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第5/7页)
接待中国代表团,可能会惹怒美国人,让本来还能给点援助的美国人断了援助。
王雪娇皱眉:“那你们为什么要答应让他们来?”
如果不是这边点头,他们的飞机都不可能降落!
亨利耸耸肩:“杰夫瑞觉得中国人做工程很不错,希望能够得到中国在工程和农业方面的帮助。”
海地当年的农业不差,白人开发了整片土地做为种植园,后来,他们闹独立,为表示独立的决心,把种植园里的灌溉系统给弄坏了,把种植园分给很多很多人,人人自管那么一块。
人一多,心就散,种地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美国农产品的倾销暴击,海地农业被彻底粉碎,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想彻底投奔美国,成为美国第五十一个州,美国人坚决不要。
每年给的救援物资又不一定。
还是得稍微好好种点东西吃,不然把人都饿死了,还怎么往多米尼加卖人,怎么往美国卖血。
全世界最爱帮人搞工程、帮人种地的,非中国人莫属。
于是,一听说中国经贸发展代表团想过来谈谈,杰夫瑞立马就答应了。
等答应完了,才想起来,自家这里还有金主坐镇呢。
可不能新的金主还没谈下来,就把旧的金主给得罪了。
那可是美国!
北约秘书长都要叫“DAD”。
几位将军平时总在互相扯后腿,在做坏事的时候,空前统一。
他们一致决定把锅甩给王雪娇,反正她自己说的,她不会在这里待很久。
如果谈判结果导致任何他们不想看到的后果,都可以说她只不过是一个临时工,由她说的话、签的字不算数,可以直接撕毁协议。
反正他们就算正式公布的总统,平均任期也不超过三年。
何况是没正式公布的。
亨利用委婉的话术把上述意思表达出来:“我们任何一个人推荐的人在这种时候出面,都有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只有你出面,才有缓和的余地。”
“哦,好吧。”王雪娇不以为意,这是她早就知道的,小国生存之道,在于左右横跳。
王雪娇回到圣多米尼戈大酒店,带着张英山敲响了徐劲的房间门。
门开了,开门的是副团长,房间是个套间,外间有一个椭圆桌子,刚才见过的代表团的各位都围坐在桌边,惊讶地看着她。
一国总统,连个招呼都不打,就直接来敲房门了,这……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
王雪娇轻声问:“你们检查房间了吗?”
徐劲点点头。
1985年,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里摸出来三十五个窃听器。
后面驻澳大利亚大使馆里的窃听器直接嵌在墙里,多到没法住,只得搬。
伊拉克也是如此,监听连演都不演了,中国使馆工作人员用家乡方言跟家里人说话,很快就会有人打过来:“你刚才说什么?再用普通话说一遍!”
外交口子的人,已经接受了到处都有监听器的命运。
王雪娇还是不太放心:“容我先检查一下,可以吗?方便说话。”
既然有人愿意进行二次复查,徐劲也无所谓,他以为这位海地总统是怕中方自己放录音设备,录她的话。
张英山熟门熟路地对房间进行检查,真让他又搜出三个窃听器,并且处理掉。
所有人都沉默了,明明已经搜得那么仔细,怎么还有三个漏网之鱼。
他们赶紧回忆刚才都说了些什么,还好,只是吐槽城市环境,以及分析一些已经公开的农业数据,没有什么不宜公开的消息。
“估计你们通知这边要来的当天,这些就已经装上了。”王雪娇笑笑。
她向徐劲伸出手:“重新认识一下,余梦雪,猛虎帮的帮主。”
“你好,刚才真是吓了我一跳。”
徐劲是外交部的人,前几天突然被叫去,告诉他要带队来海地,以商务代表团的身份,来进行前期探路,看看海地的态度。
还说在海地有人可以接应他们,有事找她,她可以提供方便。
领导报出接头人的名字:“猛虎帮的余梦雪。”
外交口的人都知道金三角经济发展特区有三股势力,其中一个就是余梦雪,是值得统战的对象。
但是,她为什么会在海地?
徐劲想起余梦雪的各种传闻,心中疑惑:她不是洗心革面,不再贩毒了吗?
难道是罂粟种的不过瘾,又想来种古柯?
他也追问领导这个问题。
毕竟一个一心要贩毒的毒贩子,可没法信任,他们为了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领导摇摇头:“她是去古巴走私雪茄的。”
徐劲:“……”
走私犯比毒贩子要高贵吗?
在许多国家对中国禁运的大背景下,还真的高贵。
走私犯有不少为国效力的,运回了很多按正常渠道根本弄不回来的东西,而毒贩子是真的一点统战价值都没有。
在飞机上,徐劲对王雪娇抱有的印象是一个大混混,有点势力的民间社团老大而已。
最高也就是像以前的“哥老会”“青帮”“洪门”之类的。
再大也大不到哪里去了。
谁知道,亨利说去请总统。
进门的就是她,还穿得那样……
徐劲用他此生接受过的所有家教、外交礼仪来压制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才让王雪娇没看出他的失态。
“没想到,你当上了海地的总统。”徐劲微笑请王雪娇和张英山坐下。
王雪娇开门见山:“我不是总统,总统候选人的名单里没有我,现在选举结果都没公布呢,他们只是想找一个可以推卸责任的临时工而已。我就是这个临时工。”
接下来,王雪娇把海地的现状,以及其他国家对海地的态度,还有联合国观察团的具体情况都说了一遍。
“现在我只是在民间说话管用,不过,想必各位应该知道海地是什么德性,就算是刚才的那几位,说话也只是一时管用,谁知道什么时候就变天了。
可能是人的心变了,也可能人变了。他们的总统换得像走马灯似的,换一个人,政策就可能变。”
“这么说吧,海地这个地方,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用工作来打比方,它不是稳定的机关单位,它是一个工地。
大楼盖着盖着,可能老板跑了,可能年底包工头跑了,也可能楼塌了。
如果为了在这个偏远的工地工作,在旁边买一套房子,可能干不了几天,这个项目就没了,到时候,房子也没别人要买,就这么砸在手上了。
海地几次向美国提出想要加入,但是都被美国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