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第2/6页)
坏消息是早市上的食物也不多了,特别是难以保存的生鲜蔬菜。
塔什库尔干连草都不长,蔬菜都是从二百八十公里外的喀什拉过来,路一断,就断供。
郑和船队都没得上的严重败血症,这里直到1997年还有不少人得,头发脱落、口腔溃烂、手脚脱皮之类的缺维C症状更是常见。
现在早市上只有各种面食和肉类。
这里的馕饼是厚底的大馕,不像库车是脆脆的薄底,王雪娇喜欢薄底的库车馕,吃起来像梳打饼干一样香脆。
其他东西看起来也不是很好吃,王雪娇悲伤地从早市一头走到另一头,只喝了一杯豆浆,吃了两块油塔子,热情的老板还推销了他的皮辣红。
新疆的洋葱叫皮牙子,皮辣红,就是洋葱、辣椒和西红柿凉拌在一起,现在西红柿都算是稀罕物了,报的价格比王雪娇昨天吃饭的小店还贵,老板说涨价原因是因为西红柿很高贵,这可能是整个塔什库尔干全县最后一个西红柿了。
王雪娇哼了一声:“今天路就能通,不用卖这么贵吧。”
“不一定能通。”高鼻深目的老板晃晃脑袋。
王雪娇眨巴着眼睛:“为什么?又下雪了?”
“高原的天,变得很快。”
老板说得只是一个很朴素的自然现象,然而,王雪娇却觉得他是不是在暗示什么。
做为一个能从“大清要完”推断出“狼人”是香港朋友的人。
王雪娇的脑袋又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天”,除了指皇帝,还指青天大老爷,也就是主管一地的官员。
什么天变了,会影响交通?
王雪娇脑中跳出八个大字:“帝君遇刺,封锁全场!”
不会是有人要对昨天那三个人的上司动手吧?
要是他被刺杀,会不会就要封路查凶手?
可是王雪娇也不知道那几个人具体的工作单位是什么,去张望一眼,看看情况都不可能。
而且有这个想法也完全是王雪娇自己脑洞大开,没有任何证据,跟作梦有人被杀了一样,就连报警都不会有人管的。
王雪娇转过头,打算再把早市检查一遍,查漏补缺,万一有什么好吃的呢。
好吃的没看见,倒是看见了尹俊杰。
路堵了,他也走不掉,他得去喀什机场,经停乌鲁木齐,然后再回家,路上要花的时间跟直飞美国差不多。
“余小姐,这里这里~”
他乡遇故知,尹俊杰超级兴奋,向王雪娇用力挥手。
王雪娇兴冲冲地跑过去,想看看他能为自己提供什么早饭灵感。
没意思,朴素的面饼子和羊肉汤。
“听说昨天晚上部队连夜开路,今天路能通?”王雪娇问道。
尹俊杰很开心:“对,就是我们这个项目的主管领导。”
“呃?商务部?”王雪娇好奇。
尹俊杰摇摇头:“是整个喀什地区的药监,可厉害了,是个女的,叫白鲲鹏。”
“好大的名字……”王雪娇眉头微挑,“药监还管进口?”
“不是管进口,这整个项目是她提案的,所以要管很多。”
“她是喀什人?”
那可真是相当的根正苗红了。
“不是,北京来的,也不知道算下基层锻炼,还是援疆干部。说要待几年。唉?你没看到吗?那天在口岸坐在主席台上的。”
“主席台上好几个呐,我哪都记得。就记得有一个男的,’简单讲几句‘硬是讲了半个小时。”
“哦,那个不是她。”尹俊杰喝了一大口羊肉汤,舒服地叹了一声。
“她今天要回喀什,我们厂打算在那里搞一个提炼工厂,把紫草的有效成份提炼出来,再运到内地加工。约了好几个领导呢,就是想一次把这事定下来。”
王雪娇眨巴眨巴眼睛:“工厂?那里搞工厂,能招到工人吗?”
“有呀,有建设兵团的,别的不说,工业水平是在的,焉耆那边已经试行了好几年,提炼辣椒红色素,质量很不错,我们单位采购好几年了。”
说起专业上的事,尹俊杰滔滔不绝,王雪娇笑道:“你跟之前在巴基斯坦完全不一样,我还以为你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呢。”
“嗐,那不是给吓得么,连命都不知道能不能保住,哪里还敢说话。”尹俊杰撕下一大块馕饼,泡在羊肉汤里,“还是在祖国好啊。”
王雪娇问道:“那你知道路什么时候通吗?”
“不知道,要等通知,什么时候通知,我们什么时候走。”
“噢,你们住哪儿啊?”
“县政府招待所。”
王雪娇与尹俊杰告别,决定先去看看招待所的环境。
这里就一条主路,王雪娇住的旅馆与县政府招待所就隔了一百米,斜对面的关系,在王雪娇的窗口就能看到招待所的大门。
除了离县政府近一点,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安保措施,之前是说必须有接待函才能接待。
现在,路堵了,很多走不掉的司机和外地人都滞留在这里,他们得有地方住,总不能让外地人冻死在高原上,于是,县政府招待所也对外开放了。
现在楼上楼下住满了人。
王雪娇进门,前台就抬头看了一眼,又低头继续忙自己的事,一声没问。
司机们大概也是听见了今天能走的传闻,都敞着门,以便第一时间能够听到“路通了”的好消息。
只有几间房门关着。
大概就是这了吧,王雪娇还没转几圈,忽然听见楼下一声高呼:“路通了!”
“欧~~~”所有的房间都欢腾起来,有早已收拾好行李的人拎着包就往楼下蹿,那轰隆隆的脚步声,听着简直像大军压境。
还有一些人在查漏补缺,掀被子,撩床单,看看自己有什么遗漏下的东西。
王雪娇也跟着下楼离开,路通了,她跟着的车队也会很快出发。
果然他们住的旅馆也乱成一团,都是往外跑的人。
虽然,路就在那里,而且,天气预报也说这两天是晴天,不会再下雪。
但是,九十年代的天气预报水平,跟没有差不多。
从华南到华北,从华东到大西北,指望天气预报,还不如指望风湿患者的腿。
全国人民对当时天气预报的态度是:气象局撤了吧,要你们有什么用?垃圾!
某年央视天气预报报的是不会下雪,然而主持人一早醒来,发现窗外一片银装素裹,为此天气预报主持人还在节目里道歉了。
连华北平原的天气都预测不准,别提本身就复杂多变的高原了,高原、山地,就是一个个的小气候圈。
现在看着蓝蓝的天空上没有一丝云彩,但是只要一阵狂风,就能把云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