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终章

李秋芸结束了通话, 面色凝重中带着一丝兴奋地走过来:“雷队同意了!”

姜凌眸色微沉,开始思考后续行动。

李秋芸继续道:“雷队高度重视这个方案,已经命令技术队、侦查队、特警队负责人组成联合行动组, 立刻对纺织厂子弟中学周边, 特别是学府路进行全方位实地勘测和风险评估。狙击手、观察员、便衣队员会立刻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最佳位置隐蔽。雷队要求, 如果现场评估通过,计划明晚开始执行,利用放学后一段时间,人流减少但天未全黑的时间段。”

她的目光转向梁九善:“梁九善同志,雷队让我转告你, 非常感谢你的勇气和智慧。但请你务必,务必以自身安全和周边环境安全为第一要务。行动指挥部会设在就近的移动指挥车上, 由雷队亲自指挥。任何时候觉得不对,或者接收到指挥部命令,必须立刻按照预定方案撤离。我们会给你配发最先进的隐蔽通讯和定位装置。”

“明白。”梁九善点头,脸上看不出丝毫紧张, 反而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我需要知道所有的信号、暗号、撤离路线以及不同情况下的应急预案细节。还有, 学府路那几个店铺, 最好能提前安排我们的人进去。”

接下来的时间,李秋芸与指挥部保持实时联系, 将一道道初步指令和部署细节同步过来。梁九善听得极其认真,不时提出一些细节问题, 比如便衣人员的具体伪装身份、通讯设备的有效距离和抗干扰能力、不同路口的路障设置方式、以及如果对方从非预期方向出现如何应对等,其思维的敏锐和细致,再次让李秋芸和姜凌感到惊讶。他甚至建议在行动前,以安全检查或消防演练的名义, 对学府路两侧建筑物的住户和商户进行一次快速的摸底,确保没有其他潜在风险。

姜凌看着这样的梁九善,心中百感交集。担忧依旧存在,但一种莫名的信心和骄傲感悄然滋生。

被梁九善的情绪感染,她也迅速进入状态,利用自己对犯罪心理的理解,开始协助推演对方可能的行为模式,以及电视采访内容设定,节目播出后对方需要多长的反应时间。她还调出了一中周边的详细地图和已有的监控点位图,帮助分析哪些角落是现有监控的盲区,需要加设临时监控设备。

“学府路中段那家求知文具店,老板是退休老教师,为人正直,但年纪大了,可能需要提前沟通好,或者暂时让我们的人以帮工名义进入。”姜凌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冷静地说。

“这条路东头的垃圾桶位置可能需要微调,不然可能会影响狙击手的视线。”她敏锐地发现了一个细节。

梁九善看着她专业而冷静的侧脸,眼中掠过一丝欣赏和温柔。

他悄悄伸出手,在桌子下轻轻碰了碰她的手指,低声道:“别担心,有你坐镇,我不怕。”

姜凌的心微微一颤,面上却保持镇定,示意他专心:“仔细听秋芸说撤离方案。”

计划在紧张高效的商讨中逐渐完善,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敲。便衣侦查员已经开始对学府路进行渗透摸底,技术部门的信号车也开始在周边区域巡逻。

电视采访很成功。

梁九善外形出色,这一点在他年少时就能看得出来。穿上西装、打着领带,微乱的刘海让他看上去既沉稳,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少年意气。

主持人介绍梁九善时,用了不少夸赞之词——晏城一中优秀校友、晏城的明日之星、杰出的创业者、非凡的创新能力……

而对此,梁九善照单全收。

他姿态悠然,对着屏幕前的观众说:“我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恩人,一个是仇人。”

梁九善的恩人,自然是姜凌;而他的仇人,是钱大荣。

他用淡定的语气,将年少时钱大荣霸凌他、姜凌解救他,并把钱大荣送进少管所的故事讲了一遍。

然后,他对着镜头挑了挑眉,眸子在灯光下闪动着灿烂耀眼的光芒:“钱大荣,你看,我赢了。”

李秋芸看到这一幕,简直乐疯了:“凌姐,看到没?他在挑衅,这完全是挑衅!钱大荣要是看到,肯定会疯。”

姜凌微笑不语。

曾经相触的指尖温润无比,这个当年骂钱大荣无耻的少年,真的长大了。

9月25日,电视台播放采访节目后第三天。

也是姜凌判断出的行动日。

傍晚,放学铃声响起不久后,纺织厂子弟中学周边的喧闹渐渐平息。学生们大多已离校,只有零星的值日生和老师还在校内。

夕阳给教学楼镀上一层金色,学府路上行人稀疏,几家小店还开着门,灯光温暖,看起来平静如常。

但这平静之下,是无数双警惕的眼睛和紧绷的神经。

化装成路人、店主、修理工、情侣的刑警们已经就位,他们的眼神锐利,通过微型通讯设备保持着无声的联系。高处的狙击镜和观察点覆盖了几乎所有角度,包括东侧绿化带,但茂密的冬青丛和傍晚渐深的阴影提供了天然的视觉死角,增加了监控难度。

移动指挥车内,雷骁面色冷峻,盯着面前数个监控屏幕,上面是学府路各个角度的实时画面,他特别叮嘱:“东头绿化带植被茂密,各观察点和便衣人员提高警惕,利用一切手段弥补视觉盲区。”

一如电视访谈里透露的,梁九善即将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庆典礼,提前回来参加初中同学聚会,入住学府路的金纱宾馆。

梁九善的身影准时出现在学府路的路口。他按照计划,穿着一件浅色的连帽衫,帽子松松地坠在后背,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兴奋,整个人有种说不出来的闲散帅劲。

他先是走到一中侧门附近,隔着栏杆朝里面望了望,然后拿出手机,拨了一个电话,对着电话那头笑着说着话:“……对,我刚到,侧门关了,你还要多久?嗯,我就在这边文具店等你,快点,天快黑了,好久没见,挺想你的。”

他的声音不大不小,表演自然流畅,将一个想与旧时同学见面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说完后,他收起电话,看似随意地走向那家求知文具店,在店门口的台阶上坐了下来,不时抬头望向学校方向,又低头看看手表,显得耐心正在被消耗。

这一切,都被隐藏在暗处的摄像头和眼睛清晰地捕捉着。

姜凌和李秋芸待在移动指挥车附近的一辆伪装车内,通过屏幕紧张地注视着外面的一切。姜凌的手心全是汗,心脏跳得飞快,但她的目光却紧紧跟随着屏幕上的那个身影,大脑飞速运转,结合着周边各个监控点位传回的画面,评估着每一个经过的人、每一辆缓慢行驶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