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抓捕
傍晚, 五点半。
夕阳的余晖将晏市医学院办公楼的外墙染成一片橘红。
耿立华脱下手套、换下工装,面色有些沉郁。
今天省里下来的安全检查组成员,他们问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 都让耿立华坐立难安。
洛云琛看似随和却暗藏审视、姜凌的眼睛仿佛能洞穿一切, 还有李振良, 他在笔记本上记录时那支沙沙作响的笔。
——这一切,都像冰冷的针,扎在耿立华那高度敏感的神经上。
看看手表,女儿应该已经放学了。
今天是20号,周一。
女儿今年12岁, 已经是六年级,这个周四期末考试结束之后, 就可以放暑假了。下学期,她将进入医学院附属中学继续读书。
耿立华加快脚步,要赶紧去接女儿,不能让她等急了。
其实小学距家并不远, 走路只需要七、八分钟,但耿立华从女儿一年级开始就天天接送, 已经习惯。
耿立华走向办公楼西侧单车棚。
来到墙墙角落, 耿立华看向自己停放自行车的地方——那里空空如也!
耿立华猛地顿住脚步,瞳孔骤然一缩。
那辆熟悉的、擦得异常干净、后座绑着海绵、裹着碎花棉布坐垫的二八大杠, 不见了!
他快速扫视四周,眼神像受惊的野兽, 锐利而警惕。
其他车辆都在,偏偏就自己的自行车不见了。
冷汗瞬间浸湿了他的后背。
不会吧?这是不是太巧了?
上午刚被“调研”,下午车就丢了。
是警告?是试探?还是……警察已经动手了?
“怎么了?”
一道声音从身后传来,吓了耿立华一跳。
他转头看见是张科长, 强压下内心不断翻涌的惊疑,声音里带着一丝掩藏不住的焦急:“张科长!我,我的自行车丢了,就在车棚里给弄丢了。”
设备科张科长已经被警方提前告知,当即一脸“惊讶”和“关切”:“哎呀!耿师傅,怎么搞的?这小偷也太猖狂了,竟然偷到我们办公楼来了。你别急,赶紧找保卫科,让他们帮忙查一查!”
张科长拍了拍耿立华肩膀,安慰道:“放心吧,你那车子我们都认得,保卫科一定全力追查的。哦,对了,你不是还得去接思敏放学吗,可别让孩子等急了!”
一边说话,张科长一边从单车棚里推出一辆半旧的二八大杠:“喏,这是我的车,你先骑着去接孩子。座垫有点硬,你将就一下哈。” 他把单车钥匙塞进耿立华手里,笑容真诚得无懈可击。
耿立华看着这辆自行车,喉结滚动了一下。
他无法拒绝“接女儿”这个无可辩驳的理由,更没办法抗拒张科长的热心,只能被动地接过钥匙,声音干涩:“那个,谢谢你。”
骑着这辆陌生的车走在校园道路上,耿立华感觉后背仿佛被无数双眼睛盯着,每一下踩动都仿佛踏在薄冰上。
——只要稍稍用力,冰面就会开裂,把他吞没进冰冷的湖水里。
医学院附属小学门口,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涌出校门。
耿立华下了车,将借来的自行车停在路边,目光在人群中急切地搜寻。当看到女儿耿思敏背着书包、扎着马尾辫的身影出现时,他脸上那层阴郁和警惕瞬间融化,露出了一个无比真实的、灿烂的笑容。
“爸爸!” 耿思敏欢快地跑过来,熟练地跳上自行车后座,“今天怎么换车啦?”
“哦,爸那车有点小毛病,送去修了。借了张科长的。” 耿立华的声音尽量放得平稳自然,掩饰着内心的波澜,“坐稳了,咱们回家。”
耿立华蹬起自行车,汇入傍晚的车流。
后座上,耿思敏叽叽喳喳地讲着学校里的趣事,小手环抱着父亲的腰,小脸贴在他略显单薄的后背上,那是女儿对父亲发自内心的信任和依赖。
耿立华紧绷的神经有片刻的松弛,但内心深处那股不安却越来越重。他下意识地回头张望了几次,目光扫过行人、报亭、停在路边的车辆……
一切看似正常,却又处处透着说不出的诡异。
只希望,是自己过度紧张。
只希望,并不是警方派人盯梢。
回到位于老教工宿舍三楼那间狭小而整洁的家。
耿思敏放下书包,喝了一大杯绿豆汤之后就乖乖地坐在书桌前写作业。
耿立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进厨房做饭,而是走进自己的卧室,关上房门。
房门在他身后合拢,门锁发出咔嗒一声响。
耿立华脸上的温和瞬间消失,只剩下凝重和焦灼。他坐在床上,右手搁在旧木桌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不对劲!一切都太不对劲了!
省里来的专家突然调研,问的全是戳心窝子的问题,什么工作范围、交通工具、案发当晚行踪、过去遭遇的安全事故……
还有,自行车突然被偷。
张科长恰到好处的借车。
还有一路走过时,那种挥之不去的被窥视感。
警察!一定是警察!他们怀疑我了!
这个念头像毒蛇一样钻进耿立华的脑海,让他浑身发冷。他猛地站起身,动作带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决绝。
他还有思敏要养呢,绝对不能坐以待毙!
耿立华快步来到卧室窗边,刷地一声拉上厚厚的窗帘,房间瞬间陷入昏暗。
隔绝了外界所有视线之后,他开始了无声的清理。
他弯下腰,从床底拖出一个旧工具箱。
工具箱里装着一件清洗过的深蓝色工装,下摆处那道细微但清晰的破损痕迹,像烧红的烙铁一样刺痛了他的眼睛。
——他抓起衣服甩在脚边,打算等下就把它剪烂,扔垃圾桶里去。
耿立华又拿出一卷细尼龙绳,有些犹豫。
要不要拿到厨房烧掉?绳子很普通,烧起来味道大,会不会引起女儿注意?
想到这里,耿立华将尼龙绳丢在工装服上,打算一起扔了。
工具箱里还放着一些关于6.15雨夜杀人案的剪报、记录着某些日期和名字的泛黄纸条,还有那个藏在最深处、装着妻子赵淑芬手术同意书和死亡通知书的信封。
他双手哆嗦,缓缓地将这些纸张从箱子里取了出来。
剪报与纸条留着也是祸害,等下就把它们烧了。
但这个泛黄的旧信封,耿立华舍不得烧掉,又将它放回了原处。
耿立华拿出一个黑色塑料袋,将工装服和麻绳装了进去,右手拿着那一迭子剪报与纸张,走进厨房。
打开煤气炉,打开排气扇,橘黄色的火焰贪婪地吞噬了纸片,焦糊味顿时在厨房弥漫开来。
麻木地进行着这一切,耿立华的眼睛盯着那明明灭灭的火苗,一种巨大的无力感和末日恐慌笼罩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