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终章(第5/5页)

这一夜,晏城警方以零误伤、仅一人轻伤的极小代价,成功击毙极端危险、背负多条人命的悍匪屠建雄,抓获连环杀人案主要嫌疑人钱大荣,轰动一时、引发社会恐慌的系列模仿杀人案宣告彻底侦破。

消息传出,大快人心。

姜凌的心中除了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难以言喻的责任感。案件的侦破,只是终结了眼前的危机,就像是扑灭了一场熊熊燃烧的大火。但这场大火是如何烧起来的?那些滋生罪恶的黑暗温床是否依然存在?钱大荣从一个不良少年一步步滑向深渊,家庭、学校、社会……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本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她的预警系统可以捕捉数据异常,但能捕捉到人心深处悄然滋生的恶念吗?

她想起前世档案室里那些堆积如山的卷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一段悲剧的人生。

重生归来,姜凌凭借先知和努力,阻止了很多悲剧的发生。

预防胜于治疗。

但预防犯罪这条路,远比姜凌想象的要艰难、复杂得多。

预防犯罪,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敏锐的洞察,更需要深入研究犯罪的社会根源、人性的复杂,要家庭、教育、社区、法律体系等多方面长期而协同的努力。

今夜,她可以暂时卸下重担,为眼前的胜利而感到一丝欣慰。但姜凌知道,作为一个立志于守护这座城市安宁的警察,她的工作还远未结束。

未来的路,依旧漫长而坎坷。

经历了这一切的洗礼,她内心的信念不仅没有动摇,反而变得更加清晰、更加坚定——即使罪恶无法根除,即使预防之路遍布荆棘,追寻光明与正义、守护生命与和平的脚步,也永不应停歇,永不能放弃。

时间来到10月。

恰逢国庆五十周年,晏城市的大街小巷早已被浓重的喜庆氛围包裹。主干道两旁路灯杆上悬挂的崭新国旗迎风招展,沿街商铺橱窗贴满了庆祝标语,广场上巨大的“欢度国庆”花坛色彩缤纷。

入夜后,霓虹闪烁,勾勒出城市崭新的轮廓,街上行人如织,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安宁的笑意。经历了节前那场令人心惊胆战的连环杀人案风波后,这份久违的、坚实的祥和之气显得愈发珍贵。

在这片祥和之中,市局刑侦支队与技术数据中心迎来了一件喜事:梁九善伤愈归队了。他腿上的伤疤尚未完全褪去,但步伐已然稳健,一身笔挺的警服取代了往日西装,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眉宇间褪去了商界精英的锐利,多了几分沉毅与责任。

数据中心的办公室里早已是一片欢腾。

李振良率先大笑着上前,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真是好样的!这下咱们队如虎添翼了。”

刘浩然递上一杯热茶,镜片后的眼睛笑成了缝:“欢迎回家,九善,以后技术难题可就指着你了。”

周伟则忙着把洗好的水果塞到他手里,憨厚的脸上满是喜悦:“就是就是,回来了好,咱们数据分析和现场抓捕这下能完美结合了。”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梁九善的目光越过众人,落在了窗边的姜凌身上。她微笑着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眼神柔和。

梁九善缓步走到她身边,与她一同望向窗外。

窗外,是沐浴在金色夕阳下、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晏城。车水马龙,秩序井然,孩童的嬉笑声隐约可闻。他们并肩而立,沉默却默契十足,仿佛能感受到彼此心中同样的信念与坚守。

姜凌转过头来,正对上梁九善望过来的目光。两人相视一笑,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之中。

过去的重重险阻与未来的漫漫征途,在这一刻,化为了并肩同行的无声誓言。

而他们的脚步并未止于晏城。他们的理想,如星火,渐成燎原之势。

2000年,因预警系统成功实践及系列大案中的卓越表现,姜凌及其核心团队,包括李振良、刘浩然、周伟、梁九善,都被调往省公安厅,牵头创建省厅预防犯罪分析中心,将晏城经验向全省推广,构建覆盖更广、反应更快的犯罪预警网络。

2010年,姜凌团队凭借其构建的跨区域犯罪预测模型,成功预警并协助破获一起特大跨省流窜犯罪系列案,立功受奖,团队荣立集体一等功。旋即,团队核心骨干奉命调入公安部,姜凌出任新组建的预防犯罪处首任处长,梁九善等人成为处内中坚力量。

自此,预防犯罪的理念与技术以公安部为核心,深度整合全国数据资源,与各省市数据中心紧密联动,将无形的安全网辐射至神州大地每一个角落。

他们不再仅仅是追凶者,更是未雨绸缪的守护者,致力于将罪恶扼杀于萌芽,守护这得来不易的世间太平。

祈望万里江山,海晏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