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第2/2页)

他以前就是个普通老百姓,逃荒那会,日日祈盼有个善人能收留他们,让他们不受流连失所之苦。

现在,他有了包容他人的条件,却做起了侩子手。

梨花牵着他继续往回走,柔声道,“与人打交道,三娘经验尚浅,堂伯若察觉有异,自行处置便是,三娘还是那句话,在三娘心里,你们是最重要的。”

何况这帮人本就有问题。

普通叛逃回来的官兵看到老村有人,怎么可能躲在暗处装神弄鬼?

这么一想,她想留下他们的想法好像欠考虑了。

这帮人错漏百出遭她察觉到了,人心复杂,遇到滴水不漏的,她岂不就中计了?

人哪,还是不能太善良。

难怪赵青山一露面就言语挑衅对方,估计想激怒对方先动手,减少心里的愧疚。

梨花手伸向布袋,摸出一把伞撑开,继续道,“堂伯,我们历经万难才活到今天,不能因为一次疏漏就功亏一篑了,有时候,杀错人也比被反杀好。”

她也要记住这个道理。

“嗐...”回想自己方才的心情,赵青山算明白何为庸人自扰了,夺过伞替梨花遮雨,问起其他事,“益州出兵的事怎么办?”

“我们封了益州城的北城门,又在通往王都的必经之路砌了高墙,益州盯上我们是早晚的事,但他们的人有来无回,必然不敢轻举妄动,接下来活计照做,闲暇时砍些竹子回来做竹筏,越多越好...”

赵青山立刻想到前阵子找到的地下河,说道,“待会我就着手去办。”

“竹筏做好后,叫三壮叔回山里说一声,让山里人搬到地下河那边。”

“粮食呢?”

“一起。”

不止东高村,其他村也要开始准备了。

雨停后,梨花就去了新益村,在戎州旧城外碰到秋收的族人,梨花同他们说了这事。

族人们愣了老半天,指着路边晾晒的草,怅然道,“这些草不管了?”

原本想多囤些草,趁入冬前翻新下屋顶的,现在用不着了?

梨花看了眼堆得整整齐齐的草,说道,“先晒着,没乱的话就运回村翻新屋顶。”

乱的话就不管了。

不仅是草,地里的庄稼也是。

族人们不舍,却也知道轻重缓急,叮嘱梨花,“保不齐益州还派了其他奸细过来,你独自出门不行,我们送你去新益村吧。”

“不用,这条路我已经走习惯了,遇到人也应付得来,婶子,你们忙。”

“此去新益村可不近,要不你等着,我回村把马给你牵来?”

去年下山,梨花还会骑牛骑马,现在孤零零的走路,得多累啊?

不待梨花回答,收了农具就往山里跑,梨花不想耽误她,忙道,“我这会儿不累,等累的时候去地里牵头牛就好了,前边有咱族里的人吧?”

“有的。”

开荒时,顺着山脉从北到南,南边还有族里人。

“那我走了啊...”梨花挥挥手,沿着长了草的官道走得飞快。

族里人还要说什么,遭其他人劝住,“随三娘去吧,她是族长,身子骨可不能弱了。”

“这么热的天,我怕她中暑,我看她布袋瘪瘪的,也不知道干粮够不够吃,嗐,瞧我这记性,应该给她几个鸡蛋揣兜里吃的。”

然而梨花已经走远了,这会儿如果叫她,也不知她听不听得到。

梨花不知道族人的担心,一路走来,看到的都是割过穗的稻田,撒了种的山地,心里像装满粮的粮仓般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