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五个人鬼鬼祟祟地围坐在小电炉边,吸溜着青菜榨菜肉丝面,小电炉是王建国改装过的。

这次来之前,王雪娇跟他说要去一个不好吃的地方,估计得时不时自己动手做点吃的,但是肯定限制功率。

王建国当即拆了一个小电炉,抄起电烙铁一通改装,保证功率在普通大学的宿舍里都能用,还给王雪娇配了两个小锅。

现在可不就用上了。

水煮开了,往里下料。

青菜,是从地里刚拔出来的。

榨菜,是自己带的。

肉丝,是晚上剧组没人要的盒饭里面扒拉出来的。

面条,是新买的。

王雪娇对这个炉子满意极了:

“其实,我觉得,这个炉子还能炖东西吃,在大炉子上煮一开,然后就在咱们的小炉子上慢慢煮着就放化妆室里,有人盯着,也安全一点。”

钱刚一边吸溜着面条,一边笑道:“刚才你是不是在找鸡?”

“咦?我心里的话你也听到了?”

“哈哈哈哈哈,你那眼睛,尽往草丛墙根底下扫,不是找鸡是找什么,我也很遗憾啊没有鸡,有蛋也好哇,结果啥也没有。”钱刚十分遗憾。

只有张英山没这么开心,他脑子里都是他刚赶到的时候,王雪娇一个人面对那么多人的场面,如果他们不是用胳膊勒住她,而是直接往口鼻捂麻醉药呢?她现在会怎么样?

“怎么啦,心事重重的。”王雪娇看他碗里剩下的半碗面,又抬头看着他。

张英山举起碗,扒了两口:“我在想,离我们这么近的地方都这么危险我们的工作实在是太不到位了。”

“人少啊,这也实在没有办法。”王雪娇拍拍他的手。

在九十年代初,有不少孩子是在家门口玩的时候就被人抱走了,全国哪里没有“老拐子”“拍花子”的传说。

凌晨一点,王雪娇接到市局打来的电话,说婴儿的襁褓给文物专家分析过了,确实是青膏土,痕迹专家分析沾上的时间不久。

“孩子的父母找着了吗?”

“还没有,不过消息已经发到几个重点地区,他们再下发到派出所,如果有报过失踪,应该能找着。”

那三个女婴白白胖胖,一看就是被家里精心养着的,现在的城市里大多严格遵守独生子女政策,丢个孩子对一个家庭打击相当大。

“那就好。”王雪娇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王雪娇听到大哥大发出了一声无力哀怨的一声叹息,那是电池在求救它,要没电了。

这年头的大哥大啊,它就是个废物!

电池容量就500毫安,充电十小时,通话半小时。

所以才有“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的广告词。

因为正经人平时都关着手机,如果有事需要讲话,要先给这个人的呼机发一条信息:“请把手机打开。”

不是因为大哥大按开机时长收费,实在是开着开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就断气了。

像王雪娇这种习惯于24小时开机的二十一世纪精英卷王,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关机。

甚至手机变慢了、程序卡了,她也只想到是不是手机坏了要送修,是不是垃圾太多要清理了,就是想不起来传统大招“关机、重启”。

现在美丽的“万能充”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尊贵的余小姐也只能蹲守在墙边,给大哥大充电。

“不是吧!趁着天黑,偷偷停电?!”王雪娇“咚咚咚”地跑到一楼前台,前台服务员用两把椅子拼成了一张床,下面一件军大衣垫着,上面一件军大衣把头都给挡住了,要不是露着两只脚,王雪娇一时都没发现柜台里有个活人。

王雪娇敲敲桌子,把服务员惊醒,他睡眼惺忪地睁开眼:“啊?什么事?”

“怎么停电啦?”

服务员眯着眼睛,摸索着起来,按了一下桌上的台灯:“哦,是停电了可能是保险丝烧了吧。”

“那还不赶紧换!”王雪娇刚说出口,忽然一顿,哎?不会是他们几个刚才偷用小电炉给烧的吧?不对!不会的!根据她烧过两次保险丝的经验,用超功率电器烧保险丝是当场就烧,立马跳闸,不存在延后性的!

“估计是哪里拍夜戏的剧组给烧的哎,不是第一次啦,要等天亮,供电局来处理了,睡吧要不我给你一个手电筒?”服务员以为王雪娇是要上厕所,黑灯瞎火不方便。

“不用了。”王雪娇悲伤的回到房间。

现在三峡水电站的进度刚刚推进到“移民安置试点”,等到把民移完、截流、开工、完工,且等着呢就算是绿藤市这么繁华的大都市,也是常年停电。

家家户户都用的是古老的3A电表,要是家里有两个“热得快”同时开工,就要跳闸。

唉,这下高贵的大哥大,真的成“板砖”了。

这么一通折腾,想到一会儿六点就要起来化妆走戏,王雪娇一点都睡不着,在床上翻来翻去到了四点,王雪娇绝望地起来,决定再去淮南牛肉店搞点吃的。

上次看到他们店里还有烧饼,感觉很好吃的样子,要不是被煎饺和烙馍塞饱了,她肯定来两块。

路过张英山房间的时候,她刻意放轻了脚步,生怕这个好操心的人又“嗖”的蹿出来。

没有“嗖”的蹿出来,是“吱呀”打开了门。

“这么早起来,吃牛肉汤?”穿戴整齐的张英山冲她笑笑。

“嗯走吧。”王雪娇也懒得问他怎么醒得这么及时,她觉得张英山对她的态度,像她对她最喜欢的一盆栀子花:

叶子微黄,她烦恼,

长芥壳虫了,她烦恼,

七十多个花苞掉了一个,她烦恼,

今年比去年开花晚了五天,她还烦恼。

明明短时间内不会有任何变化,还要天天盯着看,每片叶子每个枝子都要检查个两三遍。

搬家的时候,一千多块钱买的空气炸锅不要了,也要带上比空气炸锅更大更沉的花盆。

两人一起到了淮南牛肉汤店,店门果然开着,门口送牛肉的已经到了,老板站在灶边忙着通火煮汤。

看见王雪娇,老板笑着说:“今天要吃几个人呀?”

“两个。”王雪娇笑嘻嘻地竖起两根手指。

“好。”老板招呼道,“坐,今天又停电了,凑合着摸黑吃吧。”

面案那边,有个伙计正忙着揉按做烧饼的面团。

“你们这的烧饼有什么馅的?”

“白糖的、葱油的,还有牛肉的。”

听起来挺很好吃,王雪娇大声宣布“每样都来一个”,转头跟张英山说:“我们一人一半。”

老板用来做烧饼的是一个巨大的窑,正中间用秸秆生着一堆火,周围一圈就是用来贴烧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