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第2/2页)

儿啊,为了你的前程,你爹我可是豁出去了。

没资格上朝的徐以烜在詹事府打了好几个喷嚏,一头雾水:“大早上的谁念叨我。”

视线转回朝堂。

当大家喷徐本喷的唾沫都快干了的时候,弘书像是才反应过来一样站出来:“只要能保我大清疆土,儿臣愿奉此身。”

“……”

所有人都是一口气噎在那里,快被气死的感觉。

谁管你愿不愿意献身啊!现在是苗人他不配!他不配!!苗疆三策他一个都不配!!!听懂了吗?!

弘书气定神闲。

嘿,气吧,破防吧。

太子不能喷,大臣们从嘴里挤出几口唾沫,继续喷徐本。

最终还是胤禛被吵的受不了,结束了这场闹剧,让所有人想说什么回去写折子去。

在反对徐本的折子快堆成山的时候,岳钟琪从贵州传来了好消息,他从四川、广东等六省调兵两万余人,兵分两路,分别从清水江上下游进攻,目前已将所有被苗人占领的城池夺回。

不太好的消息是,苗人见势不对,果断弃城回寨,由于苗人分散,黔地又多山之故,岳钟琪未能消灭、俘虏太多乱民有生力量。

目前岳钟琪已经就地整兵,打算稳扎稳打,带兵入山,一一拔寨。

消息在朝堂上公布后,胤禛道:“苗乱平息在即,对于后续安抚之策,太子,你要和诸位大人尽快商议出可行之策来。”

弘书瞄了瞄最近吵的厉害的那些人,笑眯眯的答应:“儿臣领旨。”

本该进行下一个议题了,却忽然有人站出来:“皇上,岳将军既要带兵入山拔寨,粮草供应便犹为重要了。臣以为,朝廷应该再派一人,前往督师,兼理后勤,也可令岳将军专心剿匪。”

大殿里安静了两息,才听胤禛的声音响起:“可,督师之人,尔等可有举荐?”

举荐之人不少,但某人既然早有准备,又怎会让到手的果实落入他人之手呢。

胤禛淡淡扫了张照一眼:“如此,便以刑部尚书张照为抚定苗疆大臣,前往督师,兼理后勤。”

张照如愿以偿,倒还稳得住,只在眼底流露出几分满意之色:“臣遵旨。”

他很快离开。

要讨论安抚之策,徐本再次硬着头皮站出来,重申了他的苗疆三策,好了,新一轮吵架开启。

这一次,徐本在其他人的反对下,做出不得不妥协的样子,放弃了自己最初的苗疆三策,表示可以打折。

进士名额可以换成钦赐举人身份,入六部学习两年后,外放苗疆为官。

侧妃不行,那就庶妃。什么?纳苗女之前必须先纳满洲姑奶奶和蒙古格格?这,只要太子殿下同意也不是不行……

弘书表示他不同意,纳苗女还是为国献身,纳其他女人干什么?他又不是好色之人。

眼见问题在女人身上停滞不前了,弘书似是烦了,站出来道:“皇阿玛,儿臣以为,徐大人所提苗疆三策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第三策编入旗籍就算了,八旗乃大清根基,不可轻动。至于前两策,儿臣觉得,或许可以合为一策。”

“如何合为一策?”

“不知皇阿玛可还记得镇雄府土司禄禄氏?”

“禄禄氏?”胤禛还真是没什么印象了。

“雍正四年,乌蒙土府为乱,当时,镇雄府土司禄禄氏虽为一届女流,却说服镇雄府的大小土官,放弃世职,向中央缴印,主动恳请朝廷改土归流。”

“儿臣以为,苗人女子为土司者虽然甚少,却不是没有。既能为土司,为何不能令其为流官?与其令苗女入儿臣后院,不如令像禄禄氏这样的苗女,出任流官。”

“古有巴寡妇清为秦始皇所重,前有秦良玉为侯,儿臣以为,对于苗人等少数民族,或许以女驭之更好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