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4/5页)
赵广从的官话没有她的纯正,不过应付益州衙门的人应该够了。
“不会。”赵广从被梨花看得浑身不得劲,“三娘,你怎么了?”
“我想了想,捡手实这事给别人,接下来几天,你教族里人说官话吧。”梨花道,“咱们要伪装成益州百姓,就不能操着戎州口音不是?”
赵广从不明白,“为何要这样?”
“为了阿奶的面子。”
面子值几钱?赵广从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梨花,上次见面,小姑娘软糯糯的,粉雕玉琢非常可爱,一些时日不见,打扮得跟叫花子似的,说的话就非常圆滑,像他大兄教出来的。
赵广从心里起疑,“三娘,你阿耶还好吧?”
“好着呢,阿耶想来接你的,但他要照顾几头牛走不开,二伯,咱们先回去。”
梨花租的宅子是处荒废的,价格便宜,位置宽敞,能容纳好几百号人,梨花领着赵广从回去时,千叮咛万嘱咐,“二伯,族里不知道你做的那些事,你别自己说漏了嘴,阿奶那人最重脸面,要知道你丢了他的脸,肯定不会放过你的,你看大伯母的下场就知道了。”
赵广昌要娶元氏时,老太太心里是欢喜的,觉得元氏年轻好生养,哪晓得赵文茵一出生,老太太态度大转变,便是元氏生了儿子都改不了老太太的想法。
关于这点,赵广从深有体会,“放心吧,二伯绝不会说,对了,你说谁告诉你我在那边的来着?”
“我说了吗?”梨花故作懵懂的挠头,“我没说啊。”
他在戎州租宅子的事情谁也不知,便是赵广昌也只知道他有个相好的,莫不是赵广昌怕他花了家里太多银钱,让那些朋友暗处盯着他?
从前只觉得赵广昌和他同病相怜,都是不讨老太太喜欢的人,现在只觉得他太傻了,就赵广昌贩私盐挣的钱够他赎好几个黄娘子了。
兄弟一场,从来没想到分自己半文,赵广从心里不是滋味,“你阿奶有没有骂你大伯?”
“族里不知道大伯贩私盐的事情,你别说啊,小心大伯记恨你,阿奶不想家里的事传出去,你们的事情谁都没说,便是我阿耶都不知道的。”
“你阿耶不知道?”赵广从不信。
“对啊,阿奶说这些糟心事她自己受着就行,别侮了我阿耶的心。”
“......”不愧是老太太,啥事都想着老幺,他就奇了怪了,他和大兄是路边捡来的吗?为什么老太太偏偏宠爱老三不宠爱他们呢?
赵广从问梨花,“你阿耶还去茶馆听书吗?”
“好久都没去了。”
“斗鸡呢?”
“阿耶早就不斗鸡了。”梨花知道赵广从的心思,无非想试探老太太有没有私下给赵广安银钱,追根究底,不相信赵广昌攒了几百两,怀疑更多。
梨花说,“二伯,还是想想你怎么跟大家伙解释最近干了什么吧。”
这有什么好解释的?路上碰到打劫的,没有银钱,自然回不去了。
赵广从这番话说得脸不红心不跳,说到最后,甚至还摆出一副受了委屈的模样,给老太太气得想掐死他,要不是有老大的例子在前,老太太就相信了,但想到老大背着她干的勾当,她看赵广从也不是个安分的。
当然,对于梨花跟赵广从在巷子里的对话她一无所知,之所以不拆穿他是想私下问梨花怎么处置。
钱肯定要拿出来的,怎么拿是个技巧。
老太太不开口,谁都不敢让跪着的赵广从起身,最后,还是梨花出面,“阿奶,时候不早了,让二伯先休息,什么事明天再说吧。”
“哼,有什么好说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还能说朵花来不成?
老太太回到竹席上躺下,跟梨花说悄悄话,“你二伯拿了家里多少钱?”
“二伯的钱已经花没了,但二伯知道错了,决定将功补过,阿奶,咱给他一个机会。”梨花知道赵广从的能耐,比起赵广昌的圆滑,赵广从更能屈能伸,梨花道,“哪日他没改好咱再收拾他。”
收拾自然要收拾的,但现在所有人都挤在一间屋里,没有施展拳脚的地儿啊。
她问梨花,“城里的租子是不是很贵?”
否则怎么就租了间这样的地?
在奎星县起码有院子有堂屋有卧房,这儿就一个院子一个大屋子,如厕都得去巷子口,太费事了。
梨花知道老太太的意思,“租子不高,咱在这儿住一晚,明天再换地。”
主要人太多了,好多人家不愿意租,就这块地还是找了许久才找到的,梨花想了想,“阿奶你要是受不了,明天我带你去客栈住。”
“那得多贵?”
“没关系,大伯给的钱没花完呢。”
听听,这话多豪横,角落待着的元氏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了,赵广昌给她娘家一笔钱,老太太又吵又闹,给梨花倒是心安理得。
她哄睡好儿女,悄悄溜出门去。
赵家人住在屋里,其他人则睡在院里的,元氏很快就找到了她娘,眼眶一红,“娘。”
“你怎么出来了?小心你婆婆看到不高兴,回去吧。”
“都是女儿没用。”
“不怪你,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们不求别的,能活着比什么都好。”元氏娘不是拎不清的
人,相反,她心里门清,老太太不喜欢元家已经好多年了,以前都没撕破脸,现在更不能,她握住闺女的手,“你婆婆人挺好的,她说什么你听着,别往心里去。”
元氏点头,“你的脚怎么样?”
她走过路,知道小腿酸痛肿胀的难受,她娘年纪大了,怕是更加吃不消。
“娘坚持得住,你别管娘,回去看你婆婆哪儿需要人照顾,三娘还小,老让她服侍你婆婆像什么样子?”
“老太太就乐意三娘跟着。”
以前就是这样,老太太走哪儿都带三娘,不会带文茵,二房的人也很少带,三娘不在家,老太太就不怎么出门,元氏已经习惯了,“娘,想不想吃点东西,我让大郎出去买点吃食回来。”
元氏娘大惊,“咱不是有吃食吗?还买什么?”
被老太太知道了,恐怕就容不下她们了,元氏娘再不敢让女婿做那些事了,“女婿忙,你多妻子的要多体谅他,别动不动就使唤他跑腿,咱家有粮,不缺那一口。”
如老太太说的那样,她家的粮不是用婆婆死后的钱买的,而是赵广昌买的。
在奎星县城门口他们就碰到赵广昌了,赵广昌跟李家搭上了话,说了许多好话买了些粮食给他们,之所以让他们不跟着进城要装在路上偶遇,就是怕赵家人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