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亲事定在腊月,那时没有农事,四娘嫁过去能过几天清闲日子。

还有就是,四娘多为族里干几个月的活,将来遇着事儿,族里也不会坐视不理。

老秦氏看得明白,孙家再好,始终不如族里人可靠,她一天天老了,没法为女儿做一辈子主,只能仰仗族里人了。

想着,她问老太太,“三娘可知她堂姑定亲的事儿?”

“忘记跟她说了,等晚上吧...”老太太琢磨着拎什么贡品去庙里,在老家那会,去庙里祭拜都会上香,但家里的香蜡只够她的丧事,匀不出更多来,不由得问老秦氏,“你去庙里带什么了?”

老秦氏回,“没带什么,虔诚的磕几个头就行。”

老太太稍作沉吟,“那我端几块肉去。”

村民们信奉神明,刚进雨季就把庙子翻新了一遍,庙前的草也除得干干净净的。

庙子建成时,里面的菩萨是泥塑的,现在,里头多几十尊小铜像,差不多快占据庙子三面墙的位置。

这些铜像是李解他们在城里刨出来的,普通寺里的雕塑体型太大,不好弄上山,这种体型小的不占地,擦拭干净放筐里就挑回来了。

隐山村的村民还没搬走时,庙前是集市,现在都荒废了。

老太太牵着梨花,教她进去后要认真磕头。

梨花一一照做。

已经天黑了,庙里没有燃灯,黑漆漆的,梨花和老太太祭拜完出门,就碰到邵氏举着火把从小路走来。

她好像兜着什么心事,看上去心事重重的。

老太太火大,张嘴就要骂她,梨花轻轻扯她衣袖,朝她摇头,示意别吓着邵氏了。

邵氏唯元氏马首是瞻,元氏走了后,她丢了魂似的,整个人变得沉默,做事心不在焉,小吴氏怕她挖树根挖着脚,叫她晒树根就行。

“阿奶,咱先藏一下。”

在邵氏过来前,梨花拉着老太太站去了屋侧。

屋侧的墙开了窗,隔着铜塑的间隙,隐约能看到邵氏的影子。

她把火把插进墙上的泥篓,屈膝跪在蒲团上磕头,甚是虔诚。

梨花给老太太指了指小路,然后提着灯笼往那儿走,走了两步,便听庙里响起邵氏的啜泣声。

与此同时,还有低低的祈求。

求菩萨保佑赵文茵的额头不留疤,能早日和爹娘团聚,保佑赵书墨出门不受伤,保佑赵漾没病没灾,平安长大。

“......”

这婆娘,在家里做得明显就罢了,还跑到庙里说,三娘该有多伤心啊...

夜里寂静,邵氏反反复复就是这么几句话,老太太怕梨花想不开,搂过她拍了拍,“没事,阿奶会疼你的。”

梨花偏头看向庙里,轻轻叹息,“阿娘挺不容易的。”

老太太差点没绷住落泪。

多好的姑娘啊,这时候还心疼邵氏不容易,邵氏怎么就不珍惜呢?

“不

说她了,她是猪油蒙了心,将来有她后悔的时候...”老太太嗤鼻,拿过梨花手里的灯笼,“走,回家,阿奶给你煮面吃。”

邵氏这蠢货,由她去吧。

路上碰到陆续来庙里祈福的人,老太太笑眯眯同她们打招呼。

白天忙,也就夜里得闲,老太太怕梨花一直想邵氏没有为她祈福的事儿,不由得找话题和她聊,“咱这庙子灵验,明家人走后,你秦奶奶来这为你堂姑求姻缘,没几天孙家就上门说亲,眼下已经定了日子,年底孙家就迎你堂姑过门呢。”

“四堂姑?”

“是啊,你四堂姑孝顺又勤快,孙家喜欢得不得了。”

孙家也算知根知底的人家,老太太说,“孙小郎比明四强多了,你四堂姑这次是遇到好人了。”

到年底,后边那条路就该凿通了,到时还有荆州收回来的粮,日子比去年好过得多,她说,“阿奶你问问族里年底有多少姑娘出嫁,等年底不忙了,族里人为她们送嫁。”

“那你秦奶奶不得乐翻天?”

女子出嫁,送嫁的人越多越风光,若在老家,还会办几桌酒席,这两年世道不好,亲事丧事都往简陋了办,全族送亲的话,也就意味着大办,族里人嘴上怎么说不知道,心里肯定高兴坏了。

她问梨花,“要办酒席吗?”

“办吧。”梨花小心看着脚下,“到时杀几只鸡鸭...”

“那得跟你堂伯说说,母鸡得留着敷小鸡,不能杀,鸭子没什么肉,可以多杀几只...”

明明还有好几个月的事儿,老太太已经迫不及待准备吃什么了,她边走边给梨花念菜品,越念越兴奋,以致夜里睡不着了,天不亮就起床找老秦氏商量去了...

梨花今个儿要去峡谷,起来得早。

到院里,碰到邵氏站在屋檐下拧帕子,赵文茵睡眼惺忪的站在旁边,脸上是没睡醒的不耐烦。

瞥到梨花,赵文茵高傲的昂了昂头,“三婶,我饿了。”

“那咱去灶房吃?”

“不想走。”

“那我吃了给你端回来。”邵氏把帕子递给她,“活累的话就让你堂姐给你换个轻松点的...”

“好。”

赵广从洗漱完准备出门了,看到这幕,一副见鬼的表情,“三弟妹?”

邵氏颔首,“二兄准备出门了?”

能认人啊,赵广从点点头,偷偷瞄院里站着的梨花,“三娘去灶房吗?”

“不去了。”梨花抓起廊下的背篓,径直往外头去了。

赵广从看看她,又看看赵文茵,她朝梨花的背影做鬼脸,然后要邵氏扶她回屋,邵氏仓促的把帕子搓两下挂竹竿上伸手扶她,低眉顺目的模样让赵广从瞪大了眼。

“三弟妹一直这样?”

黄娘子明白他的意思,低声道,“是啊,先前四郎发烧,她每天回来都要回来看好几回...”

“三娘知道吗?”

“堂嫂怕她知道了难过,让我们别往外说。”

赵广从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又觉得没什么想说的,最后,回眸看了一眼其乐融融的’母女两‘,嘀咕了句,“三弟妹怕不是眼睛瞎了吧。”

黄娘子不接话了。

这事关乎着三娘,她多嘴的话恐会遭老太太不喜,于是闭嘴不言。

赵广从自顾道,“大房的人都不识好歹,在荆州,大兄看到四郎,不先关心四郎过得好不好,劈头盖脸就给三娘一顿骂,好像三娘绑架了四郎似的,殊不知若不是三娘,四郎可能都病死了...”

四郎病情反复,出村后,梨花边走边找草药给他熬药汁。

有两天走错道儿,一直没找着水源,梨花就早起接露水...这么掏心掏肺的对待,到头来只得了大房的埋怨...也就梨花豁达,不跟他们斤斤计较,换成别人,早撕破脸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