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荣光(第3/4页)

--

一切准备就绪,徐满仓被带进了一间会客室。

刚一踏进这间会客室,徐满仓那倔强的眼神便柔和了下来。

房间的一角布置成了“荣誉角”,那里挂着几张徐满仓当年获得的奖状,有某年度“优秀个人”奖状、“先进工作者”奖状,也有带着浓浓年代特色的“除四害先进”奖状。

徐满仓步履有些蹒跚。

他还是穿着那条旧警裤,灰色衬衫扣子一丝不苟地系到领口。目光扫过墙上的奖状时,他快步走过去,凑近了仔细观看着,眼睛亮亮的:“这奖状你们怎么找到的?我家里都没有,差点给忘记了。”

李振良与刘浩然交换了一个眼神。

看到徐满仓这个反应,也不枉两人在档案馆泡了一整天。

头顶的日光灯太过清冷,因此在角落添加了一盏暖黄色的落地灯。灯光很柔和,有一种怀旧的温馨。

会客室靠墙位置摆着两张办公桌,桌上放着文具、烟灰缸、日历与一本翻旧了的《警察手册》。

靠北的办公桌那头坐着姜凌、李振良与刘浩然,而靠南的办公桌上,则多了一杯放凉了的茉莉花茶。

看完墙上的奖状,徐满仓缓缓走到办公桌前,摸着桌沿久久不语。

良久,他才颤声道:“这里,是我以前的办公室吧?这张桌面,都磨得发亮了。”

徐满仓端起那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红色大字的搪瓷缸,闭上眼深深地嗅了嗅茶里淡淡的茉莉香,嘴角噙着一丝笑容:“茉莉花茶啊,我当年最爱喝的就是这个茶。”

喝了一口茶,他仔细端详着手中的搪瓷茶缸。

“为人民服务。”他喃喃低语,眼中闪过一丝迷茫,随即又被一种深沉的、难以言喻的情绪淹没。

是啊,为人民服务。

伟人说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这句话曾是他的座右铭,他做到了吗?

姜凌并没有打扰徐满仓,安静地坐在他对面。

今天的她穿着一身笔挺的警服,不再是昨天银杏树下与徐满仓闲聊的小区居民,而是一名普通的警察。

李振良与刘浩然也都穿着警服,面前摊开着笔录本,准备做一个沉默的记录者。

“徐大爷,请坐。”姜凌的声音温和而清晰,带着一种晚辈对长辈的尊重,“今天请您来,是想请您这位老前辈,帮我们参谋参谋手头这个棘手的案子。”

会客室里氛围很好,姜凌刻意避开了审讯二字,避免引起徐满仓对抗的情绪。

徐满仓缓缓坐下,脊背习惯性地挺直,双手放在膝盖上,目光落在姜凌那张过分年轻的脸上,拧了拧眉,试探着问:“我们,是不是见过?”

姜凌微笑:“昨天我们在平安里不是聊过一会天吗?我叫姜凌,刚从金乌路派出所调到市局,住在平安里东区3栋一单元302,您还记得吗?”

徐满仓盯着她看了半天,似乎想到了什么:“哦,对,买了老李家房子那个小丫头。”

姜凌道:“是啊,昨天和您聊得挺开心的。您是经验丰富的老警察,又是平安里的老住户,今天请您来,就是有个案子想请你出出主意。”

徐满仓很满意姜凌的态度,再次低头喝了一口茶,茉莉花香缓解了他的紧张情绪:“你不错,年轻人,懂得尊重老人家。不像那个小梁,摆谱,不像话。他问我问题的时候,完全把我当犯人,哼!”

“徐大爷,您获得的奖状可真多。”姜凌知道徐满仓是在发泄对梁有训的不满,马上转换话题,指着墙上的奖状,语气里带着由衷的敬佩。

徐满仓被夸得满脸放光,嘴里却在谦虚着:“老喽,老喽,这都是当年的成绩。”

“虽然您退休了,但您这份对警察职责的坚守,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依旧是您刻在骨子里的烙印,也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姜凌适时接话。

徐满仓微微颔首,嘴角含笑,紧绷的肩膀放松了许多,冰冷的指尖也回暖了些许。他仿佛沐浴在昔日的荣光里,这让他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

第一步顺利完成,姜凌开始引导审讯进入下一个环节。

姜凌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徐大爷,您当年守护钢厂、勇斗歹徒,心里是不是想着我们警察的职责?”

徐满仓略有些自傲地点头道:“没错。警察职责,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守护一方平安,维护社会秩序,这是我们警察的魂啊。”

“那您说,”姜凌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果有人,为了某种目的,哪怕他自以为是为了治病、或者唤醒什么,就在我们公安局的对面,在街坊邻居每天吃早饭的地方,投下剧毒,害得无辜的人躺进医院,生死未卜,您觉得,这是什么?”

徐满仓整个人忽然僵住。

姜凌继续追问:“11人中毒,其中一人还在抢救,生死未卜。您觉得,这是什么?”

徐满仓将目光移向墙上的奖状,但很快就挪开视线,似乎被奖状烫到了一样。

姜凌决定再加点码:“生死未卜的那一个,您应该认得,刘乐生刘大爷。他是一名退休教师,和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有一个可爱的孙子。孙子刚开始学小提琴,一开始琴声不太悦耳,吵得杜瘸子上楼砸门。您和他关系不错,对不对?现在刘大爷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他孙子也没心情继续练琴,每天都在问,爷爷什么时候可以回来。”

徐满仓的身体猛地一震。

听到刘乐生的名字,他的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又被一股巨大的混乱堵住。

姜凌目光变得锐利:“您是老警察了,请您告诉我,这种投毒行为,违法吗?”

半晌,徐满仓终于艰难点头:“违法。”

“那您说,这种违法行为,”姜凌紧紧盯着他,声音变得低沉,“与我们警察职责,是一致的,还是背离的?”

徐满仓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之中。

姜凌等了两分钟之后,再次发问:“我觉得,这种行为与警察职责相背离,破坏了社会秩序,让平安里不再平安,对不对?”

“破坏……不再平安……”徐满仓喃喃地重复着这两个词,眼神中的迷茫和痛苦越来越深。

残存的理智在他脑子里疯狂地拉扯:

他投毒是为了治病根、敲警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平安里存在的问题,这不是维持社会秩序吗?怎么眼前这个姜凌要说他所做的一切与警察职责背离,破坏了社会秩序呢?

刚才自己好像亲口承认这种行为犯法。

难道自己成了当年他最痛恨的罪犯?

混乱的思维和现实的冲击让徐满仓额头渐渐渗出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