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胡娘子也十分高兴,对辛月说:“这施一娘倒是个好苗子。”

辛月亦是这么觉得,坚强勇敢,抗压能力强,有主意且有行动力,业务能力还出众,这些优点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谁也不能否认她的优秀,谁也阻止不了她变得更优秀。

虽然丝坊的具体事务都是由胡娘子管理,但辛月见才欣喜,忍不住和胡娘子提了一嘴:“岚姨,好好培养施一娘,她定能成为岚姨的得力助手,许是将来还能来帮我。”

胡娘子和辛月亲近得很,闻言便顺口打趣一句:“我这树还没开始栽呢,你倒是已经计划好抢着来乘凉了。”

等这批新人上工之后,丝坊人数增多,胡娘子不可能再如先前一般事事巨细的与所有女工对接,她本就想好了到时候要从女工中挑出一些具有管理潜质的,提她们做小管事,日后小管事负责对接女工,她只跟小管事对接,正准备在四月初的商行例会上提出申请呢。

既然辛月先起了话头,胡娘子干脆便先跟辛月露出些口风来,笑着说:“那可不能光培养施一娘一个,到时候你给我抢走了,我用谁去?现在丝坊人数一下从三百扩到九百,我怕是人名都记不清了,过不了多久又还要继续招人,我觉得该提些小管事来帮着管理了。”

这当然是应该的,辛月一口应下:“岚姨说得对,明日月初例会,咱们制定一下制度,蚕所和染坊也该参照着来。”

辛氏商行的桑园、丝坊、染坊如今只剩丝坊还没有副管事,想到这,辛月又说:“岚姨,将来小管事里若有那特别优秀的,咱们就从中提人做那副管事吧。”

如今的正、副管事皆是由商行股东会直接指定任命的,原来商行几乎全是辛氏自己的族人,相当于是个家庭作坊,自然没人会有意见。

可随着逐步扩张,招进来的外来者人数将远远超过辛氏族人的人数,若是出了那十分优秀的人才,却不给人家上升的通道,早晚会把人才都逼走,只留下些平庸之辈,这对

商行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胡娘子本以为辛月空着丝坊副管事的位子,将来还是要安排自己人,没想到辛月却主动提了让能者上,不禁对辛月更高看了一些,她先点头应下了辛月的提议,说:“到时候我会多多注意。”

胡娘子在江州可还开过几家绸布庄的,如今辛氏商行里论起经商经验,最丰富的便是她,只是她自觉自己是外人,平时除了丝坊的事外,从不对蚕所、染坊的管理提什么意见。

可见辛月今天说出这样的话,胡娘子有些松动,便试探性的提了一句:“月娘,去年分钱的时候,工人们都是按着能力强弱,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可我们这些管事却没有什么约束。”

胡娘子把自己先前开绸布庄时的经历讲给辛月听,说:“先前我在江州开绸布庄,前后用过好几个掌柜,有人能力强,在他的经营下,绸布庄的生意越来越好,有人能力平庸,只能勉励维持原有的生意,收益不下降就已经尽了全力,还有那能力不足的,他接手前挺赚钱的铺子,到他手里管了没半年,收益就腰斩,从盈利变成亏损,那能力强的掌柜我自然要多多奖励他,才能留着这人才,那平庸者好歹不出错,也可以用,可那成事不足者,该换就得换。”

见辛月凝神听得认真,胡娘子心下欣慰,最后说了一句:“我不是说咱们管事里谁做得不好,只是想着先前你曾说过规则应该制定在前,这话我深以为然,我们这些管事也应该有规则约束,能者上,弱者下。”

辛月听得连连点头,拍掌道:“岚姨,你说得很有道理,是我疏忽了,我今晚回去想想,明日会上如何与大家提,姜还是老的辣,岚姨日后再有想法,可定要及时提点我,我还年轻,岚姨多多教我。”

胡娘子闻言,嘴角上扬,露出一个舒心的微笑,点头说:“你这般聪慧,早晚我就没什么可提点你的了。”

辛月与胡娘子说完话,便一同从丝坊出去,到隔壁染坊寻辛祝与宋惜娘,他们二人也统计完了,辛祝正在一张红纸上提笔写考上的人员名单。

辛月一眼就瞧见今日见到的那个郭大郎的名字被写在第一排第一个,她还记得郭大郎那小山一般的体型,染坊要的便是力大的男子,倒不是很惊讶。

辛祝见辛月过来,倒是很兴奋的指着郭大郎的名字说:“月娘,你还记得这郭大郎吗?”

辛月点头,说:“是被他母亲污蔑名声的那个。”

辛祝停下笔,笑着说:“他可真是力大如牛,难得的是不使蛮力,我本还怕他手下没轻重,咱的绸布可娇贵得很,容易被损毁,可他知道用巧劲,不仅染得比旁人速度快,还染得比别人更细致均匀。”

辛月听得也很高兴,两边都招到了出众的人才,而且丝坊那边并不止施一娘一人出众,其余中选的人也是各有优点,甚至许多落选的人也不是不好,只是这次招工的名额有限,才被筛下。

辛月见染坊这边的打分表上,排在第二百零一名的与第二百名的分数只差毫厘,便知道染坊这边也是相似的状况。

招工之前管事们开会时,便设定了招工考核时的通过人选的得分底线,辛月往下看,便见有近百人在当初设定的底线之上,丝坊那边也是,缫丝工与织工只招六百人,可分数合格的竟有九百余人。

许多人还不是潍县的,耗费时间、精力、金钱来一趟并不容易,原先是想下次扩招再重新组织考核,现在辛月突然有了新想法,本来人家就是合格的,何必折腾人家两次呢?

于是辛月对胡娘子和辛祝、宋惜娘说:“这些排在招工名额之外,但是分数够咱们招工标准的人,不如明日一起出一个预招工名单,等出了下一批招工计划,这预招工名单上的人直接中选,若有名额不足或有人另寻了工作不愿来的,剩下的名额再行组织招工考核。”

宋惜娘第一个举手赞成,她自去年从府城的皇家染坊学成后就回了潍县,本来染坊的管事嬷嬷想留她的,甚至直接许诺了过几年推荐宋惜娘做她的继任者,在皇家的染坊做管事可是个体面的职务,可宋惜娘毫不犹豫。

她记着姑姑、姑父的恩情,更记着表妹早就建好了染坊在等她,感动但坚决的拒绝了管事嬷嬷。

回来潍县之后她一开始还借住在姑姑家,年底拿到分红银子,本来和她哥哥宋光耀提议用这银子去帮爹娘补足罚银,将爹娘接回来。

可是宋光耀犹豫半响后,拒绝了妹妹,他说:“妹妹,以爹娘的性子,这么轻易就被救回来,他们不会长记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