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他微微前倾,双手搭在桌面上,声音低了下去。

“礼乐制度崩坏是旧朝饥荒战乱所致,合寙百姓和乐,怎能沿用旧朝的恶习?”

夏夜昏暗,檐下灯笼的光衬得汤九神色不明。

下一刻,他抬头看向李解,“李先生要不坐下听我说?”

李解深深看他一眼,“为何?”

“你的身形太慑人,害我总感觉眼角余光处有鬼影。”汤九开玩笑的语气,“你也知道,我最怕鬼了,傍晚被群孩子吓丢了魂儿。”

“......”

李解目光询问梨花,梨花指了指左边位置,“坐吧。”

李解这才拉开竹椅落座。

起风了,老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三人围桌而坐,桌上没有茶,也没有水。

汤九清了清嗓子,继续刚刚的话题,“咱合寙,该有自己的公法才是。”

李解斜眼,眼神耐人寻味。

在这之前,梨花制定了某些规矩,比如外出搜寻的粮食,铁器,柴火等物件归全村所有,分类堆在村中库房,需要时随取随用。

这看似没什么,但遇到那狡猾胆大的,暗地偷走了也无人知道。

而梨花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一旦发现贼人,必会杀其性命。

在山里有赵家族人撑腰还好,新益村全是外州百姓,哪儿能体谅梨花的良苦用心?没准在他们眼里偷盗是小罪,梨花杀人太过狠辣,由此生出叛心就遭了。

他拿过梨花手里的蒲扇,轻摇替其扇风,“汤九郎说得不无道理,十九娘你心胸坦荡光明磊落不假,可保不齐有好事者从中挑拨你和村民的关系,久而久之,于你的名声不好...”

梨花从来不为他人做嫁衣,思忖道,“汤九郎心里可有章程?”

历朝历代的明君都离不开勤政爱民,汤九说,“首先,你不能滥杀无辜,实在看对方不顺眼也不能亲自动手...”

梨花泰然自若,“我并非残暴之人。”

汤九不置可否,欲继续正题,摇扇的李解突然来了句,“汤九郎信不过十九娘为人可是因为她下令杀了王娘子的缘故?”

不提两家过往恩怨,王娘子以身涉险,助他们杀了两百多嗜血者,纵然王秀才该杀,但她却罪不至死。

当时在场的妇人数量多,心里怕是有些同情王娘子的,自然而然,对梨花的处置就有微词了。

梨花不在意,他不行。

见汤九垂下眼,明显被他说重不知说什么的模样,他解释,“赵王两家以前就撕破脸了,十九娘若不赶尽杀绝,等王娘子联络上儿子,麻烦就大了...”

汤九坐直,一副洗耳恭听的

模样。

李解言简意赅,“王娘子的儿子年少成名,现已有官身了。”

众所周知,益州朝廷爱护幼儿,器重人才,王子荆这两样都占齐了。

知道梨花杀了他的父亲,他日必刀剑相向的。

汤九恍然,“竟是这样。”

冲梨花这份远见,国主的位置非她莫属。

他舔舔唇,唤李解,“能给我倒杯水吗?”

傍晚到现在他滴水未沾,渴得不行了。

李解睨他一眼,朝屋里喊隋氏,“隋婶,给汤九郎倒一碗水。”

大热天,谁用杯子喝水啊?

汤九注意到他的措辞,展颜一笑,“说习惯了。”

睡前烧的水还未放凉,汤九郎端着碗吹两下就喝起来,完了训李解,“你既知缘由,怎不与外人解释?世道险恶,女子想活命太难,十九娘身为女子,杀王娘子一事多少会落人话柄,你是十九娘的人,该为她名声打算才是。”

一番话都不卡壳的,训得李解哑口无言。

梨花满不在乎的摆手,“我不让他说的,汤九郎先说说公法之事吧。”

“旧朝皇帝不体恤百姓,但他祖宗却是千古明君,合寙公法可效仿旧朝律法,再根据村里实际情况酌情修改,如何?”

梨花点头,“那旧朝律法是?”

“.....”大口大口喝热水的汤九一听,差些喷出来。

身边没有运筹帷幄的谋士就罢了,旧朝律法也不知?

他放下碗,面色微肃,“就村里而言,村民私下不能斗殴,不能偷盗公中的财物,不能偷懒躲避肩头的责任,违者杀无赦...”

刑罚越重,人们越不敢犯。

说着,他从怀里拿出一张帕子,边拭嘴角的水渍边说,“若有战,无令不得退,退者剥皮抽筋,亲戚连坐...”

有罚就有赏,汤九道,“遇战事,凭人头领赏,赏什么,赏多少十九娘可自行定,至于伤亡补偿,亡者家里可得赏赐,受伤的就算了...”

李解调侃,“那汤小娘子的补偿可还要?”

“十九娘已发了话,哪有收回去的道理。”李解笑眯眯的靠着椅背,“能否劳烦隋娘子给我把扇子?”

家里还有几把蒲扇,想着他刚喝了热水,隋氏挑了把最大的蒲扇给他。

汤九接过手,左右摇起来,“十九娘觉得如何?”

“行,你找赵大匠做张木板,将公法写下后放在显眼处供村民们讨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合寙安宁,公法志在必得。

送走汤九,她准备回屋睡了,却见收碗的隋氏忽然激动地跑了出去,“汤九郎,扇子没还我呢。”

“我借来用用。”汤九的声音从黑暗飘来。

跑到门口的隋氏气得跺脚,“弄坏了你赔!”

见梨花还在院里站着,抱怨道,“别看汤九读过书,可爱占人便宜了,十九娘去益州后,他见天过来打秋风...”

梨花不曾听闻还有这事,“他家这么穷?”

李解摇头,“他想给收我为学生,跟着他继续读书。”

这是好事,但看李解神色,梨花了然,“你没应?”

“没有 ,因为我觉得他想踩着我往上爬...”

“......”

不至于吧?

就这么大点地,汤九还想搞争权夺势那套不成?她问,“为何这么说?”

“他先是装弱博你同情,然后又卖穷,想方设法将董大他们送过来,知道我读过书,又费尽心思跟我套近乎,我若认他做先生,一辈子都要被他压一头,他不是拿我当垫脚石是什么?”

“......”

逻辑通顺,竟让梨花找不着话反驳,只道,“多读点书总是好的。”

“偏偏他没有书!”

好吧,汤九或许真的有所图谋,梨花不由得道,“那你觉得他说的公法怎么样?”

李解直言不讳,“符合他想讨好你的性子。”

梨花拿回他手里的蒲扇往屋里走,“既是公法,总得问一问村民们,看他们还有没有在意的...”

可能主事时还小,除了生死攸关的大事梨花自己拍板,其他事都会找人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