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如果他能回到嬴政幼时(第2/2页)
闹大了,李斯可就出场了,廷尉办案,一办一个准。最后打群架这帮人是刺字,还是割鼻子,是剁脚趾还是砍脚,就得看具体情况了。
“要是这样比的话,那确实大梁更适合生活与游学。我还特地去了文台和夷门。文台已经烧毁了,看不出本来面目,也没有建新的。
“夷门挺高,据说信陵君就是在那里亲自驾车迎接隐士侯嬴,而后听取了他的建议,才成功窃符救赵的。[2]我去大梁之前,就想去这两个地方看看。看了以后嘛,嗐,就这样,没我想象的好看。”
刘季一口酒一口肉,眉飞色舞,吃得喷香,没注意李世民略微古怪的神色。
这段话乍一听,就是个普通的游学感悟,没什么特别,但扒开这几句话仔细一瞅,从字里窥出字来,每句都赤裸裸地显示着一个意思:秦国是大boss!
大梁标志性建筑文台是怎么毁的?是因为秦国。信陵君曾经对魏王说:“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林木伐,麋鹿尽。”[3]
说这话的时候,秦国还在打魏国,就没停过。
而信陵君为什么要窃符救赵呢?还是因为秦国。
对,就是那场秦国围困赵国邯郸的战争。
同一场战争,在不同人口中,真的完全不一样。
如果以信陵君为主角来讲这个故事,又是另一番惊心动魄的传奇。
彼时赵国危在旦夕,向魏国求援。平原君赵胜的夫人,是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姐,于公于私,信陵君都想帮忙。
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却又因畏惧秦国中途按兵不动。信陵君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隐士侯嬴献计,他让信陵君求助魏王宠妃如姬。信陵君曾帮如姬报过杀父之仇,可利用其感恩之心窃得兵符,又推荐力士朱亥同行。
信陵君按侯嬴的计策行事,成功拿走兵符赶到军营。朱亥当机立断杀掉晋鄙,信陵君趁机拿出兵符接手魏军,挥师救援,击退秦军,成功解了邯郸之围。[4]
很精彩吧?但李世民是秦国太子,自然偏向秦国,复盘的时候,也只会想若不是秦国内部出了问题,将相失和君臣矛盾导致白起被逼自杀,这邯郸怎么可能就打不下来?嬴政又怎么会被丢在邯郸受苦?
很多人赞叹于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力挽狂澜,李世民虽然也赞赏敌人的能力,但更多时候,他会忍不住去想,去心疼当年在那场战争里惶惶不安的幼小的嬴政。
如果他们父子俩的年纪倒过来,能有机会让二十来岁的李世民回到那一年的邯郸,遇见两三岁的小嬴政,他会做什么呢?
他又能做什么呢?
他能改变那场战争的结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