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这几年,大秦的版图在飞速扩张。

一方面是百越,王贲接连大胜,继承了王翦的优点,稳稳地平推到了所有战略要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他很小心,每一步都走得十分稳妥,简直像个无坚不摧的堡垒,打敌人是碾压似的,而敌人想打他,根本无从下手,水都泼不进去。

放间谍慢慢渗透,威逼利诱拉拢分化当地原住民,交易互市买通对方小头目,了解百越风土人情,打探情报,里应外合,给亲秦的那一方更多权力钱财,制造差异和矛盾……

聪明的将领,会自己解决战争之中的一切问题。

王贲在监督修灵渠的那几年,一天也没闲着,才能在真正动兵的时候,无往而不利。

百越归秦,嬴政设三郡管辖,亲自选定郡守县令,移民通婚,将大秦的语言文化传播过去,同时得到了不少来自百越的馈赠。

“这就是百越那边的稻谷?”

李世民抓起一把,好奇地看来看去,还剥了一个尝尝。

“没什么特别嘛,也就是看着白一点大一点,光泽好一点。”

嬴政反应再快也没太子快,抬手的时候,太子已经把米放进嘴里了。

即便如此,手都抬起来了,当然要拍下去。

一天天欠欠的,动作怎么就那么快?

“生的乱吃什么?”

“生的也有米香哦。”

“自己都是做父亲的人了,也不在孩子面前稳重点。”嬴政无奈。

咸阳宫有了新的小短腿,还好不是小哭包,没太子那么爱哭。

嬴政斟酌了很久,给孩子起名叫“嬴枢”。

又嬴又输的,听着有点怪。但不要觉得敷衍,想想前历代秦君都是什么名字。

嬴渠梁、嬴驷、嬴荡、嬴稷、嬴柱、子楚……不是房梁就是五谷,不是柱子就是马,子楚更是为了讨好当时的华阳夫人才改的名,原来的“异人”更难听。

相比来说,嬴政的名字是最最好听的。

“你们以为如何?”嬴政征求孩子父母的意见。

无忧笑言:“天枢德见则凤凰翔,是很好的寓意呢。”

她意有所指地看向李世民,后者念叨了几遍“嬴枢”,满意道:“还挺顺口。”

嬴政便定下了:“秦为水德,奉常说水养木,这孩子会被养得很好的。”

果然养得很好,两年过去,已经能迈着小短腿哒哒哒到处跑,亦步亦趋地跟在李世民后面,到处扒拉了。

比如现在,大人干啥他干啥,父亲吃谷子,他也吃谷子。

嚼不动,不好吃,呸呸呸。

“东海诸岛也送了些东西过来。”嬴政悠悠踱步,顺手把踮起脚尖的幼崽提溜到一边,以免他把装谷子的盒子弄翻了。

太子小时候就干过这事。

“听说还带了些倭人和银矿的石头?”

“是倭奴。”嬴政纠正。

行吧,倭奴,反正是岛上的,李世民也不在乎是不是奴。

这年头,大秦的军队对这些海外诸岛来说,完全是降维打击。

甚至都不需要正规的军队,只要嬴政对海边的郡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些渔民就拿着武器冲过去了。

也算是弥补了和平时代不好立军功的空白。

奖赏有多丰厚,渔民们冲得就有多远。光跟琅琊打了报告的就有几百只船,没打报告的还不知道多少呢。

水师都没渔民跑得远,冲得猛。

往往都是渔民先找到了新的岛屿,插上一面染黑的旗帜,自己手动在旗帜上画一个大大的秦字,和岛上原住民叽里呱啦鸡同鸭讲,用嘴巴和拳头讲出道理来,水师才姗姗来迟。

银矿就是这么捡来的。

语言不通怎么了?大秦的弩箭是国内外通用语言。

几轮齐射之后,就没有站着的倭人了。

嬴政拿起一块银矿石,在日光下端详。这银白色的块状物,反射着湖泊似的冷光,粼粼生辉。

“除了给少府做饰品,还有什么其他用处吗?”他问。

“黄金能做什么,它就差不多能做什么。对下可以赏赐,对外可以市易。”李世民把张开手跳啊跳的嬴枢抱起来,让他能看到银矿石。

“月氏能答应?”嬴政挑眉,“以前可都是用金饼。银可没有金受欢迎。”

“月氏会答应的。”李世民笑眯眯,“他不得不答应。”

“这个不能吃。——蒙毅,把孩子抱去立极殿,朕与太子有事商议。”嬴政嫌到处乱抓的幼崽捣乱,一眼看不见手上就多了个银矿石,赶紧夺下来,把孩子送走。

“羲和殿也行。”李世民补充。

嬴枢一天之内能换五六个人的人手,所以从来不认生,谁抱都可以。如果出去玩,那座驾更是数不清,连刘邦都骂骂咧咧地抱过。

“谁家出门喝酒还带孩子?给我干什么?我自己孩儿都不想抱!”

小孩一走,北辰殿就安静了。嬴政可不耐烦帮孩子带孩子,现在可不是当年。

地图一铺,南边和东边增加的版图看得人神清气爽,赏心悦目。

百越拿下之后,不仅能防止造反分子勾结生事,还把边境线推到了东南的入海口。

新的港口与贸易,由此而生。

歇了几年后,养了养粮草,蒙恬克制地出击,与李牧配合,只凭郡尉本身的力量,不需要中央出动大军,就逐匈奴七百里,顺利地拿下河套平原。

这是很值得惊叹的战绩,李牧的战术运用得炉火纯青,蒙恬上书的时候盛赞都是李牧指挥得好,才能打得匈奴接连溃退。

嬴政增设了九原郡,就近安排蒙恬修筑防御工事,筑军屯田,控制这片区域。

章邯、蒙恬、李牧,三位将军在北方连成了一道不仅坚固还很锋利的防线。

李世民时常写信过去,让训练好的信鸽往返南北之间,方便与他们交流。

青云已经过二十岁了,对一只鹞鹰而言,它已经走到了暮年的暮年,便不能再长途远行了。

老老的猫和老老的鹰一起在树上晒太阳,李世民抬头看着它们,也能看上很久。

“不再养一只吗?冬天草原寒冷,信鸽有点惹眼,没有鹰隼隐蔽。”嬴政望着他。

“不养了,青云会难过的。”李世民小声,“它那么骄傲,要是偷偷跑了,我去哪儿把它找回来呢?”

猫猫就偷偷消失过,所以之前铜钱不见踪影,芈夫人才那么着急,扶苏一刻也等不得就冒着大雨回太学找猫。

猫很好,鹰很好,人也很好。

“你总是心软。”嬴政一叹。

李世民笑眯眯地与他分析草原的局势:“蒙恬与李牧以九原雁门为据点,出轻骑兵向北,持续对匈奴施压,逼迫他们远离大秦的边界。因此,匈奴只能重新寻找牧场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