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第3/3页)

矮妇看不出梨花是否满意,在衣服上擦了擦手,这才拿筷子,倏地,想起另一件事来,“明年,益州会有大批将士解甲归田。”

“为何?”梨花立刻想到了窦娘子她们的丈夫,他们钦佩益州王,不肯留在山里怎么办?

虽然窦娘子说会继续在山里种地,可夫妻产生分歧听谁的?

“好像是荒废的田地太多了,必须囤些军户。”矮妇拨了拨碗里的嫩叶,双眼放光,“菘菜?小娘子哪儿来的?”

“种的。”

菘菜里添了猪油,吃起来香喷喷的,矮妇胃口大开,话更多了,“不怪外面的人羡慕我,我前半辈子身处勾栏院,受尽世人鄙夷嘲笑,但小娘子你让我还良,堂堂正正做了回人。”

古阿婶好笑,“刚进城那会你不想着重操旧业吗?”

“那不是脑子进水了吗?”矮妇不觉得丢脸,“以为重操旧业能过得轻松些,但世道早就变了,男人也没那么好伺候了。”

集市上不是没有接客的,但无不鼻青脸肿,伤痕累累。

她再也不想做老本行了。

暖汤下肚,她问梨花,“明天什么时候让他们来合适?”

“午后吧,我这趟主要送布来的,明天就回去了。”

矮妇说好。

结果,第二天梨花睡醒,篱笆外就有人来户徘徊着,她看过去时,他们立刻不动了,待她进了屋,又左右来回走动。

古阿婶哭笑不得,“约莫怕你不声不响的走了。”

“城里吃不起饭的人很多吗?”

“是啊,春夏那会儿,大家还能吃野菜,现在草木枯萎,不投靠富裕人家,便只能吃树根了。”古阿婶也是吃过树根的,那玩意久煮不烂,嚼起来跟鞋底没什么两样,她说,“三娘会收留他们吗?”

“那就得看他们是否入得了我的眼了。”

到晌午,街上徘徊的人更多了,巡逻的士兵见了,问古阿婶,“你家的新布开始卖了?”

古阿婶家的布便宜,一拿到集市就遭哄抢。

古阿婶笑道,“是啊,午后开始卖。”

士兵没有起疑,集市的布要价高,好多百姓都买不起。

所以只能买便宜布。

梨花带的鸡蛋没有吃完,午饭就吃了两个鸡蛋和两个馒头,李解吃的烤馍。

吃完后,他请示梨花,“我叫他们进来了?”

“进来吧。”古阿婶请人建了个草篷,里头堆的全是杂物,梨花走进去。

人牙子冲进院,紧张的拽了拽衣衫,到草篷后,恭敬的给梨花行礼,“见过小娘子。”

除了他,还有卖给她鸡鸭的掌柜,梨花问他,“掌柜怎么也来了?”

“哎,物价疯涨,东家给的那点工钱养不活全家老小了啊。”他一直知道梨花不是泛泛之辈,“小娘子你宅心仁厚,还望给我们一条活路啊。”

后来的人噗通声就跪了下去,“还请小娘子给条活路。”

梨花朝隔壁瞅了眼,语气渐沉,“起来说话。”

这幕要是被隔壁士兵看过,定会怀疑她在密谋什么。

人牙子会察言观色,急忙叫大家伙起身说话,“小娘子,我是从王都来的,一个月前,王都的粮铺就没什么粮食卖了,在那以前,粮价贵归贵,至少有钱能买得到,可现在,有钱也不见得能买到粮了。”

他走上前,捂着嘴小声道,“二十天前,军营组建了一只队,专门出城收粮食。”

要不是快到绝路,益州王不会这么做的。

梨花挑眉,“真的?”

“真的,官府禁止百姓议论,那两天抓了好多人。”人牙子说,“要不是害怕引起动乱,官府何至于如此?”

这事干系重大,到益州后,他谁都没有说过。

“芳姨说你十年不要工钱是真是假?”

“只要小娘子能赏口饭吃,别说十年,二十年我刑文都不要工钱。”他举手发誓,“我要违此誓言,叫我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

掌柜也急忙表态,“我家有四个小子,小娘子若肯施舍口饭,我这辈子做牛做马报答你。”

其他人也纷纷举手发誓。

她们经历过地动,知道饥饿的痛楚,只要梨花肯收留,她们做什么都愿意。

梨花问人牙子,“带纸笔了吗?”

人牙子精神一振,“我家里有,我这就去拿。”

说着,他转身跑了,梨花看向其他人,“挨个说说家里以前是做什么的,现在家里有哪些人,近两个月有没有吃过肉...”

人牙子走后,第一个就成了掌柜,他姓武,“我家以前经营鸡鸭生意的,现在家里还有六口人,我媳妇地动时伤了腿,到现在都没好,我家四个小子最大的已有九岁,最小的两岁多,上个月吃了次肉。”

后面的人有秩序的上前。

人牙子回来时,正好轮到一个皮肤松弛,满脸皱纹的老妇。

她没有立即开口,而是上下端详着梨花,“你...我...我们是不是在哪儿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