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第2/2页)

赵广从连连摆手,“我就问问。”

梨花不说话了,赵广从心头讪讪,“咱们去奎星县县城吗?”

县城不大,但要安置几百人不成问题。

梨花之前也是这么想的,但李解提到罗四他们时,她忽然改了主意,“去奎星县附近的小镇。”

离罗四近一点,这样村里乱起来的话罗四他们能支援。

赵广从不知她的用意,可他看到赵大壮备的东西了,除了粮食药材,还有好几车肉,梨花在外不挑食,那些肉多半是给罗四他们的。

他问梨花,“要去罗四他们那儿吗?”

“嗯。”

分别时,她和罗四说会派人去荆州,遇着他们的家人会接到戎州来,谁知赵广昌还没到荆州就打起来了,接他们家人一事恐怕得往后拖一拖。

她盯着赵广从,“二伯问这事作甚?”

赵广从瞄了眼四周,伤患吃了药,肩抵肩的坐着,明明刚动身,他们脸上已露出疲态。

担心自己的话被听了去,他捂着嘴道,“三娘子可想过学蜀王立国?”

“......”梨花挑眉,“你看我像做皇帝的吗?”

赵广从当真认真端详起她来,不知是不是盘了圆髻的缘故,眉眼多了几分英气,他老实的点头,“像,有句话二伯老早就想说了,武后在你的年纪估计关在屋里绣花呢,哪儿比得过你聪慧敏锐...”

武后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即位那几年勤政爱民,极受百姓拥戴,哪怕晚年昏庸无度,崇拜她的人仍数不胜数。

他和梨花分析立国的好处,“立了国,咱们就不是漂泊无依的浮萍,来日身死,魂也有归处。”

梨花不可思议的看他,“二伯从哪儿学来的?”

“二伯也是走南闯北的人,什么没见过啊?”他故作高深的提了提衣领,“我问过你古阿婶了,益州城里的百姓不过几千,比起来没有咱的多,他益州王能立国,咱为啥不能?”

“......”梨花扶额,“二伯是不是忘记益州还有其他城,益州王手里还有其他兵?”

“那有什么关系?人多咱算它大国,咱人少就自称小国不就行了?”

“......”

怎么听着有点道理?

见她不语,赵广从再接再厉,“立国后,咱们出门遇到人就不怕说话暴露口音了。”

“为啥?”

“小国何其多,他们哪儿知道我们是戎州人?”赵广从给梨花举例,“益州改后蜀国,咱改戎州为赵国的话,遇人就说是赵国人,对方知道赵国在哪儿吗?”

“二伯怎么想到的?”梨花抬起头,一眨不眨的望着他。

立国不是小事,且不说她有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有没有容纳百姓居住耕种的场所,其他几州的人如果知道有小国

凭空而起,生出掠夺她们粮食的想法怎么办?

真到那时候,她们就没退路了。

赵广从心中忐忑,“问这个做什么?”

“好奇。”梨花是真好奇。

节度使叛变是手里有粮有兵,有与朝廷较高下的实力,她们不过是群逃难的百姓,哪有本事对抗朝廷?

赵广从不知她的想法,如实道,“昨晚,你阿耶不是劝官兵们舍了蜀王归隐山林吗,我看有两个兵明明动摇了却不认,多半害怕蜀王发怒派兵围剿他们。”

“他们没有靠山,一旦王都的军队找到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说到这,他偷瞄梨花的表情,确认她没有生气才接着往下说,“照理说,他们跟咱们走,自然该以咱们为靠山,但他们心里却不这么想,为什么?”

梨花:“为什么?”

“他们眼里,三娘你或许身份显贵,但护不住他们周全。”他道,“但你是皇帝就不一样了...”

人嘛,都是慕强欺弱的,有个家主靠山跟皇帝靠山截然不同。

梨花仔细想了想,竟越听越有道理,“还有呢?”

“立了国,往后咱收留百姓就不是寻求同盟抵御外敌,而是招揽人才治理国家...”想到梨花做了皇帝他就是王爷,忍不住激动起来,“到那时,咱哪儿也不去也有百姓蜂拥而至,说不定还会有读书人,三娘,你知道读书人的厉害吧,他们会挖沟渠,会筑堤坝,还会建城墙,观气象,往后再有干旱地动啥的咱也不用怕了。”

见他越说越大声,梨花拍他胳膊,“小点声。”

“嘿嘿,太高兴了。”赵广从恨不能原地跳两圈,最后,满怀期待的握住梨花的手,“三娘,立国的好处太多了啊。”

梨花没被权势迷眼,问他,“其他国家觊觎咱们的粮食怎么办?”

“谁啊?”赵广从得瑟的扬起眉,“云州和岭南现在可瞧不起地里那点庄稼,荆州受困于战乱,能否缓过来都不一定,刨去他们,也就后蜀和梁国离咱最近,换作以前,蜀王一声令下,蜀兵或许会大军压境,现在嘛,荆州难民搅得蜀王失了民心,底下人会听他的吗?”

他不屑的哼了哼,“梁国实力如何我不知,可咱不是有罗四他们吗?梁军若来,咱就让他们有去无回,多好?”

这未免太自信了,“地里的庄稼入不了岭南的眼,人呢?”

“那也不怕,咱偷偷摸摸的过日子,岭南人来了就跑。”

“......”

她们能跑,其他百姓跑得了吗?

赵广从看出她的迟疑,说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三娘你德才兼备,必会受百姓拥戴的。”

只要笼络了天下百姓的心,还怕区区岭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