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2/2页)

只是这话到底没有说出来。

皇帝这辈子都没给几个皇子划分封地,所有皇子都被留在京城,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再也没人比皇帝更清楚,身为帝王特有的疑心病。

久久的远离京城,容易被人弹劾,也并非好事。

想到这些,皇帝长长地叹了口气。

算了,还是先把病养好再说吧。

***

皇帝的病还没有彻底好透,江南那边传来一件特别坏的消息,说是江南近来雨水不断,连连下了数天,有一处大堤决口了,造成了重灾。

此大堤正是几年前静王前往江南赈灾时所修建,当年静王去江南赈灾,杀了不少贪官污吏,花费了不少银两修建大堤。静王还曾夸下海口,说大堤在他的监督下用料结实,能保百年河运。。

然而,别说百年,十年不到,大堤决口了,淹了不少村庄和田地,老百姓流离失所。

太子接到折子,气得浑身发抖,直接把折子扔在大殿的地上。

百官面面相觑,都不敢说话。

萧宴宁弯腰捡起折子看了看,短短数行字,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先不讨论大堤是谁修建而成,现在当务之急是先行赈灾,安抚流民。”太子深吸两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户部先去清点赈灾银两,待孤向父皇禀告之后,立刻派人前去赈灾。”

户部尚书杜检出列应下。

杜检面上不显,心里也有些愁。

前些年西境一直在打仗,银子跟流水一样往西境涌。仗打了几年,户部捉襟见肘,差点都快到大街上求银子了。

这几年好不容易喘口气,还没完全恢复过来,江南又出现水灾。

这江南的水灾就跟病一样,隔不一段时间就折腾一回。

都快把人折腾出心病了,现在杜检一听江南二字,心就突突地跳,像是要跳出喉咙。

太子吩咐完就让退朝,萧宴宁把折子递给他。

太子朝他点了点头,匆匆离去。

太子入宫见皇帝,有关江南水患的折子递到皇帝手上,皇帝看着上面的字,头一阵一阵地疼,最后眼前一黑,竟然直接晕了过去。

太子慌忙让人叫御医,宫里顿时鸡飞狗跳起来。

萧宴宁从朝堂回到福王府,他坐在前厅喝了口水。

秦昭一直在江南为官,任江南知府。

静王当年前去江南赈灾,还曾找过自己,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说带他一起去江南赈灾。

静王虽未明说,但言下之意很明白,萧宴宁若是前去,秦昭肯定要帮忙。

萧宴宁心下明白,则说,赈灾他才不去,这罪他受不了。

但私下里还是找到秦追,让他给秦昭去信,一定要帮自家四哥赈好灾。

后来静王在江南行事,秦昭给了不少方便,这也是静王能快速压下流言,把江南灾情处理好的关键因素。

别人或许不了解秦昭,可萧宴宁认识的秦昭是个当官的料,可他也能做到为民请命。江南富裕,这些年秦昭也未曾迷失过本心。有他在,萧宴宁不相信静王和秦昭盯着修的大堤会这么轻易决口。

除非静王光顾名声,秦昭变了那颗一心为民的心。

萧宴宁连喝几口茶水,压下心中泛起的冷意。

秦昭不敢,如果他敢这么做,舅舅秦追绝容不下秦昭。

那大堤怎么就决口了呢?

真是静王在里面动了手脚吗?

三天后,萧宴宁正在和梁靖说赈灾的事,秦昭派人送来的书信,说江南决口的大堤,他连夜冒雨细查之下,终于发现了大堤四周有火药的痕迹。

萧宴宁看到信上的内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

他皱着眉头又看了一遍,心中的火气腾腾往头上涌。

按照秦昭这说辞,那就是有人故意炸毁大堤,使大堤决口。

“丧心病狂。”萧宴宁把书信猛然拍在桌子上恶狠狠地说。

见他满脸怒气,梁靖拿起书信看了看,他蓦然瞪大了眼。

信里的内容要是真的,做下此事者简直枉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