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辛月自然不会笑话这样一个坚强勇敢,努力求生的女孩子,她扯下自己随身带着的帕子,递给施一娘道:“哭完擦擦眼泪,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施一娘怔愣的看着那精美的绣帕,听到小姐说:“这帕子是我娘亲绣的红梅,红梅在严寒的冬日依然能够绽放,是最勇敢坚韧的花朵,我把这帕子转赠与你,希望施一娘和红梅一样早日绽放。”
那帕子可是绸布做的,施一娘还是离开村子到了县城才见到有人穿戴绸布,镖局的大哥们说那便是绸布,她娘亲曾说过,自己织十匹麻布,都不如一匹绸布昂贵。
更何况那帕子上还绣了花,堂姐前几年出嫁,盖头上便绣了并蒂莲,那个盖头可花了好几百文,那盖头上的绣花远远不如这帕子上的红梅好看,施一娘见过冬日里的红梅,这红梅像真的红梅花一样,定然比几百文还要贵许多许多。
施一娘不敢接这么贵重的帕子,辛月看出来便故意说:“这帕子今日我才挂在身上,还没用过,你莫要嫌弃。”
施一娘连忙摆手说:“我没有嫌弃,是太贵重了,我已经受了小姐许多恩情了……”
“不嫌弃就快收下。”辛月把帕子塞到施一娘手里,笑了笑说:“我先走了,下次再见。”
瞧着渐渐走远的驴车,施一娘半响没有动作,她妹妹施三娘用手轻轻的帮姐姐擦掉脸上挂着的泪珠,说:“姐姐,那小姐人真好。”
施一娘这才回过神来,点点头,小心的把帕子举起来,迎着光看着那艳丽的红梅,嘴角渐渐勾起来,眼神坚定的说:“我一定不会让小姐失望的。”
人做了好事,一定会心情愉悦,辛月坐在车上眯起眼睛带着微笑,宋惜娘在一边满眼崇拜的瞧着辛月,刚刚的表妹和小时候挺身而出挡在自己前面的表妹重合了,表妹一直就是这么勇敢又乐于助人的人,在宋惜娘的眼里,辛月整个人都发着光。
辛月他们的车都停到了辛家的马棚里,马棚名为马棚,却只有驴和骡子被栓在这里,辛月瞧着飞毛腿和不大的驴车,心里想是不是该置办一辆真正的马车,将来自己和爹娘、哥哥方便往返于京城和潍县。
辛长平先前因为科举备考,许多次的会议都没有参加,今日的股东会终于是全员到齐了。
胡娘子才见到辛长平,连忙恭喜他高中状元,辛长平笑着说:“侥幸,侥幸,天下有才之人众多,我不如之多矣。”
寒暄之后,辛长平先说了大家都好奇的进献股份之事,辛长平说皇上接受了辛氏商行的进献,许是最近就会有皇上的心腹前来与商行签订书契。
但皇上当时说的会封辛月为县主之事,辛长平没有说,便是私下里和妻儿也不曾露过口风,毕竟除了开国初期,国朝再也没有出过异姓人封爵之事,虽然是皇上亲口许诺,可在没有真正落实之前,辛长平怕事有波折,最后闹出笑话。
女儿再是早熟,也还是九岁多的孩子,若知道了消息期盼起来,最后落空,辛长平怕女儿失望,干脆便一口不提,若皇上真的封赏了女儿,便让女儿在领赏那日再高兴惊喜吧。
听说皇上已经接受了商行的股份,在座的股东们纷纷松了口气,若说第一次听到辛月提议的时候,他们都或多或少的有过丝丝不舍,可经历了最近越来越多的窥伺,他们也都对辛月的先见之明心悦诚服。
如今辛长平中了状元,潍县的江、韩两家再也不敢动作,可他们还是担心万一有更高位的人打他们商行的主意,比如说简王万一真的被府城的江、韩两家的主支说动了呢?便是简王确实重诺没答应,那也还有别的王侯……
现在好了,哪个王侯能大过朝廷?大过当今皇上?
说完了进献股份之事,胡娘子便提出了进新人之后提拔小管事的提议。
辛祝与辛长康也有这个想法,尤其是辛长康,丝坊和染坊的新人还没进来,他管理的蚕所却是早就涌进了许多新人了,原先桑园的族人现在都在蚕所里养蚕,他和那位老蚕户每日都忙得不可开交,也常常出些小纰漏,后来是从桑园合并进来的辛祝的三个儿子看不过去,帮着约束了许多族人。
辛长康第一个举手赞同,并且在心里已经拟定好了要推举的人选。
辛祝做了大半辈子的族长,管着大几百的族人,深谙做领导的艺术,原先管理桑园的时候,他就带着自己三个儿子,让他们管具体的事务安排,辛祝多是统领全局、分配任务,催询进度。
可后来桑园合并进了蚕所,他被调到了染坊,失去了手底下三个用惯了的兵,而搭伴的宋惜娘又是个未成年的孩子,这孩子和辛月还不一样,宋惜娘是真的孩子,唯一与常人不同的便是她配制染料的才华。
管理的事情辛祝指望不上宋惜娘,只能自己多担责,重新体会了一把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辛祝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了。
这回他也是那迫不及待就连忙举手的人,大声说:“我觉得也是该提小管事了,知道还能更进一步,工人们也能更尽心工作。”
宋惜娘瞧见辛祝这急切的样子,不好意思的抿起了嘴,她知道因为自己不擅长和人打交道,染坊的大部分事情都辛苦辛阿爷了,这回她便没等表妹表态,就先举起手来支持辛阿爷。
辛长安和辛姑母没掺和商行的事,不知道这事是否有必要,便都看着辛月,见辛月举手了,他们便跟着举了手,辛长平自己也举了手,还一边帮着计票。
让状元郎帮着写会议纪要,辛氏商行的股东会议规格可真是高。
全票通过之后几个管事们凑到一起讨论要提多少小管事合适,最后商定是一个小管事管百人,染坊目前提三个,丝坊提九个,蚕所提三个,二个是蚕所的,一个是桑园的。
这是按现在的人数定额的,将来每增加一百名工人,便相应的增加一名小管事的名额,小管事们除了拿原来的工钱外,年底分红另分一笔管事分红。
辛长康迫不及待的提出了要提小管事的人选,便是辛祝的三个儿子,辛文、辛武与辛全,没等辛月拒绝,辛祝自己就先拦下了,说:“蚕所三个小管事,全是这三兄弟不合适。”
辛月也觉得不妥,只是当着三兄弟的亲爹,她还在考虑怎么说,见辛祝明事理,辛月也松了一口气,看向辛祝说:“叔爷,不然这样吧,你把三位堂叔调一个去染坊给你打下手。”
辛祝
求之不得,他使唤他的儿子们可使唤了几十年,再是顺手不过了,立刻笑着说:“好,好,好,把辛文给我调过来,我可真是一个人扛不住了,还有那新招的郭大郎,我看好他,染坊的小管事算他一个,另一个人选我还要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