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好扎心的话(第2/2页)
“好可怜啊,李牧将军,你的赵王竟然要杀你。将军守卫北疆数十年,歼灭的胡人至少十几万吧,整个北地黔首能安心生活全靠将军。这么大的功劳,不加以表彰也就算了,甚至不能安度晚年。”
小李将军怜悯道,“赵王冤枉你造反,连一点证据都没有,就夺了你的兵权,还要对你赶尽杀绝。你也太惨了吧?”
扎一剑,拔出来,再扎一剑,怼着同一个血洞,cuacua地猛戳,跟他打仗时的风格倒是如出一辙。
李牧很难不叹气,他身上的伤好像都不疼了,这会儿没有什么疼痛大过心疼。
“你的消息为何如此灵通?”李牧想不明白,或者说,他不敢想明白。
“李将军觉得呢?”小李看着他笑,毫无恶意的,纯粹欢快地笑,“对秦国来说,你们赵国没有秘密。”
这句话更是让人眼前一黑,当然也可能是李牧失血过多,头晕眼花,天也快黑了。
玄甲军里有专门的长史、参军和判官记录军功,记得又快又准确,所以不需要再用割耳朵这种传统方法。
而李牧,他要军功干什么?这事甚至不能上报,一旦被上面发现异常,云中的守将庞煖就会被迁怒。
云中的将士收拢着同袍的遗体,面露哀色,李牧静静地凝望他们,有些愧疚,但没有说出口。
有些事总得有人来做,若是不把匈奴两万主力拖在这里,那端老巢的行动就不会那么顺利。
草原上的胡人就像蝗虫和蟑螂一样,繁衍得太快,杀了一茬还有一茬,只要草原还在,总会有游牧民族在草原上放牧,而因为他们的生存方式扛不住天灾,没有任何躲避与应对风险的能力,只要牛羊死得多,就会萌生去抢掠农耕人民的想法。
李牧的应对方法,就是把胡人杀光,都死绝了,北地的黔首就安全了。
李世民的方法其实很多,但他也非常欣赏李牧这样的做法,干脆果决,不留祸患。
“将军有没有考虑过去我们秦国?”两辈子都有人才收集癖的李世民很自然地开口。
“去秦国?”李牧觉得很荒谬。
“对呀,秦国。天下纷战数百年,将军们在各国跳来跳去也是寻常的事。譬如吴起,先在鲁国为将,后投魏国,创建了魏武卒,又因被猜忌前往楚国变法;
“乐毅将军,起先也是赵国的,和将军你一样,赵武灵王死后,他去了燕国,很受重用,被拜为上将军,联合五国攻齐,差点灭了齐国;
“远的不说,近的还有你们赵国的廉颇将军。李将军不仅认识廉颇将军,同朝为将,还联手作战打过燕军,也算有些交情吧?廉颇将军后来因不满被乐乘接替,得不到赵王重用,离赵就魏,后又去楚,抱憾而终我算算,廉颇将军去世时八十来岁,距今不过才十三年。
“赵国从来不缺优秀的将领,只可惜,缺优秀的国君。这一点,没有人比李牧将军你,体会更深刻吧?”
李牧:“”
这人真的不是纵横家吗?
口舌锋利如刀,苏秦张仪也不过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