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第2/4页)

冯老将信将疑,怎么可能见着了,还不管?

B2飞机可是美军的心头肉。

但是,哪有眼看着宝贝不要的,冯老提心吊胆,以一个私人公司的名义接收了。

专家们抓紧时间,对着捡来的残骸日以继夜的分析和研究。

以现在的中国国力,要是美国人直接找上门,要求中方交还捡到的残片,中国也只得交出去。

得在美方找上门之前,把一切能研究的都研究了,到时候就算被迫交还,也不亏。

专家们压力很大,如同要在一个月内学完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课程。

他们自从见到飞机残骸那一天起,就没有好好的躺回床上睡过觉。

都是困极了,才趴在桌上随便睡一会儿,稍有一点动静醒了,就马上起来用冷水洗把脸,继续干。

就连高三学生都没他们这么拼的。

负责照顾他们生活起居的人很担心这几位最低年龄也有二十七八岁的专家,会不会心梗脑梗发作,猝死在研究室里。

冯老其他下属的压力也很大,冯老要求他们在一周之内,把这件事全部调查清楚:

与B2残骸接触过的人和组织,到底知不知道残骸现在落在中国手里。

知道是知道的回应方法,不知道是不知道的回应方法。

很快,从秘密渠道来了消息:

美军代表已经找上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军方,要求他们交还在海上捡到的B2飞机零部件,这两个国家拒不承认捡了。

两天后,中央情报局特工在澳大利亚某工厂里发现了一根B2飞机里的空速管。

普通飞机的空速管在外面,B2的在里面,特征明显,特别好认。

现在两国在吵架,美国坚定地认为澳大利亚人偷偷藏了B2的零部件,澳大利亚人坚定地认为这是美国在栽赃陷害,那根空速管一定是美国特工放的。

没毛病!

猛虎帮确实是中央情报局的钱养的,怎么不算是美国特工放的呢?

至于“冒死偷拍工厂真相”的特工,哎嘿~还是猛虎帮的。

那家工厂的安保工作一向是宽进严出:

送进去的东西,只要不是炸弹,随便检检就可以进去了。

运出来的东西,保安才会对着材料清单,一样一样清对。

一套操作,行云流水。

美国人怀疑澳大利亚人、怀疑新西兰人、怀疑海盗和渔民,就是没怀疑积极热情的猛虎帮。

他们在失事地附近的各个国家发布紧急新闻,号称坠毁的飞机上沾染了有毒的氯氟化基硫酸,摸了对身体有害,会掉牙、阳痿、变丑、得癌……

希望捡到残片的人赶紧把东西还回来,由负责的美军基地老军医,为大家进行全方位的身体检查和免费治疗。

不幸的是,并没有人搭理他们的通知。

欧洲的黑市上甚至出现了小块B2的飞机蒙皮,一块就能卖上万美金。

也有人放话,说捡到了飞机上的雷达、红外设备、降噪零件……

美国人四处出击,与这些人联系,最后却发现,这些人全是骗子,他们手里根本什么都没有,只是听说了美国人的隐形飞机掉下来了,便想混水摸鱼,骗完钱就走。

美国人先是松了一口气,又很郁闷。

松了一口气是庆幸零部件不是落在死对头俄罗斯或是中国手里,这两个国家要是拿到了,绝对不可能把它卖出去的。

郁闷的是:野生拾荒者眼里只有钱,哪里给钱,往哪里卖,这下全世界都会知道B2飞机的技术参数了。

冯老得知美方到处乱打听,就是没向中国打听,猜到王雪娇一定是做了什么她以为的小事,把视线转移了。

事情到现在,完全看不出来跟中国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各位专家们可以稍微放松一点,不要把自己逼得那么紧,好歹每天可以稍微多睡一会儿,不然如此消耗,铁打的人也受不了,机器在连续运转之后都要停机保养呢。

冯老以为这就是王雪娇扔下的全部“靴子”了,没想到,她还有惊喜在等着。

找完了卫星专家、钢铁专家……现在王雪娇又要他找雷达专家,真把他当成攒局的了!

但是,如果不帮她找,让她自由发挥,还不知道会发挥成什么样子。

冯老只得马上解决这事,挑选技术和政治双过硬的雷达专家前往塞瓦斯托波尔。

这次的雷达专家有几个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还有几个来自东海那一条边上的两大军区。

王雪娇的身份则是一个想要买雷达自保的金三角割据势力。

由于她不懂技术,整个金三角也没人懂,所以,她重金在全世界求专家,想找人给她判断一下雷达图纸的真假。

专家们就是王雪娇请的采购顾问。

雷达专家们一听是“铠甲”雷达,都觉得余梦雪肯定上当了。

这是刚刚投入使用的雷达系统,没有一个国家会把这么先进的东西拿出来外销,除非他们连自己的国家安全都不要了。

再一听是乌克兰,又觉得特别合理。

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人活得越发艰难,他们继承了苏联最丰厚的武器遗产,却无力维护。

几千发核弹头,搁在家里,他们都怕被人偷了,不知道在地球的哪里炸响。

如今乌克兰人,上上下下都穷得丁当响。

遗产,只有能变现,改善生活,才能叫遗产。

现在苏联留给他们的遗产非但不能改善生活,反而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看守压力。

有特权的人急于想把权力变现,换成现金,让自己过得开心一点。

已经有其他兄弟部委悄悄地从乌克兰弄到了非常先进的资料,还有样机,把十四所都馋哭了。

如此天赐良机,怎么能错过。

专家们唯一担心的变数是“余梦雪”。

冯老给他们做出发前注意事项讲解的时候,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他问的很隐晦:“我想把我的人身意外寿命保险额度再提高一点,能不能从八十万提到一百万?”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

他们不认识王雪娇,对余梦雪的认知是“在全球流蹿的大毒枭”,哪哪都有她。

她现在虽然不贩毒了,但那是基于中国对毒品的物理打击力度,美国对贩毒集团进行金融制裁,让她贩毒的成本远高于利润了,而并不是她良心发现。

冯老对王雪娇的介绍依旧是:“一个金三角的毒枭。”

别的不知道,肯定杀人不眨眼,要是被她知道他们真实的身份,不知道会把他们怎么样。

新闻里,大毒枭那些丧心病狂的犯罪行为,瞬间涌上各位专家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