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第2/6页)

王雪娇认识的艾提尕尔外面是一个大广场,铺着好看的地砖,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现在只有墙外一圈铺了砖,到处都是灰蒙蒙的颜色,一些穿着罩袍的妇女在墙外不知道在忙什么。

早市离这里不远,已经开了,油炸物的香气飘出好远。

王雪娇倒不是很意外,教义说一天要进行五次礼拜,其实似乎并不是人人都严格遵守。

她在土耳其、埃及的大市场逛的时候,也经常听到宣礼塔叫人去,但是大市场里的摊主们自岿然不动,哪怕没有客人要接待,他们也懒洋洋的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

王雪娇专门观察了一下,早市上有汉人,不过不多,主要还是少数民族脸。

一股强烈的香味飘过来,王雪娇三步并作两步赶过去,啊~是烤包子!刚出炉的烤包子!!

王雪娇超爱吃烤包子的,也因此有幸围观到一个大笑话。

她的公司食堂曾经搞过一次中国美食巡回,就是一个月内,把全中国有代表性的地方性美食都做一遍。

周五的时候,食堂领导们一拍脑袋:下周一我们要搞个新疆美食!

于是,周五下午发出的下周食谱上就出现了“周一面点档供应:烤包子”。

然而,负责面点档的人并不知道自己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周一早上,他才知道今日要做的是烤包子。

他不是新疆人,也没有吃过烤包子。

甚至没有在网上搜一下什么是烤包子。

于是,他根据“烤”“包子”这两个关键词,进行自我领悟。

中午,满怀着对烤包子期望的同事们都挤过来了,包括希望通过烤包子一解乡愁的新疆同事。

然而,大家看到的是烤包子是鲜肉大包(猪肉),被蒸熟以后,又放进烤箱烤了一下。

所有人都震惊了。

之后是食堂出公告道歉。

那份公告不出还好,出来之后,就有一种清初文人看到《大义觉迷录》的感觉:卧槽,原来这么草率的吗?你们定菜单的时候,真就是领导凑在一起,脑袋一拍,都不关心到底有没有人会做吗?

一直以来,公司食堂对外的形象都是严谨、认真、现代化、科技感十足……在那之后,同事们再次认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才是人间真相。

在那之后,王雪娇内心获得了平静,什么大公司、大领导统统祛魅……谁还没个犯病的时候……别觉得谁就能永远不出错,谁绝对不可能脑子进水。

这也是王雪娇处理问题的原则:当事情的后果是由她承担的时候,她最后一定会把关,从不假手于人。自己的事情,自己都不在意,还指望什么。

王雪娇看着年老的妇人熟练地擀着包子皮,旁边站着的男人往里包馅,闻着一股一股的油脂混着麦子的香气,更饿了。

自从禁止明火以后,乌鲁木齐的烤包子就都是电烤的了,少了那么一点木头的香气。

价格也贵得吓人,六块钱一个,皮还是软耷耷的,馅也很干巴,没有汁水。

这家不知道是不是早市上的明星小摊,队伍排……那么长!

一炉虽然有一百八十个,但也禁不住前面的人二十个三十个的买。

刚出炉的一簸箩,眼睛一眨就卖光了!

站在王雪娇前面的人,一口气买走了剩下的所有的烤包子。

卖光了!!

王雪娇看着空空如也的簸箩,悲伤莫名,她立志要干一件坏事:我淋过雨,要把你们的伞都撕啦!werwerwerwer!!!

一炉出锅,老板问王雪娇要多少?

王雪娇:“一百八十个!”

后面排队的人都震惊了,不是吧!怎么有人是来包圆的?

一百八十个烤包子,加起来快有三十斤,就让一个女人来买?

老板都以为自己听错了,重新问了一句:“你要多少?”

“一百八十个!”

说出去的话,绝不收回,吃不下还能送到养老院之类的地方。

站在王雪娇身后的一个男人叹了口气:“要来不及了,不如算了吧。”

有个女人接了一句:“好吧,我们去买点别的。”

王雪娇一听男人的说话声音有点耳熟,转过头一看,咦,这不是那天在吃椒麻鸡的时候遇到的三个人之一吗?记得他是负责银行贷款的。

此时,老板虽然疑惑,但是看着王雪娇手里捏着的人民币应该是真的,他也就不管那么多,径直往塑料袋里装。

一袋二十个,很快就装好了。

那个男人和女人准备离开队伍,去找其他东西吃,忽然,一个人包圆了整炉烤包子的黑袍女人拉住了男人的手腕,把老板刚装好的一袋子塞到他手里了。

男人迷茫地看着手里的那袋烤包子:“啊?为什么给我?”

老板这会儿又装好一袋子,王雪娇又塞了一袋到女人的手里,还问了一句:“够吗?”

“够了够了,你给我们这么多,你怎么办?”

“没什么,我也不是一定要买这么多。”

说了这么多,男人终于听出王雪娇的声音:“咦,你昨天是不是在塔县?”

“对,椒麻鸡。”王雪娇笑道。

“哦~~~”一听是熟人,就好聊了。

男人立马跟王雪娇商量:“你要买多少?能不能再给我们留一点?”

王雪娇想了想,也不知道张英山和阿里什么时候能回来,放久了就不好吃了,算了,不给他们留了。

“两个。”

“两个……你买一百八十个?”

“一时冲动。”

“我们正好也要多买一点,那我们就都要了。”女人掏出皮夹子,把一百八十个的钱全付了。

排在他们后面的人释然了,反正这炉就是留不住,怎么都会落在这三个人的手里。

王雪娇帮他们把烤包子拎到停在边上的车里:“你们怎么也要这么多?”

“从口内来了好多人,今天早上要开会,来不及吃饭,就想请他们尝尝我们的早点。”

国家正式开始安排援疆计划是1997年,现在都是各个单位自己安排的活动。

那就只能是建厂了。

王雪娇好奇:“是要建药材厂了吗?”

“对。”女人回答道。

王雪娇看着女人,她有四十多岁,圆圆的脸,胖胖的身材,看面相也是和和气气的。

如果在路上遇到,她就好像一个普通的文员,完全没有小说里那种霸气外露、久居高位者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王雪娇问道:“你就是白局长咯?”

“对,我是白鲲鹏。”

“棒。”王雪娇伸出大拇指,冲她比划了一下:“能把这么多人拉过来真不容易,工厂肯定能搞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