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王雪娇是真不喜欢打扮,她的梦想是能引领时尚,她穿什么,就是时尚风向标。
什么西装配球鞋、男人穿高跟鞋配白丝袜……只要身份地位够高,自然会有人替她解释这套打扮的精心巧思、文化符号、精神内涵。
可惜她现在的身份地位还远没有到这个份上,穿得过于随便,只会招来轻视,除非她是带着百万大军进门的。
要么穿西式女士礼服,露背长裙,紧绷在身上,别说多吃两口菜,呼吸稍微重一点,都有一种要被绷坏的感觉。
“凭什么男士的礼服就宽松这么多,你们可以吃下一整头烤全猪都看不出来!”王雪娇恼怒地盯着穿着男士西装的张英山,把手伸进去探了探,还有一个拳头的余量,非常不满,“发明女士礼服的人就是怕女人在宴会上多吃多占吧!”
王雪娇完全不想穿那种严重限制行动,脚上还得穿高跟鞋的礼服。
“那就穿这个?”张英山从箱底拿出一件五彩缤纷,花里胡哨的礼服,乍一看,仿佛一个镶嵌了很多装饰的大布口袋,仔细看,原来是海地传统服装,看起来,确实就像在布口袋的底部剪了一个用来把头伸出来的地方。
海地总统穿海地的传统服饰,参加国际外交场合,完全没有问题。
王雪娇把这身衣服套上,很满意,大~
别说吃一整头烤猪了,就算吃一头,再另外打包一头,藏在衣服下面都不会有人发现。
穿这身衣服,鞋子也不用穿“美丽刑具”高跟鞋了。
王雪娇在华人商店买了一双回力白球鞋,为了适配它花里胡哨的气质,张英山找来颜料,在上面涂涂抹抹,画了花、草、火焰、大王椰、鹰……
“……我要告诉冯老,这是你画的,你在传教,不是我……”王雪娇一边嫌弃,一边指着一个角落:“还有水稻没画。”
张英山笑着拿着笔在鞋帮上描了几笔:“好了吧!”
“诶,怎么是黄色的…应该用金色。”大地母神突然挑剔上了。
十二色的颜料盒里只有浅黄,没有纯金色,这让大地母神同志很不满意,她认识的在画上的麦穗,都是在国徽、警徽上,都是金哒~
“要金的……”王雪娇哼哼唧唧。
她想要,张英山就得给,他把已经画好的鞋放在窗口吹干:“我去买颜料。”
“我也要去。”王雪娇要去的理由,完全是因为卖颜料旁边的那家黄大妈茶楼下午三点供应葡式蛋挞,就卖五十份,眼睛一眨就没了,那东西,得趁热吃!就是排着队,眼巴巴地看着它从烤箱里拿出来,然后,呼呼地吹着热气,把它吃掉。
张英山就算十分钟就能把它带回来,也迟了。
都说天有不测风云,刚进卖颜料的文具店,外面天就暗下来了,接着一阵狂风乱刮,一阵大雨像豆子一样打下来了。
谁能想到冬天还有这动静,两人都没带伞,只得在店里待着。
“哎呀。”张英山轻呼,“出来没关窗。”
窗户上面有遮阳棚挡着,雨打不进来,但是风能进,那双鞋放在窗台上,不知道会不会被吹下去。
窗外是酒店自己的小花园,上面还有棚子,就算掉下去,也砸不到人,就是会比较尴尬就是了,还得想办法把鞋从棚子上够下来。
王雪娇无所谓:“问题不大,自古以来,谁还没掉过羽毛球、晾衣架、鞋子、衣服在别人家的屋顶上,他们肯定有梯子。”
张英山皱眉:“我还是再去买一双吧。”
“干嘛要买,你这颜料不是防水的吗?拿吹风机吹一吹不就干了。”
张英山摇头:“吹干的话,可能会裂开。”
“嗯,你说的有道理,那就再买一双好啦。”
反正回力鞋也没多贵,就当拉动GDP了。
这条街是连成一片的老式建筑,从二楼伸出的阳台也连成一整条,虽不是骑楼,但也能勉强起到挡雨的效果。
雨还没停,张英山便往左去买鞋,回来的时候,王雪娇已经在右边的黄大妈茶楼排队了。
王雪娇排着排着,又闻到一股特别的香气从前方飘来,王雪娇深深吸了一口气:“我闻一了奶酪、番茄酱的味道……好像是披萨,你去买一块,咱们晚上吃。”
张英山排在一个本地少年身后,那家的炉子小,一炉只能做六个,这个少年,一个人就买了十几块,王雪娇都买完蛋挞了,张英山这里还没排到。
“哇,他买这么多,这家的披萨果然这么好吃吗?”王雪娇很激动。
没想到这个本地少年忽然开口说起了中文:“好吃的!”
王雪娇本着跟谁都能聊几句的精神,向他打探到底哪种好吃,纯洁的玛格丽特,还是额外加了双份奶酪的,亦或是加了蘑菇的,还有那个加了撒拉米香肠的。
“蘑菇的好吃!”少年非常肯定地回答,“又软又滑,特别香,特别好吃,这里很多人都喜欢吃,有人每天都要点。”
从排队的盛况就能看出来了,王雪娇上次来没看见,是因为这家店下午两点才开门,营业到半夜十二点。
很明显,在披萨饼店排队的人比在黄大妈茶楼排队的人还要多。
据说就连总统都曾经在下班后来吃过,还带着来访的其他国家的贵宾来吃。
有门口挂着的老板跟总统合影的照片为证。
“什么披萨好吃成这样……里面不会还放了别的东西吧。”王雪娇小声嘀咕。
然后,王雪娇看到在旁边堆成一堆的包装盒,盒子上有中文,出产地:宁夏同心县……
王雪娇顿时想到恽诚曾经说过,关于那个蘑菇罐头很好吃的事,果然有这么好吃吗?
这下不得不买来尝尝了。
张英山看着王雪娇鬼鬼祟祟地过去,又蹦蹦跳跳地回来,笑道:“看到什么了,这么高兴?”
“她们出息了。”王雪娇笑道,“才多长时间啊,同心县的人都把生意做到这里来了。”
王雪娇打心眼里替她们高兴,张英山见她心情大好,也跟着很开心,笑道:“这么看,海地的爱国卫生运动应该也能成功吧。”
“呃……”王雪娇的笑容僵了一下,“我不是很抱希望,大概,我的圣坛所在地是可以保证的吧,别的地方就难说了。”
少年买的第二炉也快好了,王雪娇好奇地打听:“你们家有多少人啊,都喜欢吃?”
“我是送外卖的,这都是客人点的。”少年得意地拿出单子晃了晃,还顺便递了一个名片给王雪娇:“如果需要的话,随时可以找我们。”
这是一个代跑腿业务,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骑着摩托车,帮客人送东西,买东西,他们先去客人那里收钱,然后去商店里拿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