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布控(第2/3页)

姜凌摇了摇头:“不,不止是这些。李猛上午刚买了摩托,王兵下午就去买了破坏工具和遮掩物品,大家注意这个顺序。行动物资的采购,很可能是围绕核心暴力工具和遮掩物来进行的,王兵是最后、也是直接掌握破门和遮掩这两个关键环节的人。”

姜凌拿起王兵的照片,那张凶狠的脸在灯光下显得更加阴鸷:“再看他的前科。”

姜凌迅速翻出几份泛黄的询问笔录复印件,指着其中一份:“看这里,七年前,王兵17岁,伙同他人盗窃一家五金店。店主发现阻拦,王兵直接用顺手抄起的扳手,砸断了店主三根肋骨。笔录里受害店主原话是:那个瘦高个下手最狠,像条疯狗!”

她抬起头,环视众人,语气沉重:“暴力倾向明确,下手凶狠,不计后果!他负责采购液压剪这种强力破拆工具,绝非偶然。这种人,一旦让他拿到枪……”

姜凌没有说下去,但前世那喷溅的鲜血画面仿佛在每个人眼前闪过,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凝重了几分。

姜凌总结道:“所以,王兵在团伙中的角色定位是:破门、暴力实施者。他负责最危险的攻坚环节,也是最不稳定、最可能使用致命武力的危险源。枪,极大概率掌握在他手里,或者由他主导使用,他是布控首要的压制目标!”

李振良的红笔在王兵的名字上重重画了一个圈,旁边标注:危险源,火力点。

“好,下一个,张强!”姜凌的视线转向那个方脸平头的照片。

她拿起几张监控截图复印件,这是苏心婉与庄建柏筛选出来的有效画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踩点的影像,能够发现什么有效信息?”

姜凌将几张截图并列排开。画面模糊,但能分辨出同一个平头方脸的身影,出现在信用社后巷不同位置,时间都是工作日下午2点到4点之间。

众人认真查看图片,沉默不语。

姜凌用笔尖点着图片,提示道:“张强连续五天,风雨无阻。地点全部集中在后巷、员工通道侧门、以及那个不起眼的、但运钞车有时会临时停靠的死角。他的日常行为表现为站立观察,有时假装打电话,有时蹲下系鞋带,目光始终锁定银行出口、通道门锁结构和周边小巷入口。而且——”

姜凌的声音提高了些:“请注意他的穿着。第一天深灰夹克,第二天黑色运动服,第三天藏蓝棉袄……他在不停地更换外套。再看这张,他侧身时,脸上有东西,那是口罩,他在有意遮掩面部特征。”

一直在搜寻监控录像的苏心婉立刻反应过来:“我明白了!他在系统性地观察,目标很明确,就是信用社的后勤通道和安保薄弱点。连续五天,时间固定,说明他在试图摸清银行下午这个时间段的内部人员活动规律、安保换岗间隙。换外套、戴口罩,是反侦察意识,他在极力避免被识别和追踪,这份耐心和谨慎……”

“远超普通混混。”庄建柏接口,带着一丝惊异,“这踩点手法,简直像上班一样规律。”

姜凌肯定点头:“没错。再看他的前科记录。虽然都是打架斗殴和轻微盗窃,但几乎每一次,笔录里都提到‘张强显得比较冷静’,‘出主意的是他’,‘动手后他溜得最快’。更有意思的是,看这份邻居的询问笔录。”

姜凌翻出其中一页:“提到张强从小跟他那个跋扈的奶奶生活,老太太极其护短,但张强本人心思重,不爱说话,但想得多。”

姜凌放下材料,目光如炬,扫过画像小组每一张脸:“一个心思缜密、习惯性皱眉审视环境、走路晃肩显得漫不经心实则在观察、有长期逃避处罚经验、并且在踩点行动中展现出极强耐心、目标性和反侦察意识的人,你们说,他会在这个团伙里扮演什么角色?”

“策划者!大脑!”李振良脱口而出,一边在他的名字旁边进行标注,“踩点信息汇总、行动方案制定、风险规避策略、逃跑路线规划……很可能都由他主导。他是让这个团伙能在多次违法中‘全身而退’的关键,也是这次计划得以推进的主导者。”

想到前世记忆,姜凌可以肯定,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逃脱,关键就在于张强这份远超一般罪犯的谨慎。

“最后,我们来分析李猛。”姜凌的视线落在那个圆脸微胖的照片上。“看他的记录,基本都是跟着张强、王兵行动,笔录显示他‘主要是动手’、‘力气大’、‘别人让干啥就干啥’。购买记录:3月8号上午,独自购买一台无牌嘉陵摩托,现金。但关键在这里——”

姜凌翻出银行流水:“他和张强在购买摩托前几天,都有多次小额现金支取,可是王兵却没有取钱记录,这说明什么?”

庄建柏的思维很缜密,迅速接话:“这说明王兵负责买专用工具的钱可能是团伙公款或者他自己出,而李猛和张强买摩托的钱,是他们自己取的!”

刘浩然补充道:“李猛负责购买交通工具,是具体的执行人。他的体型敦实有力,符合执行者的特征。”

姜凌“嗯”了一声,“他脖子短,眼神飘忽,前科记录里提到他父亲很嚣张,但李猛本人常被描述为‘有点愣’、‘不太爱动脑子’。在这个三角结构中,他极可能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是听话的执行者。负责具体操作,比如开车、搬运、或者在王兵暴力破门后,跟随进行控制或搜刮。”

李振良在李猛照片上画圈,标注:主要执行者,体力担当。

姜凌放下笔,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扫过三张照片和密密麻麻的分析记录,做出了最终的整合画像。

“根据现有数据及行为模式分析,在这个三人团伙中,张强承担的角色是策划案件、规避风险,他是核心决策者。王兵承担的角色是暴力实施、准备武器,他是暴力实施者、最危险份子。李猛负责执行、体力劳动,他是主要行动力量。”

“基于此画像,对现场布控提出以下建议。”

“首要压制王兵,必须假设其持有枪支,特警重点盯防,火力配置需确保能第一时间、绝对压制其反抗能力,抓捕时优先控制其持械手。”

“严密监控张强,警惕其可能在外围策应、观察报警、指挥撤退。他的反侦察意识强,布控务必隐蔽,行动开始后必须第一时间切断其对外通讯可能!

“控制住李猛,他的相对危险性较低,但作为主要执行者,需防止其驾驶摩托冲撞或协助王兵反抗。”

“接下来,要全面封锁他们的撤离路线。重点关注两辆无牌照嘉陵JH70摩托的位置,在信用社周边所有可能的小巷、路口预设隐蔽拦截点,张强规划的撤离路线一定是监控盲区或易于摆脱追踪的复杂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