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举报
郑瑜重重一拍桌子。
“啪!”
桌子一拍, 发生沉闷的声响,让拼命否认的张明辉吓得一哆嗦。
郑瑜就站在张明辉面前,双眼一瞪, 精光四射, 如同怒目金刚一般:“不是什么?什么不是?说!”
张明辉本就脑子一团浆糊, 被郑瑜这么近距离一吼,魂不附体,顺着她的话大声叫了起来:“不是我,不是我把她推下去的!”
郑瑜逼得更近了一些:“证据摆在你面前,你还狡辩!”
张明辉拼命地往后躲, 想要摆脱开郑瑜:“没有,我没有!”
郑瑜追问:“你没有什么?”
张明辉:“我没有狡辩!”
郑瑜再问:“狡辩什么?”
张明辉:“狡辩我没有推她下去!”
郑瑜的身体往后撤了一点, 拉开与张明辉的距离,一脸恍然:“哦,原来你在狡辩。”
张明辉这才知道上了她的当,恨得一口气差点上不来, 憋屈得要命,咬牙骂道:“你绕我!”
郑瑜当然知道自己故意绕张明辉, 但她要的就是张明辉心浮气躁:“你是不是狡辩, 听听这个就知道了。”
说轩,郑瑜转过身, 摁下审讯桌上录音机的播放按钮。
小宇那童稚的声音响了起来。
“妈妈说,专利, 还给我。”
“爸爸用手,使劲推妈妈,妈妈掉下去了。”
“爸爸拉我手,好痛。妈妈自己跳下去的, 敢说,打死你。”
“我大声喊,妈妈,不跳,不跳!”
最后那一声凄厉的呼喊,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砸在张明辉身上。
小宇的话,如同揭开了一道他以为早已被岁月尘封、只有他自己知道的丑陋伤疤。
张明辉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肌肉不受控制地抽搐了一下,身体猛地前倾,双手下意识地攥紧了桌沿,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张了张嘴,却没能立刻发出反驳的声音。
郑瑜眯了眯眼,如同猎人盯着在陷阱中挣扎的猎物一般:“当时楼顶天台只有你们一家三口,你五岁的儿子目睹了真相。现在他勇敢地说出来了,就是你!是你,为了掩盖专利剽窃罪行,不惜向枕边人动手!就是你,把安小慧推下楼去!”
张明辉没有说话。
他双唇紧闭,拼命摇头,一个字也不说。
即使是法盲,也知道杀人偿命的道理。张明辉自诩文化人,指控他剽窃时还知道要找律师,当然明白自己绝对不能承认故意杀人这一点。
姜凌欠了欠身,态度不急不慢:“我提醒你一下,定罪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你的口供。人证、物证俱在,即使你不认,一样能定你的罪。不过……你认罪的态度,会与量刑宽松度直接关联。”
求生的本能,让张明辉突然清醒过来。
“胡说!什么人证?小孩子的话怎么能信?他,他那时候才多大?记忆都是混乱的!”
姜凌将秦凝云医生的咨询报告摊开来,放在张明辉面前:“看清楚了吗?这是省内知名儿童心理学专家秦凝云博士写的心理咨询报告,她可以证明小宇当时思维正常清晰、记忆准确,不是谎言,更不是臆想。”
姜凌又将小宇那张充满孩子稚气却又充满惊悚感的蜡笔画摆在桌面。
“这是小宇画的画。那片蓝色,代表两年前你红星毛巾厂家属楼楼顶的天空,你们一家三口当时就住在那里。”
“这团灰白色的云朵,其实里面藏了个火柴人,那个火柴人穿着深灰色衣服,被小宇涂掉了。”
“至于这一大片黑色……”
姜凌的眼中闪着愤怒的火焰:“那是天台,那是孩子心中的恐惧。他什么都看到了!虽然当时小宇只有五岁,但他什么都知道。他看到妈妈与你因为专利问题发生争执,他看到你大力推搡妈妈,把她推下楼去,他还清晰地记得,你事后威胁他,说妈妈是自己跳下去的!”
郑瑜再次逼近张明辉:“孩子不会说谎!你还有什么话说?!”
“没有,没有,我没有!”张明辉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被戳穿后色厉内荏的尖利,眼神慌乱地扫过姜凌和郑瑜,试图从她们的表情中寻找出一丝生机。
郑瑜不容张明辉再有喘息之机,将那张小宇的图举到他面前:“张明辉,看清楚了!这是你亲生儿子,在心理专家的帮助下,画出来的。他说:爸爸用手使劲推妈妈,这就是你口中的争执,这就是你所谓的跳楼自杀?”
郑瑜将蜡笔图画放下,拿起先前摆出来的、重新完成的现场勘查、法医检测报告:“人证有了,这是物证!不正常的坠落姿势、不合常理的坠落距离、死者指甲中的衣服纤维……”
郑瑜说一样,张明辉的脸色就白上一分。
他没有想到,明明江城警方都已经给出“自杀”结论了,怎么到了郑瑜和姜凌手里,就能揪出这么多故意杀人证据?
晏市这个城市真的和他相克。
先是遇到闻秀芬那个爱管闲事的女工,现在又遇到姜凌、郑瑜这两个多管闲事的女警!
安小慧的死和她们这些女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非要这么较真!
郑瑜再一次拿起安小慧坠楼遗照放在张明辉眼前:“1992年4月5号下午5点57分,红毛巾厂家属楼四栋楼顶天台上,你因为妻子安小慧步步紧逼,戳穿了你剽窃技术成果的肮脏秘密,在极度恐慌之中,亲手将她推下楼。你为掩盖盗窃,实施了故意杀人,事后还用死亡威胁控制你儿子。这就是事实的全部,铁证如山!”
“啊——”
安小妻那张“死不瞑目”的照片引发了张明辉的恐惧,他惨叫一声,猛地从椅子上弹起,又重重跌回去。
“拿走,拿走!我不要看这个,不要看这个!”
张明辉涕泪横流,身体拼命回缩,脑袋乱转,努力躲闪着那张照片。
郑瑜将目光投向姜凌。
姜凌静静地看着这个处于心理崩溃边缘的男人,如同看着一个即将溺毙于自身罪恶深渊的灵魂。
“张明辉,你原本有机会,过完全不同的一生。”
姜凌开口说话了。
这一次,她的声音不再冰冷,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沉重,像是为逝者描绘一幅永远不会出现的图景。
“你出身农家,靠自己考上技校,分配到江城最大的国营毛巾厂,成为一名技术员,成为父母的骄傲、弟弟妹妹羡慕的榜样。每逢过年回家,收获的都是赞美与肯定,对吧?”
姜凌的话,将张明辉拖进回忆中。
是的,没错,通过自己努力走出小山村,成为城里技术员,这是张明辉最光芒四射的时候,是他最幸福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