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2/3页)

面对这样‘质问’的食客,汤老板耐心解释完,说:“……天热生意忙,店里员工很忙累,也要歇息的,也要备货,您多多体谅,真是不好意思了。”

“……”食客气得脸都红了却不知道说什么。

汤显灵不想火上浇油,忙说:“您别生气,先坐,喝口茶水,今日酸奶,我再送您五串烤肉。”再多就不能多了。

新食客拍桌子,“我说这些是想打这个主意吗?你把我当讹人要饭的了?”

“青天大老爷,自然不是了。”汤老板叫屈。

外邦人一听,怒气腾腾的脸有些缓和,有点扭捏说:“也不用这个叫我,我不是老爷。”

“……”那是我吐槽。汤显灵自然不会这么说,看这位壮汉不生气就好,连连点头,“您真是大方大度。”

最后外邦食客点了烤串、烤猪蹄,摆了一桌,除了肉其他都不要。

“老板,寒瓜和毛豆还送不送?”佟嫂问。

店里夏日是送一盘寒瓜和一盘毛豆的,但这位外邦食客刚争得面红耳赤不要送东西,佟嫂怕一会端过去被骂。

皇甫铁牛说:“我来送。”

“其实这位食客也挺好的。”汤显灵说。就是外形看着特别让人害怕,再加上嗓门大,其实人不错,人家都不要他送东西,要花钱买!

多好的食客啊。

夏日天热,跑空四次,谁都有火气。

汤显灵想着买些冰做冰饮,也是夏日馆子收益好——烧烤摊都摆在外头路边,占了一半,每日还有坊间邻里打包的,他还看过丁权同几个同伴前来,乌压压买了许多串子。

丁权说:现在东西市也流行烤肉串,各家少爷吃过说不过如此,我一提正宗的在八兴坊,他们说路远,我们几个跑腿来买。

汤显灵当然是谢回去,人家给他拉拢客户呢。

不过丁权说到‘路远’这儿停顿了下,估摸那些少爷说了些不太好听的话,丁权在他这儿修饰了一通,语言的艺术。

不管咋说,反正烤肉生意很好。

汤老板就想买冰——

其实是汤显灵自己想吃冰淇淋了。皇甫铁牛还记得大夫说夫郎体寒,但看夫郎心心念念都是冰淇淋、冰酪,思量了下,说:“我去西市问问,你吃完冰,要吃点红枣姜茶。”

汤显灵:???

“你体寒。”铁牛解释。

汤显灵理直气壮:“我体寒那是去年的事了,我现在是今年的我。”

皇甫铁牛被夫郎这副模样逗乐了,他只觉得显灵可爱,跟小孩似得,说:“那少吃一些?”

“行吧行吧,一天一碗。”到时候他换大碗吃。

皇甫铁牛把自家夫郎小心思都看在眼底,只是笑,他想着夫郎若是换大碗吃,他也跟着‘讨一口’吃的,显灵肯定会喂他,这样显灵能少吃点。

就这么说定了。

东西市都有卖冰的,夏日卖冰价钱都贵,这玩意就是稀罕物。皇甫铁牛还买了冰鉴,每日大早上去,买一箱冰,冰鉴外头裹着厚厚的棉被,拉回来送地窖,一般都是晌午用和暮食用。

家里还有桂花酿、枇杷膏,以及之前做过的酸梅陈皮饮子。

这些饮子调制调制,搓点冰进去,口感提升了许多,夏日喝起来特别爽。一经售卖,一壶特调冰饮八十文钱,点的人不少。

不过汤家暮食主打一个烤肉,吃太冰的容易闹肚子。

过了几日,有些食客就不敢点冰饮了,面露难色,因为都在吃也不好提及他闹肚子这回事,并不怪汤家吃食,怪自己:“身体不适。”

汤显灵一琢磨就知道怎么回事。

“哈哈大家用得少,我就能多吃点!”汤显灵想打发奶油了。

皇甫铁牛一边打发奶油,一边跟夫郎说:“我看着以后每日半箱冰,晌午卖冰饮,暮食那会,可以略略冰一下就成了。”

“也行。”汤显灵满心满眼都是他的奶油。

汤家有冰,今年夏日酷暑一些,周末休息时,卢三娘来家里玩,汤显灵请卢三娘、邹菱吃了冰饮,二人有些不好意思,又送点寒瓜、梨瓜来。

汤显灵在回廊坐下,一边吃瓜,一边听卢三娘说话。

“……我二哥医馆不收人。”卢三娘啃着寒瓜两条眉毛都拧了起来。

卢二郎今年十六七了,具体过没过十七岁生日汤显灵不知道,不过按照时下虚岁算法——能给卢二郎算十八。

这样的年龄,其实该‘往后想想了’——就是成家立业。

汤显灵吃着梨瓜,这梨瓜很甜,略略冰过后更好吃,脆甜脆甜的,含糊不清问:“?你二哥不是在医馆吗?咋不收人?不收谁?”

“?”卢三娘也懵了,五哥说啥呢。

邹菱听明白,两人说岔了,解释说:“二弟在医馆做学徒,最早时每月还要给医馆五百文钱,医馆包吃住,学了两年,才不用给钱,只包吃住。”

汤显灵吃瓜动作都停下来了,惊讶的瞪大了眼。

什么东东,还要给医馆钱?

汤显灵对时下师徒了解,就是田厨子和猫猫三兄弟,现在听邹菱和卢三娘说的,猛然想起来,这俩人也没说错,时下师徒关系真的好的特别好,师父就跟亲父一样,掏心掏肺教徒弟做人、学手艺,像卢二郎这般也是大多数。

“你二哥待得医馆是个大医馆吧?”

卢三娘连连点头,有些自豪:“就在西市,最大的平安堂。”

难怪了。最大的平安堂,当初卢父陈巧莲爱子心切,送儿子进医馆还塞了银子打点,为的就是儿子有个好前程好出路,可大医馆不缺徒弟不缺人用。

“你二哥,医术如何?”汤显灵觉得问这个有些多余了。

卢三娘不知道,“我二哥还没给人瞧过病,没出师,我也不晓得不清楚。”

“你二哥没说,他们医馆留不留人?总得有个章法吧?那么大的医馆。”汤显灵问。

他这小饭馆每月工资绩效补助等等,他都立了名目的。

卢三娘懵了下,她是在家听娘唠叨发愁听的多,刚才提起来也有些愁,但五哥问起来问这般具体,她又不知道了。

“平安堂也留人,我听你大哥说,留的人数少,还有不是二弟这个年纪,堂里能坐诊拿钱的大夫最年轻也快三十了。”邹菱解释。

汤显灵听懂了,果然像他猜的那样。

难怪陈婶忧心忡忡。

这药堂隔两三年招收些新学徒,人家店大,肯定不是赚学徒费的,设立每月给五百文这个门槛,就是不想收太多人。

他记得卢二郎还学过字的,这也是平安堂收人条件之一。

干两年,之后不收钱,学徒在医馆学习,包吃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