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第2/2页)
“来的路上我同他们说了。”赵铁牛邀功,“铁牛叔厉害不?”
要知道,这些人都是自愿随他进山的。
梨花竖起大拇指,“厉害。”
先来的刘娘子她们已经习惯峡谷的生活了,看到梨花来,兴奋的站在旁边等梨花问话。
梨花还要去趟东高村,没空与她们寒暄,只道,“刘娘子,你们将庄子打理得很好,我同堂伯说了,过几日送批武器过来给你们防身用...”
有武器就能吓退难民,不仅如此,梨花肯给她们武器就表示她彻底将她们当成自己人了。
刘娘子喜出望外,“谢过十九娘。”
“你们忙吧。”梨花说,“我还得出去趟。”
赵铁牛脚边还杵着锄头,闻言,精神一振,“我也去,三娘,我跟着保护你。”
“你走了她们会不会不习惯?”她指地里的人。
“同她们说声便是。”说着,他昂起头,“罚四,进屋给我收拾两身衣服,我和三娘出去一趟。”
所有人直起腰看他,他高喊道,“你们继续开荒,若有不懂的问赵申,他会帮助你们的。”
“你下山干什么?”罚四大声问。
赵铁牛想也不想的说,“不知道,三娘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罚三在荆州受了重伤,修养数月才恢复过来,然而落得个不能干重活的毛病,罚四回来后本想和兄长住的,但望乡村受地势影响,附近耕地并不多,来过峡谷一次后,他想在这儿建两间屋把兄长接过来。
赵大壮已经答应了,只待屋子建成,他和兄长就有家了。
抱着衣服过来时,他朝梨花行礼,问赵铁牛,“你什么时候回来?”
“我哪儿知道。”赵铁牛看盔甲也带上了,满意的说,“你老实干活,答应你的事不会反悔的。”
罚四不好意思,却也没解释。
赵铁牛拿过行李,跟梨花道,“走吧。”
山里给东高村备了些粮食和肉,梨花先去东高村。
和年前的荒凉不同,东高村的地都开出来种上了庄稼,春日嫩绿的秧苗绿油油的,里面还有鱼游来游去。
赵青山在田里除草,看到浩浩荡荡的一群人,笑得眼睛都没了,“他们说山里来了人我就猜是三娘你,益州的百姓都安顿好了?”
“好了,村里怎么样?”
赵青山靠近村的两个草篷,“荆州来的难民都在那儿。”
他走到田埂上来,余光斜过赵铁牛,没认出来,继续道,“上个月,村里来了益州兵,想再拜托你帮忙安置批百姓,我说你不在,他很失望来着,让你回来去趟益州城...”
自打染了瘟疫他就豁出去了,如今威猛得很。
就在前天,两个难民不满村里规矩要硬冲,他直接把人给杀了。
“也不知是不是陷阱,三娘你要小心点。”
梨花点头,“来的人叫什么?”
“没说,他脸色不好,走路颤巍巍的,知道你不在,问我村里有没有一位芳娘子,我说她不住村里,他又高兴又难过的。”赵青山说,“我想去城门探探怎么回事,又怕招来麻烦连累村里人...”
“这儿离城门近,小心些是对的。”梨花猜是张百户,转身跟闻五他们说道,“你们进村卸货,我去城门看看。”
推着车的赵广安急忙跳到梨花跟前,“我也去。”
赵铁牛亦抽出惯用的铁棍,“我也去。”
“守城的官兵认识我,我同他们说两句话就回来。”
两人坚持要跟着,梨花不想耽搁,索性带着他们一起去了。
通往城门的小路长满了草,三人走到城墙下时,只见铁制的城门沾了血,表面凹凹凸凸的,似乎诉说着过去数月这儿经历过什么。
城墙上的人看到她们了,但有些不确定,左右看了看,问道,“李莹小娘子吗?”
梨花在城里用的李莹的名字,闻言,她仰起头,回以一个笑,“是我,我来找张百户的。”
官兵俯着腰,两道眉紧紧拢着,“张百户不在城里,小娘子过些时日来吧。”
梨花蹙眉,“他去哪儿了?”
“他被派去其他地方了。”
阳光炙热,官兵的脸在梨花眼里是团黑影,她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什么时候回?”
“不知道。”
这时,城墙上突然探出两个脑袋,官兵顿时绷直了身子,“想进城需从北门进,三位请自行离去,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梨花猜到什么,拉着赵广安和赵铁牛就跑。
但听城墙上传来陌生男子的声音,“她们是谁?”
官兵掷地有声,“荆州来的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