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想到村里人可能下山春耕,为避免双方遇到,梨花让他们别离开村子太远。

罗四有所猜测,但没有多问,只问梨花若有紧急事去哪儿寻她。

梨花道,“这趟回去,我会沿官道留下记号,到时你循着记号到联络点就行。”

她用炭给罗四画了个火的标识,“看到这个标识后,你用水将其抹去,然后把消息写在布上埋好,最后插上带破布的竹竿,这样我就知道你们发生了什么。”

竹竿上挂布是岭南人驱邪用的,即使岭南人经过也不会怀疑是她们传信用的。

她说,“要是有外敌来袭,你们就北上去益州城外的草篷,我会派李解或我二伯去接应你们。”

她强调,“除了他们,其他人都不能信。”

这两人是罗四认识的,李解看上去像她的小厮,天天寸步不离的跟着保护她,她二伯是个哑巴,可夜深人静时,他却好像听到过他开口说话。

她似乎隐瞒了许多事,罗四识趣,并无探知的心思,“你大伯呢?”

他记得之前在的邋遢男人是他大伯。

“那人心思不正,你要遇到他得多留个心眼...”梨花垂下眉,突然压低了声,“他不知道咱们的联络方式,因此无论他说什么,你当耳旁风就行了。”

“好。”

里里外外的事儿都考虑到了,接下来他们按部就班的做事就行。

当晚,梨花她们吃过晚饭,披星戴月的走了。

村外草木葳蕤,一行人举着火把,不多时就消失在树丛里不见了。

鲁小五心里不舍,望着渐行渐远的光亮,眼眶渐渐湿润了,“罗四兄,你说十九娘若是云州军的将军多好啊,这样我阿兄他们就不用受那么多折磨了。”

罗四张了张嘴,声音略微粗哑,“会的,十九娘心系天下百姓,假以时日,投靠她的人越来越多,日子会越来越好。”

他指着月光下影影绰绰的荒野,“到那时,附近全是房屋,会很热闹的。”

“她行吗?”

明知荆州打仗她还敢去,可见她绝非普通人,罗四挺了挺背,语气激昂,“肯定行的,咱好好做好她吩咐的事儿,待下次见面,让她看看咱的能耐。”

“她什么时候来?”

“快了。”

梨花不知道她前脚走,后脚就有人盼着她回去了。

官道两旁的枝桠延伸到路中间来,开路的胡大拿着刀,边走边砍枝桠,梨花坐在推车上,眼睛平视着前方,“离戎州城三十里时,在路边找块地搭屋,方便罗四给咱传消息。”

胡大回头,眉眼在月色下显得有几分朦胧,“他们会不会擅自穿过戎州城北上?”

“罗四是守规矩之人,除非走投无路,否则应该不会乱跑。”梨花靠在装釜的箩筐上,身子随着推车左右颠簸,眉间染上了几分散漫,“可有我大伯的踪迹?”

赵广昌回去接女儿就没了音信,由不得她不多想。

“有的。”胡大走到一株树皮开裂的构树下,“于三给咱留了记号的。”

她让于三陪着赵广昌,赵广昌要是作妖,瞒不过于三的眼睛,胡大说,“看方向,他们应该在戎州城...”

搭茅屋花了半天时间,以致到戎州城外已是第三天清晨了。

如胡大所说,赵广昌父女两果然在,不仅他们,还有无数扛着锄头朝地里走去的人们。

晨光熹微,还未消去草木间的露珠,人们挽着裤脚,气势磅礴的四处散开,埋头就开起荒来,他们身后,是连绵不绝的田地,地里的土泛着新,细看有尖尖的嫩芽儿钻出来。

梨花看不清他们的面孔,便扯着嗓门笼统的喊了声,“堂伯...”

女娃的声音清亮,像早起的鸟儿,瞬间,低头挖地的人们齐齐抬起头来。

“诶...”不知谁应了句,接着便是此起彼伏喊’三娘‘’十九娘‘的嘈杂声,其中,有道声音格外洪亮,尾音亦拖得格外长,“三娘勒,你可算回来咯,再不回来,阿奶撒的胡瓜苗都结瓜了哟...”

梨花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嗓门大了几分,“阿奶...”

“诶...”

年后,族里张罗着下山开荒种地,老太太觉得谷里太清静了,死活要跟着出来,赵大壮拗不过她,就让她带着人撒种,汉子们有劲,在前面开荒,年轻媳妇挑水灌地,年长和有孕的就在后面撒种。

不料会遇到梨花,将装种子的碗往地里一放,撒腿就朝梨花跑来,“三娘,你咋去了这么久哦。”

“有事耽搁了。”梨花怕老人家摔着,急忙狂奔过去搀扶她,谁知刚伸手就被老太太拂开了,“阿奶身子骨硬朗着呢。”

正月伙食好,啥毛病都没了。

她拍拍衣服上的灰,然后拉起梨花的手,上下左右的端详着孙女,“咋瘦了?”

“抽条了吧。”梨花看她又掉了两颗牙,说话上嘴皮碰下嘴皮不流利,缓缓岔开话题,“二伯说我又长个子了,阿奶,你看我的衣衫是不是短了?”

衣袖都快短到手肘了,能不是长个了吗?

老太太说,“阿奶给你备了衣服,放衣柜忘了带出来了。”

“那我回去就给换上。”梨花望着规整的田地,心里涌起澎湃的潮水,“你们忙了多久了?”

“雪一融化咱就出来了,刚开荒时,地里还有冰,硬得很,那两天好多人的掌心都磨起了血泡,后来你堂伯让大家先除草,待天气暖和些再锄地...”

老太太像打开话匣子似的,语气虽慢,但气都不带喘一下的,“咱们的粮种多,便想着提前撒些青葵之类的...”

“苗已经长出来了,等秧苗长出来,就将其移栽到别的地...”说到种地,老太太满脸自豪,“这样就不怕开出来的地长满杂草了。”

老太太给梨花指她们的住所,虽然是临时搭的,但什么都不缺,她问梨花要不要回村,不回的话就跟她住。

梨花说,“要回的,之后还要去益州城看看...”

“益州城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你不是让峡谷那边的人织布吗?你申堂叔将那些布顺利给你古阿婶了。”

“哦?”

“你古阿婶看你许久不去,回来了趟,之后,只要织出布,就让你申堂叔送到益州城城门口,托官兵给她送信,收到信后,她就亲自出来拿。”

“守城官兵会帮忙?”

老太太意味深长的一笑,“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那位芳姨跟一位百户好了,官兵对你古阿婶客气着呢。”

“......”

梨花无话可说,“山下呢?”

“年前山里给他们送了批粮食和肉,现如今老实着呢,但你青山堂伯不想当村长,问你堂伯什么时候能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