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饶是这样,围上来的村民并未后撤,仍用那双如狼似虎的目光盯着梨花她们。

梨花面色不变,“地里的庄稼是你们种的?”

看出她在转移注意,村民们龇牙咧嘴的就冲了过来,“少废话,抓了你们,老子就有安稳日子过了。”

地里的人都涌到小路上来,霎时间,乌泱泱的挤满了人,李解拉着梨花就往地里跑,边跑边喊赵青山。

他知道了,这些人是东高村村民抓来的俘虏。

“青山叔,青山叔...”村子离这儿有点远,赵青山在地里巡视了两圈就回去守着人建茅屋了,猝然听到有人喊自己,隔着老远应了声,“谁啊...”

“三娘子来了。”李解怕村民伤着梨花,急得嗓门都快冒烟了,偏梨花浑然不觉,甚至和他说,“李解,咱和他们比划比划。”

在岭南杀过人,之后就再没动过手,且天天要忙其他事,都没认真训练了。

李解顿住,“这时候?”

“嗯。”

正好有几个人追到了身后,梨花从怀里摸出一把短刀,整个人往下一蹲,回头就朝对方的胸口刺去。

事情发生得太快,最前面的汉子措手不及,眼瞅着锃亮的刀穿透树叶编织的衣衫扎入肉里,他两眼一翻就晕了过去。

后面的人看她有武器防身,顿时警觉起来。

刚刚抢着往前挤的人也纷纷后退,拽身边的人,“你上。”

“你咋不上?”

一人打退堂鼓,所有人都开始谦让起来,李解看得拧眉,“哪儿来的贪生怕死之辈?”

这群人有男有女,益州话说得并不地道,李解不由得怀疑起来,恰好这时,赵青山带着人跑近,见梨花被男男女女围着,黢黑的脸顿时阴沉无比,“干什么?这是我家三娘...”

村民们知道村长家当家作主的是个小姑娘,毕竟,刚进村那几天,先来的村民天天念叨小娘子的好,见到村长就问小娘子什么时候来。

听多了,便以为能遭这么多人惦记的小娘子必是闭月羞花的娇小姐。

不料会是个穿着简朴,气质冷然的小姑娘。

一时间,几人进退不得,还得赔着笑脸道,“你就是小娘子啊,怪我眼拙,竟没认出来。”

赵青山斥他们,“眼拙还不去干活?”

得了令,一群人一哄而散。

顺便拖走了晕过去的人,赵青山习惯板着脸,面对梨花也是如此,“三娘你去哪儿了?怎么现在才回来?”

村里多了近两百人了,纵然村民们天天挖野菜也仅够填饱肚子,近日农活多,他寻思着要不要回谷运些粮食过来呢。

梨花利落的收了刀,语气淡然,“去了趟岭南,所以回来晚了,堂伯,这些人哪儿来的?”

“有些是钦郡城那边过来的,仗着混过京都,刚来那会很是嚣张...”赵青山望着村民们的背影道,“还有些是荆州的难民,左右咱缺人,就把他们留了下来。”

荆州和益州的关系微妙,不留他们便只有杀了。

赵青山不想造杀孽,所以将难民全绑了手脚,天天监督他们干活。

“荆州人怎么到这儿来了?”

“年后荆州突然大肆征兵,百姓们疑心要打仗了,拖家带口的逃了出来。”赵青山给她指难民的住所,“我将孩子安置在茅屋里,不怕他们不听话。”

梨花道,“可教规矩了?”

“教了。”赵青山如实说,“他们表面还算老实,背地就不好说了,三娘可是看出了什么?”

“太贪生怕死,日后如果遇到危险,恐会跟咱反目。”

她看向李解,后者心领神会,“我再教教他们规矩。”

想要待在村里,便要跟大家共进退,而不是贫困时做小伏低,危难时落井下石,李解先去找人牙子了解情况,随后就朝地里去了。

赵青山领着梨花看春耕的情况。

谷里送来的粮种全部撒进了地里,只等过些日子就能移栽了。

另外,村子周围还种满了草药,平日谁要有个风寒头疼割一把熬水服下就没事了,“药材是你阿耶送来的,刚开始我担心活不了,没想到全活了,村里抱来的鸡鸭也全活了。”

旁边稻田里的鸭子扑腾着翅膀钻出水面,赵青山咧嘴笑起来,“再等两个月,就有鸡蛋鸭蛋吃了。”

他不喜欢东高村,因为这儿没有亲切的族里人,可每天看到到处觅食的鸡鸭,他又觉得满足,“三娘,不出灾祸的话,秋收的粮食够全村人吃了。”

到时就不用族里贴补了。

“堂伯还适应村里的日子吗?”梨花忽然问他。

赵青山愣了下,目光眺向地里忙活的人影,叹道,“不适应,东高村不比咱村和睦,村民们天天吵,吵得我脑门疼。”

“他们吵什么?”

“村里的伙食是由几个大娘负责的,有些人嫌自己的分量少吃不饱,认为盛饭的大娘故意针对,顿顿都要吵...”

族里人干活时,伙食也是由族里老人分的,但全族上下从来没抱怨谁吃得多谁吃得少,村里人爱计较,天天拿这事说事,赵青山头都大了,“还是谷里好。”

埋头干活,不用为其他事烦心。

梨花说,“有人不服,那盛饭这事就你和其他堂叔来。”

“那多得罪人啊?”

“你是村长,肯定能让不满的人心服口服。”

赵青山挠头,半晌后应下来,“那我试试吧。”

他想回去,私下也跟赵大壮提过,然而东高村需要人看着,交给那些没经验的,恐怕更加乌烟瘴气,因此他再不乐意,为了族里也不会退,“你去岭南干什么?”

梨花又将岭南的见闻说了遍。

赵青山脸色苍白,“打起来的话,外来人岂不更多?”

“我会重新找地安顿荆州过来的人,堂伯你守好东高村就行了,真来了人,你就照村里的规矩来。”

东高村鱼龙混杂,自然不能由着外来人肆意进出居住,梨花说,“若有那别有用心的,堂伯你莫心慈手软。”

一旦打仗,村里势必人心惶惶,若再由着

居心不良的人挑拨离间,东高村肯定会乱。

赵青山一脸凝重的点头,“听你的。”

李解留在村里调教那群人,梨花独自去了益州城。

守城官兵明显还认识她,开门时,语气颇为激动,“好几个月不见你,以为你出事了呢,你兄长呢?”

梨花指了下山里,“山里挖野菜呢。”

“听说东高村住了土匪,你从那边过来可发现了什么?”

梨花抬眉,“土匪?我以为是普通百姓呢...”

守城官兵惊讶,“百姓?”

哪有百姓看到人狂追不舍的?小娘子怕是被骗了,守城官兵道,“他们看到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