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对照组
姜凌一共拿给雷骁三样东西。
——待查医疗事故清单;
——观察点异常人物行为特征清单;
——可疑人物画像。
雷骁拿到这薄薄的三页纸, 不敢置信地看着姜凌:“你们两个小组这么快就整理出这些?”
他将画像往姜凌面前一拍:“就凭你说的那些,可以画出嫌疑人的肖像?这个洛云琛倒是有点本事啊。”
“只是个初步的想法,你们先拿给当地派出所的社区民警看看, 如果真有这么个人, 再认真调查。”
姜凌这回并没有把话说死, 毕竟耿立东到底是不是杀害柯小雨的凶手,目前并没有证据,前世晏市警方还没来得及侦查姜凌便重生了。
“这个简单。”
雷骁将画像交给手下,叮嘱了几句之后对姜凌说:“大家都是为了早点破案,你也莫在意秦队的态度。他其实人挺好的, 对手底下的人也很爱护。刚才我交上去的侦查计划里,把你说的那些都考虑进去了, 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这说明秦队其实是很认可你的,只是你的这个态度……”
雷骁斟酌了一下:“我今天就托个大,以老大哥的身份说说你。你刚来,还是要注意一下态度, 不能太高调。你想破案的心我能理解,但毕竟咱们是警察, 一切都要讲证据, 不能老拿直觉来说事,是不是?”
姜凌思忖片刻, 很诚恳地点了点头:“嗯,我知道了, 以后会注意的。”
以前她拿直觉二字应付过应松茂、袁毅,但现在看来,这条路走不通。未来还得把前世档案这个辅助手段,用犯罪心理学理论好好包装一下, 争取更有说服力才行啊。
雷骁见姜凌听得进去他的话,欣慰地笑了,抬手想要拍拍她肩膀以示鼓励,却被姜凌皱眉避让开来。
姜凌也没和他讲客气:“我不喜欢别人碰我。”
雷骁想翻个白眼,但他忍住了。
他讪讪一笑,将抬起手收回来,摸了摸后脑:“行……吧,我以后注意点。”
姜凌指了指那两页清单:“这个复印后交给侦查人员,你们辛苦了。”
传统的拉网式排查,考验的是耐心、观察力和细致程度,跑断腿、磨破嘴,一个都不能漏掉。晏市北城区那么大,这得投入多少警力啊,的确是辛苦。
雷骁叹了一口气:“没办法,都是为了破案嘛。”
叮铃铃……
电话响了。
雷骁接起电话,简单说了几句之后便挂上了电话,转过头看向姜凌:“目击证人已经到了,是将她领到洛云琛那里去,还是让小洛到会客室来?”
姜凌想了想:“到刑侦画像组办公室来吧,我也想看看洛云琛是怎么画像的。”
雷骁听她这么一说,笑着点头:“是,你们两个组挨得近,多加强联系。”
他扬了扬手上剩下的两页纸,“干得不错,继续加油。”
到底是年轻人,精力旺盛、头脑活跃,尤其是姜凌,思维极有创造力,搞理论的就是不一样,一下子就带出两张清单,对照着去询问、去排查,的确能有帮助。
至于那张画像,雷骁虽说按照姜凌说的派人去查,但并没存什么指望。
林卫东与姜凌相互配合画出麻绳杀人案的凶手,当时雷骁就在现场,看得一清二楚,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那是公安部刑侦专家林卫东啊!
现在画像的,是林卫东的徒弟。洛云琛到底学到了多少,有些什么本事,雷骁一无所知。洛云琛调过来的这段时间,光看他找领导要办公室、要车、要物资,画画的本事那是一点都没亮。
因此,雷骁不觉得凭这张画像能找出凶手来。
不过,年轻人有冲劲,也不好打击,就随了他们的心意吧。
姜凌回到办公室,和洛云琛说了雷骁刚才的话。
洛云琛一听,立马站起,对苏心婉、庄建柏说:“走!让你们见识一下我的本事。”
姜凌:“我也想参加。”
洛云琛咧嘴一笑:“师妹想来,那必须随时欢迎啊。”
姜凌一动,李振良他们仨也一齐跟上,结果两个小组再次聚齐,只是换了间办公室。
刑侦画像小组办公室的布置和姜凌他们那边不太一样。
洛云琛在装修时专门拿出一面墙,全部铺上软木板,上面钉满了各类嫌疑人、通缉犯的画像,还有人像解剖结构图。
办公室中央除了一张会议桌,还一张宽大的绘图桌,桌面微微倾斜,铺着厚实的素描纸。桌旁立着专业的可调光源灯和一台略显笨重、连接着幻灯机的模拟影像投影设备。这在90年代初的市级刑侦部门,已是相当先进的技术装备。
洛云琛走到绘图桌前,将袖口挽至小臂,铺好画纸,削好炭笔,又调整了一下灯光的明暗和角度,为接下来的画像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关键目击者,印染厂女工王桂香来了。第一次踏入市局办公楼,她显得有些紧张,双手不安地绞着衣角。
苏心婉将王桂香引到一张办公桌前坐下,又倒来茶水,王桂香的情绪才稍稍稳定了一些。
“王大姐,别紧张,就像我们之前聊的那样,”洛云琛的声音很温和,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您只需要尽力回忆,想到什么说什么,哪怕是很模糊的感觉,苏警官会帮您记录下来。”
说到这里,洛云琛示意了一下苏心婉。
“对,王大姐,”苏心婉立刻接口,声音轻柔,翻开笔录本压了压,“我们上次记录的,当时大约晚上11点40分,地点在向阳里巷口,您看到一个人,穿着黑色雨衣,推着一辆自行车,差点撞到您。他低着头,帽檐压得很低,您没看清脸。还有,您提到他好像穿着雨鞋,对吗?”
苏心婉逐字复述,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是……是的,警官同志。”王大姐点点头,努力回忆,“雨太大了,他走得很急,跟逃似的。”
“逃?”洛云琛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描述性的词汇,他没有立刻追问,而是拿起炭笔,在素描纸上快速勾勒出一个在雨中推着自行车的模糊背影轮廓。
线条简洁有力,瞬间抓住了雨中行人的动态感。
“您感觉他在逃,是指步伐很快,还是很慌乱?”洛云琛一边画一边问,笔尖在纸上发出沙沙的轻响。
“快,走得很快,但不是那种慌起来乱跑那种快,”王大姐努力形容,“就是,怎么说呢?低着头,闷着头往前赶,不想被人看见那种。对了!他推车的那胳膊绷得直直的,劲儿使得很大!”
一边说,王桂香一边下意识地比划着动作。
“绷直的胳膊,很大的力道。” 苏心婉飞快地在笔录本上记录,“推车动作特点为:手臂紧绷,用力大,步伐快而目的性强非慌乱,低头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