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第2/2页)
他实在是被围上来的人烦怕了,他是喜欢交友广阔不错,但他喜欢的是与志同道合之人把酒言欢,而不是听一群谄媚的人说着狗屁不通的话拍他的马屁。
弘书忍不住大笑:“还有你怕与人交往的时候。”
“那叫交往吗?”允禧恨恨的道,“那叫被捧臭脚!”
弘书笑个不停:“有人捧你臭脚还不好?”
“好个屁!爷的臭脚也不是谁都能捧的!快点!给我安排个活干!”
长工自己要求,弘书当然不会客气,让他带着音韵馆里会外语的那些人去四译馆:“这几年从海外带回了不少书,四译馆的人手还是太少了,等着翻译的书排队都排到明年去了。这一批生力军刚好能用,不过他们没有出身,容易被排挤,你带过去也能给他们撑撑腰,再用这两月时间看看四译馆里的人有没有可用的,我到时候请皇阿玛在四译馆下再单独设一个翻译司,专门翻译我列的书单。”
四译馆主要还是负责翻译边疆民族以及邻国的文字,时常还配合礼部、理潘院做接待各国使者之事,对于外海其他国家的关注很少,书籍翻译也不多,而且更注重官方文书翻译和涉外事务口译,几乎不关注学术类、技术类书籍。
这些年,弘书名下的船队出海,在他的授意下几乎是将能搜罗到的各种书籍都带了回来,可惜空有宝藏却用不了,懂各种外语的人还是太少了。朝廷虽有教学外语的机构,但主要还是俄语、蒙语、藏语为主,其他语言并没有成系统的培养。
允禧满意的接了活,又嘀咕道:“又要设新司?你这几年都上奏设立了多少个新部门了,之前还说什么冗官,这就不冗官了?”
弘书不理他,冗官冗的是下面办事的吗?不是,基层人员只有不够用的时候。
冗官冗的是中高层!
忙的忙死,闲的闲死。
一壶茶,一张邸报坐一天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允禧嘀嘀咕咕的走了,带着人去四译馆开干。
等他挑好人的时候,修书的名额也在激烈的哄抢中尘埃落定,《雍正字典》这个日后几经改版、始终不曾改名、成为每一位蒙童启蒙必备的工具书正式开始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