮他们解一解疑惑,捎带的也会去看看褚亮。
只是侄儿与亲家是偶有疑惑,褚亮却是一个疑惑接着一个疑惑,杨怀德虽做了十余年的先生,却不是真的多好为人师,是他堂兄觉得他性子太孤傲,怕他便是日后为官,在官场上不善和人打交道不合群,才假装抱怨说书院先生不够,把杨怀德骗到书院帮忙的。
于是在被褚亮的疑惑折磨得头大后,杨怀德干脆把他们三人一块儿拉到自己书房,让他们有疑惑先自己互相解决,都解答不了的他才出言,四人的学习小组一直持续到会试的前一天傍晚才解散。
杨怀恩来京之后在恩师手底下做事,十分忙碌,每日早出晚归,便是休沐日也常常是在恩师家里,连自己堂弟、儿子科考之事也分不出时间操心,不过两人都是快不惑的年纪了,也用不着老父操心,便只在辛长平和褚亮初到京城时抽空设宴招待了二人一回。
他去年过年看过一回辛长平的文章,当时就觉得辛长平能中举,只是没想到对方的名次比自己预想的还要高,看来皇上改革文人文风之事比他预计的还要迅速。
他对他堂弟杨怀德之才是很有信心的,在辛盛横空出世以前,杨怀德才是举县闻名的潍县骄子。
儿子杨继学资质只有中上,可多年勤学不辍,又有为学官的亲叔父带在身边多年,日日教导,说他火候已够,定是八九不离十的能考中,只不过名次难以预料,毕竟苦学只能提升些上限,并不能突破天资。
杨怀恩看了辛长平默写的乡试文章,按如今皇上推行的文风来看,他能拿乡试第八不是运气,真是实力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