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2/2页)

梨花又问,“有多少酒?”

“二十天前你二十堂叔挑了小半桶回来,然后抱了十几个坛子走,你四爷爷嫌他天天抱酒坛回来太惹眼,嘱咐他等你回村后再说。”

“你四爷爷的意思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大家目前之所以其乐融融,无非是局势所迫。”

“山里条件艰苦,又有岭南人虎视眈眈,大家不抱团,根本抵挡不了岭南人的入侵。”说到这,赵大壮横了赵文茵一眼,继续道,“可一旦没了岭南人,大家是否能一直这样和睦就不好说了。”

留一手总是没错的。

赵大壮诧异老爷子会有这样的心思,去年逃荒,碰到快饿死的老丈,老爷子给水又给粮,碰到那反咬一口的也只是感慨句识人不清。

这样仁慈心善的人,有一天竟会提防日渐亲密的邻居。

赵大壮震惊不已。

梨花倒没表现出多意外,人逢巨变,性情也会大变,她说,“四爷爷说得对,日后再有村民想买酒,你就说等秋收后...”

说着,溪边到了。

刚进谷那会,小溪是大人就能跨过去的宽度。

现在,溪水两侧开垦出来做了稻田,水边的草和石子除了,水宽了不少。

木桥也变成了石桥,梨花走上去,“谁搭的桥?”

“曾家老爷子,他心血来潮说要搭个石桥,我安排了王家兄弟给他打下手,第一次石板搭好人上去塌了,他回家研究了两天重新来就弄牢固了。”

说着,他用力跳起,落地后地面没有晃动,其他人也无甚感觉。

“曾爷爷现在钻研这些了?”

“是啊,年纪大了,曾大郎几兄弟不让他干活了,你四爷爷邀他做木工,他舍不得自己的老手艺,就天天在家搭屋搭桥,咱的路不是凿了四五米宽吗,他看了后,说地龙翻身怕是会塌,让我们在外侧隔两米就搭个石柱撑着上方石壁...”

赵大壮是个门外汉,不懂曾老头的道理。

但只要为族里好,他都乐意做。

于是,翌日清晨,梨花吃完早饭去看新凿的路,第一眼看到的一根根柱子。

柱子遮住了光,路的里侧略显黑暗。

赵大壮指着近前的几根柱子说,“凿了三十几米曾家老爷子才说要添柱子,我们只能搬石砖来堆,慢慢有经验了,凿路就留好柱子的尺寸...”

地面不是很平整,又没什么天光,梨花不敢走快了。

走到第四根方形的石柱前,她望向尚在云雾里的峡谷,“出太阳时,这儿可能看到峡谷里的景致?”

“看得到。”赵大壮说,“不过这片峡谷有点深,也就能看个大概,里面有些什么就看不到了。”

云雾散去时,他看过好几回,也让族里人看过,都说只看到绿幽幽的林子,其他什么都看不清楚,他和梨花说,“你要是怕村里人去峡谷,路凿通后,可以建一扇门...”

像山谷的石门,门一关,

外头的人就进不来了。

只是这扇门最好落锁,没有钥匙,里头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

平日相安无事的过日子就好。

梨花眼前一亮,“那就堂伯说的办,我待会找找有没有铁锁...”

“咋没有?”赵大壮说,“你不在的这些时日,李解可没闲着,把益州翻个底朝天,灶房都快装不下了,你四爷爷说抽几天建个库房,专门堆他弄回来的那堆东西呢...”

梨花起床就被老太太塞了两个剥好的鸡蛋,吃完就出门了,还没去灶房看过。

这会儿不禁有点好奇,“他弄了什么回来?”

“啥都有,没仔细看过。”赵大壮说,“缺啥去那儿找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