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国
国名仍然叫俄罗斯,但到底是帝国还是王国,几个人争论不下。尤苏波夫公爵费利克斯认为仍然称“帝国”会激怒苏维埃;基里尔坚决不同意改成“王国”,难道你以为“俄罗斯王国”就不会惹怒史达林吗?德米特里则在帝国与王国之间举棋不定。
凯瑟琳一直不是太懂帝国与王国的区别,英国王室虽然有“印度皇帝”的头衔,但基本上不怎么用,国王仍然是King。帝国不该是拥有更广阔的领土才可以称“帝国”吗?
但基里尔说,咱们这可是数百年的传承,继承的是东罗马帝国的荣光!又不是真正的新国家,必须是帝国!
好吧,你说的有理。凯瑟琳暂时偏向基里尔。
下一个议题,谁来当这个皇帝?
你。
啊?凯瑟琳假装惊愕:我可以吗?
基里尔沉默片刻,不太情愿的说:“只能是你。你很年轻,又是英国王室成员,想要温莎家族承认我们的新国家,只能是你来当皇帝。”
年轻怎么了?你老了就没有权欲了吗?
表姐夫费利克斯及时解释:“你还年轻,意味着你能够持续稳定统治国家,至少50年。”
啊这,不要啊!
凯瑟琳小脸一垮。
下一个下一个!
*
政治制度参考英国,将国家划分选区,每个区通过全民投票选出议员,进入下议院;上议院由贵族担任,职能也跟英国上下议院相似。
三权分立,最高法院是司法权,国会(议院)是立法权,国家元首是行政权。
为了国家元首是否是皇帝,又争论了小半天。
费利克斯反对,认为如果是君主立宪制那么就要彻底实施王室与政权分开的制度,至少目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已经经过数百年的考验,行之有效;
基里尔坚持,认为如果皇帝没有行政权,那么一切都将毫无意义;
德米特里则认为如果国家元首是皇帝,那么奥尔加会累死,美国总统一般也只干两届8年呢。
旁听生小乔举手——他们几个都被允许列席会议,但不允许随意发言。
基里尔瞪他,“肯尼迪先生,你想说什么?”
乔机灵的说:“我支持基里尔大公的意见,国家元首应该是皇帝,或者说,第一任元首一定要是皇帝。”
嗯?你倒是挺有见地的。基里尔大公表示满意,点头赞同。
“国家刚刚建立,此时不适宜频繁更换元首,按照英国的称呼,是首相。法律是你们来制订的,当然可以允许皇帝同时兼任首相。”
费利克斯沉思:确实,兼任当然没有问题。小肯尼迪还挺机灵的,能想出这么一个解决方案。想要奥尔加当几十年首相也确实太辛苦,国家虽然不大,但事情一样少不了。
这个问题暂时解决了。
下一个议题是购买新领土,恭喜隔壁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入选。这块高原地势险峻海拔高,人口也稀少,不利于大面积耕种,在阿根廷属于鸡肋地区,价值不高,可有可无。
于是决定让德米特里去布宜诺斯艾利斯找找门路,同时也要求杜邦家族发挥钞能力,引荐美国驻阿根廷大使,再走华盛顿路线,阿根廷政府如果不肯出售,那么就利用美国来施压。
至于购地款,凯瑟琳小手一挥:皇储包了!
他们都知道她手里有不少黄金,但数量多少,各人知道的都不一样。基里尔、德米特里算她有100吨,费利克斯算她至少有260吨,他们都知道原本存在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那80吨黄金被英国王室买入。
巴塔哥尼亚高原价格被估计在1亿美元以内,说多不多,说少不少。阿根廷1938年出口总额也只有14亿美元,绝大多数都产自潘帕斯草原。草原适合放牧肉用牛,牧场无数,英国人餐桌上的牛肉至少有40%来自阿根廷;草原也适合种植小麦,不仅可满足全国人民需求,还可以出口。
凯瑟琳肯定不会拿黄金出来买地,她指望伦敦股市上扬后套现,用这笔盈利来支付购地款。要是来不及等到这笔钱,便用火地岛向华尔街的银行抵押贷款。或者直接找杜邦家族拆借也不是问题。
*
新罗马的皇家宫殿尚未完工,基里尔让出他的别墅给侄女居住。皇宫的选址在叶卡捷琳娜湖畔,地点、风景都极好,占地也极为广阔,宫殿完全比照冬宫的规模,预计要建设10年才完工,听得凯瑟琳眼前一晕:这工期也太长了吧!
当即拍板,再加一倍工人,缩短工期!殿下不差钱!
基里尔的别墅也是才完工,好在这时候还不需要担心什么甲醛问题,木家具要么是原木风,要么用的是天然涂料。别墅选址也极好,位于皇宫附近不到1公里的湖畔,开门见湖,修建了码头,栓着几条不同的木船,还有帆船,但还没有游艇。
弗拉基米尔说因为叶卡捷琳娜湖是内陆湖,游艇需要拆分运输,颇是麻烦。他还没有时间处理这事,也没有钱订购游艇。
说的怪可怜的。
别墅是两层建筑,不需要电梯。地皮都是自家的,不用花钱买,因此面积也很可观,两层大概有60多个房间,书房健身房会议室放映室等等一应俱全,一楼有4间客房,都带独立盥洗室;二楼则有6间卧室,独立盥洗室。
6间卧室妥妥是按照至少5个孩子的大家庭来设计的,要是愿意多生还可以加盖副翼。基里尔看来很信奉“多子多福”,虽然他和亡妻梅里塔只有3个孩子。梅里塔没有继续生孩子大概是因为生了好大儿弗拉基米尔,有了继承人就不用一直生下去。
凯瑟琳和阿拉斯泰尔住了主卧,弗拉基米尔的房间原本就在距离主卧最远的卧室,他不用搬走。
楼下4间客房,安排伊利亚、伊戈尔、阿列克谢入住,现在殿下的侍从官从可怜兮兮的1人增加到3人。肯家兄弟住在费利克斯的别墅,在基里尔别墅的旁边,距离也没有超过1公里。
*
年轻男人们都对“如何建设一个国家”非常有兴趣,纷纷发表意见。
乔认为工业很重要,美国国力强盛就是因为它有全产业链,国土面积庞大、人口众多,可以大量吸纳移民;新兴的俄罗斯帝国想要大力发展,吸纳移民很重要。
弗拉基米尔反对,认为美国经验不可照搬,沙皇俄国几百年都没能解决民族融合问题;再看看现在的欧洲,民族问题就是一个大难题,非常之难。
杰克则认为新俄罗斯还是太小,谈什么全产业链根本不现实。
比约恩说不行还是发展旅游产业吧,隔壁可是南极洲呢。
伊利亚反对,说只依靠旅游产业太单一了,欧洲一开战,就没什么人来旅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