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第2/3页)
他和赵三壮同住,因老吴氏过世,正门上挂了白布。
进门后,确认没有外人了他才与梨花说,“那时我正好在城里,便自作主张把人杀了。”
王都派来的人是嗜血者,想到双方日后可能会交手,赵青山果断选择动手。
他说,“我寻思着弄些石头将王都通往益州的官道封了,这样除非挥兵南下,否则王都的人就过不来...”
赵青山与赵三壮提过这事,但一切要等梨花拿主意。
他问梨花,“三娘觉得如何?”
梨花扫了眼屋子,搬来一根长凳给赵青山坐。
赵青山摇头,“我站着就行。”
他感染了瘟疫,不敢离梨花太近,唤赵三壮,“你和三娘坐吧。”
赵三壮不客气,一屁股坐下,接着刚刚的话题道,“封路虽不能一劳永逸,但能让王都猜忌是岭南人干的,或许不敢轻易越界...”
他赞成封路。
梨花问,“有那么多石头吗?”
“有。”赵青山道,“前年益州官府不是鼓励开荒吗?百姓将铺路的石头挖了,加上石墙宅墙拆下来的封路够用了...”
梨花看他,“堂伯算过了?”
赵青山老实点头。
经历过赵家建屋修路后,每间屋要多少木头茅草,每条路要多少石头他都知道。
他道,“我看过了,八里外有处狭窄的山路,我们就以那儿为界砌个七八米高的石墙,再在墙这边挖些陷阱,阻止王都的人来。”
那儿是必经之地,封了那儿,王都想进来就得绕深山。
山里地势复杂,王都的人不敢冒险的。
赵青山问梨花的意思,“三娘觉得如何?”
“就这么办吧。”
将来她们会有自己的船,到时候去益州走水路也是行得通的。
他将山里发现地下河的事说了,并说了位置,“哪天要是遇到不得不逃命了就从暗道进山去地下河。”
赵青山眉头紧皱,“不回山谷了?”
“不回。”
东高村的人数不少,寻常难民和嗜血者造不成多大威胁。
能让全村逃命的威胁,只有大军压境。
那时,山里的村民说不定也要往外逃。
赵青山脸色凝重,“希望永远不会有那天,对了,城里的百姓怎么处置?”
像人牙子说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有些四肢都没了,活着也是受罪,可赵青山又下不去手给他们个痛快...
梨花说,“他们知道张百户等人的消息吗?”
不料她会问起张百户,赵青山惊了下,心里五味杂陈,“张百户已经死了。”
遇到王都来的嗜血者那天,他见到几个百姓偷偷为小兵收尸,一问之下才知道小兵是程副将手里的人,程副将被召回王都后就以谋逆罪被关进了监牢。
益州城的小兵们知道程副将
活不了,但仍守护百姓到最后一刻。
说答应了程将军要跟益州共存亡。
为啥王都的嗜血者时,他顺嘴问了句程副将的境况。
嗜血者以为他是程副将的人,态度极为傲慢,甚至称呼他为逆贼。
就因程副将偷偷送走了益州城的百姓,以致他手底下的人全部被处以极刑,而程副将极其家眷全部送进了前锋营。
王都所谓的前锋营就是培养嗜血者的地方。
想到程副将的下场,赵青山苦涩的牵了牵嘴角,“这世道,好人难活啊。”
梨花听了心里亦不好受,还是赵三壮转移了话题,“三娘看到村外的魂幡和白骨了吗?自打上次见了新益村的阵仗,我们也四处收集尸骨,拿尸骨嵌墙了。”
他为此自豪,“别说,乍眼瞧着还真渗得慌。”
哪怕白天也总觉得到处有乌鸦飞。
梨花道,“瞧见了,是挺恐怖的。”
赵三壮:“跟新益村比谁比较恐怖?”
梨花:“差不多。”
遍野魂幡,宛如巨大的坟场,尸骨累累,一进来,仿佛进了某神秘的部落,莫名心惊胆寒。
梨花突然就想到了赵铁牛说的蝎子毒蛇,心道要不就养养?
梨花跟赵青山一说,赵青山顿时精神一震,“已经养着了。”
赵铁牛那人说风就是雨的,见到赵青山就喋喋不休吹嘘养蝎子毒蛇的好,赵青山被缠烦了就答应下来。
蝎子不好找,但毒蛇蜈蚣还是有的。
赵青山让村民们捉到有毒的就送到他这儿来,他自己养。
他回屋将自己的陶罐子抱出来。
赵三壮看得头皮发麻,制止道,“吓到三娘怎么办?还是不给三娘看了吧。”
赵青山有心显摆,可真要吓着梨花确实不行,便轻轻敲了敲坛子,想弄出点动静给梨花听。
梨花好奇,“里头是什么?”
“这坛子是蜈蚣,蛇在竹篓里,那玩意速度快,就不抱过来了。”
听说赵文茵养竹壳虫的事后,他也琢磨着弄些自己的血喂蛇跟蜈蚣,然而又怕养出巨型蟒蛇,便歇了心思。
梨花也想到北边山里遇到的巨兽了,问道,“村里蛇多吗?体型如何?”
“不多,体型和以前没差。”
“它们吃什么?”
“蚁和蚯蚓...”赵青山道,“以前没养过,但基本就喂它们这些,没饿死应该是吃的吧。”
梨花也没这方面的经验,让赵青山小心些,别被咬到了。
赵青山道,“我晓得的。”
梨花在东高村住了两晚,离开时带走了雷大几兄弟,接下来要去南陵县找造船的图纸,归期不定,让雷大他们帮忙守罗大他们的村子。
想到日后会有无数云州人来,罗大将村子重新命名为云新村。
云州人的新家。
去南陵县时,梨花去了趟地下河那儿,如赵铁牛所说,外面平平无奇,里面却别有洞天,水面宽,但两岸裸露的石壁有凹凸的空地。
虽然不宽,却也够两三人并肩站立了。
罗大他们虽然已经来过,但再次进来,仍感慨,“这儿易守难攻,是个藏身的好去处。”
梨花沿着水边形成的石地走到头,思忖道,“太过潮湿,提前囤粮放于此处怕是会发霉...”
罗大道,“粮食藏在附近山里即可。”
对于囤粮,没有比旧朝更好的法子了,粮食囤于地下,经年不坏,罗大说,“十九娘放心的话可将这事交给我来办。”
“好啊,不过要等明后年了。”
山里的村民们虽然到处开荒种粮,可每次她从外面带人回来都是山里给的粮。
赵广从这趟要是顺利的话,山里还要养许多人。
罗大懂她的意思,“南陵县回来我们就开荒种地去。”
“好啊。”
这趟出行,她们走的水路,新益村造不出船,造竹筏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