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第3/5页)

一直以来,有关部门不是不想买最先进的雷达,而是没钱!

不出点事,他们无法下定决心,拨出这一部分预算。

现在听说有一个“爱国华侨”想买俄罗斯的最新雷达,并且免费捐赠给中国,那自然是极好的。

出人出力可以,出钱不行!!!

冯老也不担心王雪娇要怎么样才能跟中央情报局平账,她的平账能力师承老祖宗的智慧,“火龙烧仓”的各种进化版本她用得得心应手。

过了两天,“大鸟”也找到了,它的身体似乎是被炸过,十分残破。

“卫星回收下来应该是这样吗?”王雪娇十分困惑。

直到从国内赶来的卫星专家赶来,王雪娇才知道,正经的卫星确实不应该是这样,这是发生了事故的卫星。

美国人先前发射了十九次“大鸟”,都十分成功。

之后,时间就到了世界航天史大灾年——1986年。

一月炸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四月德尔塔火箭自毁,还炸了装着“大鸟”的“大力神号”火箭。

要不是法国人在五月份陪着炸了一个“阿里安”火箭,美国人都要怀疑是不是被俄罗斯间谍渗透了。

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美国人都没有再发射间谍卫星,他们在反思航空航天局里面是不是有人贪污,或是想跳槽了。

这次是全员大审查之后的第二次尝试。

不幸的是,再次失败了。

火箭没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火箭跟卫星之间产生了一点小矛盾,火箭把卫星甩下,自己蹿向茫茫宇宙……

由于这事过于不光彩,所以美国很小声,没有像以前那样大声嚷嚷,连王雪娇这么爱看世界各国八卦的人都不知道。

“大鸟”卫星的原理是拍完照片以后,照片存在卫星里,再由美国空军从天上回收胶卷舱,然后才能获得间谍照片。

发射失败就代表着它没有进入预定轨道,当然也不可能拍到什么有前途的照片。

王雪娇本来还兴致勃勃地想看看这只“大鸟”都拍着了什么呢……结果它是个没有发射成功的小废物。

“没意思,要它有什么用……”王雪娇十分不满。

卫星专家们不这么想,他们激动坏了。

美国人对“大鸟”保密极严,中国只知道美国肯定有间谍卫星,但是它姓什么、叫什么、参数是什么,一无所知。

专家们对卫星上搭载的相机啧啧称奇:能够连续扫描120度的连续区域,照片分辨率能达到061米。

对于它的四个再入回收舱也充满兴趣,它可以被分成四次回收,能在天上干满二百七十五天,而中国现在的回收卫星只能在天上待三十天不到。

差距啊!

专家们一边看着卫星,一边惆怅,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就不能先搬回中国去让他们多仔细研究几个月,现在要啥没啥,只能看个外观,最多测一些肤浅的数据。

他们知道这趟活时间紧,任务重,没想到这么重。

短时间之内摸清楚全部的原理不可能,只能尽可能的细拆,然后留下影像资料,就凭着它们进行分析、倒推。

这种事情过去有前辈成功过,他是通过火箭的粗细和外观上的各种设计来倒推火箭的参数和性能。

涉及到精密电子仪器的卫星比火箭更难倒推,他们也只能尽力而为。

好消息是这次可以随便拆,正大光明的拆,所有核心零件都能看。

能看到多少,看到了以后能悟到多少,全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他们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就连螺丝钉的眼儿打在哪里,要拧几下才能拆下来,都拍了照片和视频,生怕美国人连打眼位置都是经过精心测算的结果,一步错就步步错。

试错成本太高了,实在输不起。

专家们的工作压力很大,除了要在短时间之内尽量弄清楚这枚间谍卫星的细节,还要防着王雪娇,以及猛虎帮的其他人。

此前研发导弹的副总工都收了美国人的钱,出卖导弹情报,这给各个部门敲响了警钟。

冯老为了保护王雪娇,给专家们的说法是:“美国人找了一个泰国华人开的外包公司去回收间谍卫星,为了顺利通过边境,他们要把卫星拆开,但是那家公司不懂怎么拆,所以他们在找懂的人,你们的身份是专业韩国精密仪器回收专家。”

专家们都很担心这么胡说八道能不能混过去。

涉及到间谍卫星这种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大事,美国人会找的公司肯定是他们养的忠犬,而不可能真的随便在路边找一家。

那么这种公司会随便就被骗了吗?

他们不会对他们找的外包人员做背景调查和安全审查吗?

按照正常流程,确实是要的。

理论上来说,不仅要查他们所属公司对美国来说是否安全。

还要查具体执行者,也就是各位专家们的祖宗十八代。

起码要查一两个月。

问题是,现在来不及了。

不知为什么,斯库台湖附近出现了十几个说是来旅游的斯拉夫人,他们说俄语,自称是乌克兰人,也能拿出乌克兰护照,但是……谁知道呢。

中央情报局与克格勃交手多年,就算苏联死了,克格勃各位也越来越拉胯,但是虎死不倒威,中央情报局不敢对任何的可能性吊以轻心。

说不定这些斯拉夫人就是克格勃,跑过来就是为了打劫卫星的。

夜长梦多,必须加快速度,早点把卫星拆完弄走。

于是安全审查被极速简化,只查了韩国是否有这家公司、这家公司是否有资质、这群人的名字是不是在公司的员工名单里。

其他的安全审核就没有再多管了。

唯一的尴尬是:“韩国专家们”不会说韩语,“泰国老板”也不会泰语。

两拨中国人,为了避免露馅,不约而同的选择使用英语对话。

在这种尴尬的氛围中,除了第一天打招呼之外,王雪娇选择不跟专家见面,如果有话要跟专家团说,都找翻译转达,专家们对此非常满意。

他们顺便还吐槽了王雪娇的工作态度:“这么重要的事情,她从来不亲自看一眼,也不问进度,天天吃喝玩乐,资本主义的工资这么好挣的吗?”

至于那些“乌克兰人”,确实是俄罗斯人。

对于张英山的“用琥珀屋的位置,换取购买最新雷达的资格”,俄罗斯人原本很怀疑,因为他们知道张英山是谁——总站在余梦雪身边的男人。

张英山和王雪娇一起出席过很多活动,包括他以第一先生的名头参加的巴拿马总统府迎新会,会上出了劫持事件,当地报纸和电视上都有报道,也有他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