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第2/2页)

果然表现不错,口舌伶俐,八面玲珑,谈笑之间纵横捭阖,特别适合当使者。

吕不韦也是真着急,一回来就巴巴地到处打听谁能接任他。

“吕侯当真不能再坚持两年吗?”嬴政遗憾。

吕不韦听出他松了口,赶紧拜道:“臣实在是有心无力,求陛下恩典。看在老臣当年……”

李世民离得近,本在扶他起来,闻言不动声色地按了一下吕不韦的手臂。

别提当年了!你当你是华阳太后呢?再啰嗦,小心变成燕丹!

真是的,看不出来嬴政不想提当年吗?

吕不韦马上改口:“当年认识陛下的时候,臣还年轻,现在头发都快白光了。岁月不饶人,陛下风采却更盛了。臣能得见大秦统一天下,陛下君临四海,真是臣的福气啊!还望陛下怜悯。”

这还差不多。

嬴政总算答应下来,看在这十年西域互市确实赚了不少的份上,许诺吕不韦只要带郦食其出使一次,熟悉熟悉路线,就放他辞官归乡。

吕不韦的眼泪是真的流下来了,这次没有任何做戏的成分,心情复杂,既喜且悲,连连拜谢。

“回乡之后,莫要招摇,才能平安终老。”吕不韦离开咸阳宫时,李世民嘱咐他,“我就不送你了,吕侯得习惯寂寞。”

吕不韦感激不尽:“能得善终,已经是我最大的追求了,哪里还敢奢望什么呢?”

“以吕侯之家资,只要不沾是非,顺遂安乐,还是没问题的。”

“我哪敢啊?”吕不韦苦着脸,一句抱怨都不敢有。

吕不韦和郦食其的交接,并没有在朝中引起太大风波,因为好多将军们都回来了,咸阳突然就热闹起来了。

秋高气爽,太子随机在外溜达,有时候下午饿了,他就在附近找个熟人的府邸,去蹭一顿饭。

经常蹭的,是李信。他跟李信什么关系呀?对吧,那还用客气?

李信很高兴他来,每次都聊得热火朝天,还会提前注意他的动向,准备他喜欢的吃食。

为此,有些重臣颇有微词。

某日下朝,退不了休的王翦将军,连连给儿子眼神示意,王贲连忙上前:“殿下。”

“怎么了?”太子不解,“将军有事找我?”

“殿下这个时间出去,在宫外用饭吗?”王贲委婉地问。

“正是。”太子点头,“昨天和李信约好了,他今天请我吃螃蟹!”

“我们府上也有螃蟹。”王贲马上道,“刚运进来的,个头很大,蟹黄肥美,而且府上的庖厨是会稽郡的,非常擅长处理鱼虾和蟹。殿下不如来尝尝?天天去李信那里,都吃一样的口味,多腻啊。”

李世民想了想,是这个道理,犹豫道:“但我已经和李信约好了……”

“无妨,李将军就在那里,我父亲会跟他说的。”王贲飞快地把太子拐走,留下赶来的李信和王翦大眼瞪小眼。

王翦笑眯眯:“李将军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李信:“……”他敢有意见吗?

王家,李世民那可太熟了,他要是在咸阳,一个月总是要跑上几趟的。尤其最近,他会把写完的东西带给无忧看,听听她的意见。

有时候留在她那里校对,过几天再去取。

他去王家跟回自己家一样,比王离还自在,一会跟王翦王贲在书房聊聊怎么打百越,一会和他们去演武场骑马射箭,再过一会和无忧闲谈律法。

王离反而局促地跟在他后面,转来转去。

“这是你家,你怎么一副做客的样子?”李世民忍不住笑了。

“我有职责在身。”王离严肃脸。

“你的职责是什么?”

“保护太子的安全。”王离义正词严。

“你要不看看周围都是谁?”李世民大笑。

王翦放下了兵书,笑眯眯。王贲擦着剑,瞅了王离一眼。无忧在屏风后,把手稿粘到空白的卷轴上,微微笑开。

王离:“……”为什么感觉他好多余?

这真的是他自己家吧?

“真是难得人这么齐。”白夫人送茶点过来,笑得合不拢嘴,“总算可以吃一顿所有人都在的家宴了。”

可惜无忧的母亲去年冬天病逝了,王家老中青三代当时全在战场上,没有一个人能赶回来。

白夫人哀伤时,无忧却安慰她生死有命,节哀顺变,与她一起办完了整个葬礼。

“你不怕吗?”白夫人当时在寒夜里问她,“你的祖父、父亲、兄弟,还有太子,都无音讯。”

无忧不忧不惧,淡然处之:“我不怕。”

“为何?”白夫人疑惑。

“因为我知道,太子会平安凯旋,那么家里人都会平安回来。”无忧笃定。

他们真的平安回来了,一个都不少,白夫人不能不为之欣喜。

在他们这样的家庭,一家团聚是多么可贵的时光,所有人都很珍惜。

李世民笑道:“若阿父也在,那差不多就齐了。”

“陛下如今很少出宫吧?”王翦道,“从前太子年幼,总爱出来玩,到了哺食还不回去,陛下就要传讯了。传讯再不回,可就要亲自登门了。”

“似乎来过两次。”王贲回想。

“我记得陛下爱吃鱼。”白夫人笑道。

“对,但他不吃鱼刺,有一点刺他就不吃了。”李世民在背后蛐蛐他家父亲大人,“他这个人挑剔的很。”

“所以当时做的是鱼丸汤。”白夫人记得很清楚,“多亏太子告知,才把陛下哄住,留下来用了顿便饭。”

“这有什么难的?”李世民得意洋洋,“今天也可以。”

众人为之侧目,王翦不确定道:“今日也可以吗?陛下很忙的。”

“看我的。”李世民很自信。

没有人比他更擅长哄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