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等林颖终于到了跟前, 仔细一看,居然是一篇投诉信。

文章不长,为了让大家都看清楚, 字写的很大, 主要是投诉学校食堂的粗粮比例太高了, 觉得吃着噎得慌,觉得食堂昧下了他们本来应该有的细粮。

林颖是真没想到这么多人围着是为了这件事, 但的确,民以食为天, 还有什么是比填饱肚子更大的事情呢?

她自己吃了这一个多星期, 其实都有点不太适应食堂里的饭, 开学那两天还好, 大家都是刚开,对学校的新奇劲儿还都在呢,大家的主要关注点也不在食堂上。

当时的食堂也为了迎接新生准备了不少的东西, 肉和菜说实在话都听丰盛的,大厨也做的精心,味道也很不错。

但等那股子新鲜劲儿过去了之后, 就不一样了, 上学,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是痛苦的,大家虽然憋着一股劲儿都想好好学习, 但食物的抚慰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可这个时候食堂偏偏不如之前好了, 这落差,搁谁受得了呢?

不过这种做法林颖也的确是第一次见,或许是因为,这个时候没有表白墙?

林颖转身从人群中出去, 将这个消息告诉她的舍友。

“大家都觉得食堂糊弄人,成天给咱们吃玉米面和高粱米,细粮都不知道哪里去了,正在抗议呢,说是要坚决维护自己吃细粮的权利。”林颖道。

王培芳皱了皱眉:“我还以为就是食堂最开始上心,现在不上心了呢。”她家日子过的苦,经常吃这些个饸饹面、窝窝头、土豆什么的,王培芳没觉得食堂的食物有什么不对,这都比她在家吃的好多了。

她在厨房帮忙,经常能看见她妈为了把面和在一起,还要往里头加榆树皮晒干之后中间那层磨成的粉末。

王培芳还记得小时候她在撸“榆树钱”的时候,还要把榆树外头的皮去掉,吃里头白色的嫩皮,总感觉甜甜的,和过年吃的糖一样甜,可惜她家那边这个树不多,这样子的‘美味’实在是太少。

“咱们的粗粮和细粮比例可是三比七,但食堂天天都能见到粗粮饭吧,我感觉也就中午好点,早上和晚上,都能见到粗粮。”方许说。

“我也觉得,这食堂天天都是玉米面贴饼子,还有大碴子粥,前天中午吃那个高粱米饭我都不想说什么,又涩口又难以下咽,还有股子甜味儿,太奇怪了,我是真受不了。”陈平安说。

“那是你不习惯,糖精的味道就是这样子的,高粱米饭纯吃的话,味道不好吃,一般都是和白米掺和在一起吃的,这是食堂为了省粮食,不想给咱们掺那么多的白米饭,于是就掺和点糖精,起码能甜一点,好下口。”赵萍道。

“其实这个味道还算可以的了,我家那边有个东西叫做三合面,是用玉米+高粱+豆粉掺和在一起做出来的,也粗涩的很,纯粹就是为了填饱肚子,哪里有白面好吃。”王培芳道。

“这么多人看着,是学校应该会改的吧?”林颖忍不住的想。

她最不能亏待的就是这张嘴了,上辈子饿怕了,这辈子就要吃的好点,之前没上学的时候,林颖都是拿粗粮直接换细粮,基本上只吃白米白面。

邵明远一开始都没发现,只觉得他在家的日子短,有时候一个星期也就回来个两三次,是林颖特意选了细粮。

等他发现家里根本就没有粗粮,才知道原来只是因为林颖有些挑嘴,还有些无奈,不过邵明远并不怎么过问家里的事情,他没时间去管这些事情,所以也没说什么。

他觉得林颖喜欢吃细粮,那就吃呗,一个人能吃多少饭呢?

现在进了学校,反而是顿顿都有粗粮,偶尔来一点倒是无所谓,但吃多了,其实林颖也不太喜欢。

人本质上还是动物,当然喜欢吃好吃的东西。

“其实味道倒还是其次,主要是粗粮吃多了人受不了,我奶奶就有胃病,吃不了太多粗粮,什么玉米面、红薯、小米什么的,全都吃不了。

“我妈那时候刚生完我弟,月子里用细粮换了鸡蛋,结果就和我奶奶吵起来了,奶奶觉得自己要吃粗粮难受,我妈也觉得她刚生完怎么连个鸡蛋都不能吃了,谁都不服谁,两个人硬生生三个月没说话,还是到过年才好点。”王培芳回忆道。

“说起来的确是,我爷爷也有胃病,说是当年硬生生饿出来的,现在都时不时的难受一下,稍微吃多点,就酸的厉害。”方许说。

“还是我们那地方好,虽然说冷点吧,但的确是不缺吃的。”陈平安说。

大家讨论了半天,也都盯着食堂去了,社团的事情,是一点都没注意,就回宿舍了。

学校的反应速度还是很快的,第二天,食堂就改了一点,只是可惜,只是把大碴子粥改成了小米粥,贴饼子改成了玉米面窝窝头,高粱米饭也不放那么多糖精了,吃起来还有股米香。

其实也只是相对更加精细了一点,大多数人也还是满意的。

林颖唯一不满意的就是食堂这回不往高粱米饭里加糖精了,他们往窝窝头里加,味道比米饭里的好一点,但还是很奇怪。

陈平安也是接受无能,两口解决一个,三秒吃完,完全不尝味道直接往里咽,跟喝中药一个样子,恨不得把舌头藏起来。

周末,林颖出门打算骑自行车回家,接林秋过来逛逛,然后就在校门口看见了赵萍和她丈夫赵强。

赵强抱着孩子,盯着赵萍,十分不满意的大声控诉道:

“你怎么能这么狠心,竟然真的不管孩子,你还是当妈的吗?大宝都饿成什么样子了!世界上怎么会有你这么狠心的妈?”

这是大门口,人不少,也有人被赵强的声音吸引过来看向这边,好奇是怎么回事儿的。

林颖还听到旁边的人议论:

“不会是知青回城吧?”

“我觉得像是,这肯定是在当地有了老公孩子,考上了又不想要了,所以老公和孩子找来了。”

“我前两天还看见一个兄弟,长得人模狗样的,那衬衫穿的一点褶子都没有,头发还用水梳的溜光水滑的,装的很,结果没两天就在学校门口看见了他,有个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年轻媳妇儿,手里拖着一个,怀里抱着一个,头上甚至还系着头巾,过来找他来了。”

这种事情的确蛮常见的,林颖都感觉这种事情或许会越来越多,毕竟知青回城的也越来越多了。

那边那两个男生还在说,甚至已经说到了赵萍身上。

“我看这个女的也一样,都是抛夫弃子,不是什么好人。”

“我也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