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第2/4页)

寻常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都会闹肚子,何况长久食用生肉的岭南人。

见梨花不像其他人高高在上的摆谱,汤九郎大着胆子问,“小娘子此行去哪儿?”

“不知道我去哪儿就敢求我收留?”

“汤某别的不行,自认还是有几分眼力的,小娘子你们人多却没跟我们动手,单是不仗势欺人这点就让我汤某佩服。”

他没有拍梨花马屁的意思。

人心险恶,去年荆州暴雨,家家户户都忙着抢收,随着田里水位上涨,人们就往其他没被淹没的田里钻,家里人多的不惧打架,自然占了上乘,然而他们不满足于此,事后还进

屋抢劫。

专抢那些家里人少或没有儿子的。

见得多了,所以才知道面前人的难能可贵。

梨花对这番赞赏没多大的情绪,言简意赅说了益州城的事儿,汤九掷地有声,“我汤家从不作奸犯科,望诸位莫将我们与那些人一视同仁。”

都是普通百姓,所求不过安稳。

一妇人道,“冤有头债有主,你们没在益州城作恶,我们不会拿你们怎么样的。”

其他人跟着点头。

话说完了,她问汤九家人可有感染瘟疫的,汤九道,“没有。”

离家起,他要求所有人不得吃生食,喝的水也必须烧开。

因此没有人生病。

谨慎起见,他仍问了句,“不知感染瘟疫后有何症状?”

梨花简单说了几句,并告诉他感染瘟疫的途径,汤九松了口气,“一路过来就只有我们全家,不曾遇到过外人。”

自然没有人受伤。

汤九带着外甥走后,赵广从盯着两人的背影,“三娘,我看汤九郎这人不简单,咱留着他会不会出事啊?”

梨花偏头看他,“他哪儿不简单了?”

“他会伪装!”

这点很像梨花,这样的人哪儿可能简单?

梨花翻了个白眼,问李解,“你觉得此人如何?”

“有勇有谋。”李解道,“有件事三娘子怕还不知,汤九郎的娘子是他夫子的女儿,他要带着岳家一起,他岳家嫂子怀疑他危言耸听想骗取两老钱财跟他闹掰了,他娘子生气要回娘家,他将人绑了带出来的,说是夫子教导有恩,不能眼睁睁看她死。”

“还有这事?”

“他娘子亲口于我说的,还说他想带走她娘家外甥给娘家留个后,奈何娘家嫂子带着娃回了娘家这才没成功。”

汤九郎的娘子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

赵广从瞪大眼,“他不是读书人吗?做事怎么跟山匪似的?”

“情况紧急吧。”李解自认没有汤九郎的智慧,能从小兵的只言片语里窥到战乱。

赵广从沉默了下,望着没入人群的两人道,“这么厉害,留在身边算计咱们怎么办?依我看,还是找个借口打发了吧。”

梨花又翻了个白眼,反问他,“二伯你不是想立国吗?哪个国家不需要读书人出谋划策?”

赵广从被挤兑得哑口无言,好半晌才期期艾艾的说,“一个国家不能都是庄稼人吗?无战就挽起裤脚下地,有战就扛起武器打仗,这样不好吗?”

“......”

梨花连白眼都懒得翻了。

纵观全族人活到现在,除了族里人会种地,还因她有段记忆,若没有那些记忆,族人早就分崩离析了。

所以有先知很重要。

再者,药材得有吧,否则生病怎么办?得有个遮风避雨的茅屋吧?那擅长建屋的人是不是能笼络过来?想吃肉得要人打猎吧?有猎户是不是更好?天冷的需要棉衣,有人会织布是不是更好?

哪儿就像赵广从说的简单?

这么一想,她突然觉得让大家一股脑建屋开荒的想法欠妥。

该根据每个人擅长的事来安排才是。

她给李解纸笔,让他和闻五他们挨个挨个询问,方便日后分派活计。

煎药的赵广安听到了,插话,“哪儿用得着那么麻烦,李解你扯着嗓门喊几声,让不同的人分开站不就行了?”

这倒也是。

梨花让他先问问有没有人会看病,会一点也算。

几百号人,总共分成二十组,由益州兵负责,话由李解传给益州兵再传给众人,最后有五个妇人和两个汉子站了出来。

五个妇人在药田做过事,认识草药,知道寻常病的治法。

另外两人是光脚大夫,一人姓李,一人姓叶。

梨花让他们帮人问诊,两人面露难色,李大夫说,“不瞒十九娘说,我两从未见过这种瘟疫,怕是帮不了忙。”

“你们以前认识?”

要不然为何说’我两‘?

两人对视一眼,回道,“我们老家一个县的。”

除了县里的医馆,乡间就他们两个大夫,自然相识。

梨花又问,“你们没参军?”

她记得益州将境内的大夫都征去了军营来着。

两人目光闪烁了下,犹豫怎么回。

他们在十里八村也算小有名气,征兵的消息传开后,李大夫准备收拾行李跟家人告别了,谁知里正带着人上门把他抓进山藏了起来,还叫村民说他们死了。

叶大夫的年纪稍长,情形也差不多,那天家里来了许多看病的,有人冒充他跟着村里其他人走了。

这也是两人在地动后跑去王都又回益州城的缘故。

王都再好,终究没有故人。

回话的仍然是李大夫,“没。”

看他眼眶微湿,梨花没再多问,“你们可愿收徒弟?”

自是愿的。

如果他们的医术有用的话。

梨花准备挑十个孩子跟他们学医术,再挑五十人随几个妇人挖草药。

不过这得等她了解完所有人的情况后决定。

会医术的挑选出来的,然后是建屋的,会木工的,会织布的,会算账的,会打猎的,会育苗的...

加起来约莫有百来人,其中还有为了躲避征兵自断了手或脚的,约莫怕梨花嫌弃,心虚的低着头。

自古以来,逃兵都是为人不耻的。

官府追究的话,他们还会被问责,连累家人成为帮凶。

梨花看他们的眼神并没半点轻视,按照律法,还是节度使的蜀王当时属于兵变造反,百姓忠于朝廷不与之同流合污并无不妥,毕竟,蜀王败了朝廷也要进行清算问罪的。

可惜,百姓不过是上位者争权夺势的牺牲品,谁会管他们的死活呢?

她想安慰她们两句,旁边的赵广安突然惊叫起来,“呀,筐里的鸡蛋怎么没了?”

下山前,他特意跟赵大壮要了许多鸡蛋,害怕途中磕坏了,煮好了装筐的,就想着给闺女补身子吃,怎么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