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2/2页)

进了屋子,陆鸢打了个哈欠,与他说道:“我也不会驾马车,你明日去公署就把马车拆了,骑马去,这早上还能多睡一会儿呢。”

祁晟点头:“我知道。”

水很快就热了,陆鸢先去洗漱,随后才是祁晟。

等他回来,她已经熟睡了。

昨晚熬夜的劲,她估计这会都还没缓过来。

早间,陆鸢是被两个孩子给瞧醒的。

熟睡时,要是有人盯着,总是莫名其地能感觉到。

陆鸢一睁开眼,就看到了床边外的两双大眼睛。

两个孩子就趴在床边上,定定地望着她,也没有吵她。

陆鸢打了个哈欠,问:“什么时辰了?”

春花说:“不知道,但爹已经出门很久了。”

陆鸢在被窝里摸了摸床外侧,祁晟躺的位置是冷的,显然躺在上头的主人已经离开许久了。

祁晟到公署,时辰尚早,公署上值的人都是夜间轮值的人,白日上值的人还未到。

过了一刻,才陆陆续续地有人来至。

见到祁晟,纷纷打招呼,似乎对于一大早在公署见到他,没有丝毫的意外。

县丞上值后,见着他,便把手底下的人都集合了起来。

衙门正式在编的捕快,约莫五十人。

因地处岭南,山匪众多,又允非正编人数为百人,由地方征收一项税收来养着,所发月俸有规定,月四百文,粮月三斗。

虽月俸低,可对于一些乡下的人来说,四百文一个月,一年便差不多五贯钱了。

以前剿匪没有这么频繁的时候,很多人都想入公家。

如今想要退出公署,却是没那么容易了。

公家饭,说他好,却也不好。可以挣上银钱,狐假虎威,但同时遇上事也得是拼命上。

而县丞上任后,也带了数十心腹,所以除却打杂的衙役外,归县丞管的总共两百余人。

集中了这些人,整个公署前院站得满满当当的。

年岁四十余的知县上值,站在廊下瞧了一眼后,没什么兴趣地回了办公署。

身后的主簿道:“杨县丞越过大人,闹得这般兴师动众,大人就不管一管?”

知县道:“管啥?人家这般行事汹汹的剿匪,剿匪两回都有了成绩,说不准这以后还能给我攒些功绩,让我往上再升升。”

知县这个年纪了,还在这个位上,自是还想再升升的,再不升职,过些年岁就该致士了。

不说升官,就是任期满时,被调去富裕太平之地做知县,以后好歹也能为子孙铺铺路。

主簿继续不忿道:“可这杨县丞才继任不过两个月,就把百人外编人数招满了,如今又招了个野路子回来,听说花了三贯钱一个月请的呢,这事也没和大人商量过就决定了,显然是没把大人放在眼中。”

这先前百人外编人数不过五十人,但他们公署征税的税收却是百人的,多出五十人的月钱和月粮,自然是来补贴众人的家用了。

而且主簿的月俸也不过是两贯钱,外加月粮六斗。凭什么这新招的人比他一个主簿还高的月俸?

这不明白是在折辱他这个主簿么!

知县可不听他这些挑拨离间,道:“那人的月俸,是杨县丞自掏腰包给的,你嫉妒什么?”

要是公中出的,知县自是不应的。

主簿一怔,瞧着知县也有些不悦了,只得改了话题,疑惑道:“这杨致远县丞到底是啥人,瞧着是行伍出身,看着也是有些家底的,家世背景应该不简单,可怎会来穷乡僻壤做县丞?”

知县转身,视线从回廊穿过,落在那高大的身影之人身上。

这杨致远长得虽魁梧,可身上却没有半点底层人的习性。

打量数息之后,知县才慢悠悠的道:“这天下太平了许久,有些高门武夫无仗可打,又有一身本事,自然不想埋没了,总得从别的地方来实现抱负,从而建功立业。”

说到后头,知县劝主簿,也在劝自个:“我只收到杨致远的调令,却不清楚他是什么底细,你最好别去招惹他,省得得罪他身后的势力,也甭管其他剿匪的事,他不成,罚的是他,若他成了,也有我这个知县的一份功劳,咱们坐享其成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