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2/2页)
如果太子当时为安王说话,皇帝即便是暴怒,顶多斥责几句,绝不会把太子如何。
太子闭口不言,表面上不能沾这些事,很大程度是他不想为安王说话。
萧宴宁那段时间想了许多,他想着太子的态度,想着自己的未来,还想着那对莫名其妙出现的母子……事情想得太多,就会发现事实越清楚。
萧宴宁不知道安王回京之后有没有把自己的怀疑说给太子听,但太子不帮安王说情绝对和那对母子有关。
萧宴宁甚至很恶劣地想过,当太子发现安王知道自己的秘密后,他就对安王起了各种疑心,甚至开始害怕手里有实打实兵权的安王。于是在安王陷入谋逆之事中,太子便顺势而为。
太子是储君,是要成为皇帝的人,帝王处在那个位置上有这疑心病在所难免。
只是萧宴宁一想到有天自己要是落到安王境地,他就觉得不安。太子对安王很信任,可这份信任比不上他的地位。
当年皇帝想收回青州,琢磨派往西北的人选时,萧宴宁理所当然觉得应该是安王带兵,而太子除了推荐安王还推荐了自己的老丈人。
太子有顾虑,他想要增加自己手中的筹码,也需要平衡各方势力。
安王在诏狱里估计也想明白了这些,所以萧宴宁送他回诏狱时,安王把自己在西境设计萧宴宁的事说了出来。
他用事实告诉萧宴宁,不要相信自己的兄弟,哪怕是和他关系很好的自己都能算计他,别人也一样。
算计就是算计,不分原因,不分事大事小。
那段时间萧宴宁就想明白了一件事,他要那个位置。
他不想有天自己被人陷害又或者落入某种处境,上位者一个疑心,他连为自己开口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说来那对母子还是三哥救下的。”萧宴宁收起心神,他望着瑞王直白询问:“说到三哥,三哥现在还在诏狱呢。四哥,三哥入狱这事儿同你和五哥、六哥有关吗?”
瑞王:“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三哥入狱,那是徐阁老的功劳。”
萧宴宁:“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徐阁老脑子有问题。三嫂出自徐家,三哥府上出现龙袍,徐阁老真为三哥和自家女儿着想,偷偷告诉三嫂一声,把龙袍烧了也好啊。就算不烧龙袍,徐家不想和三哥同流合污,那也该查证查证到底什么情况,不能听信一面之词。不过徐阁老的脑子长得和别人不一样,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支持三哥就敢入宫向父皇举报,也不怕父皇一个恼怒之下连他们徐家九族都一起诛了。”
说到这里,萧宴宁停顿了下,他又道:“也许是我想多了,也许人家徐阁老就是有一片赤诚之心呢。”
很快他有否定掉自己的猜测:“也不一定,说不定这徐阁老是被人抓住了什么天大的把柄,只能弃女不顾。你们说呢?”
众人:“……”好话坏话都让你一个人说了,还让别人说什么?
蒋太后这时被冷风吹得使劲儿干咳了几声,太子骤然病逝的消息,让蒋太后心里憋闷的不行。她眼圈还在红着,一脸难受,咳嗽声吸引住众人的视线时,她脸色难看,看向皇帝道:“今天发生的事太多了,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朝事,我不想听,我乏了,我想去看看太子。”
她话音还没落,萧宴宁忙道:“祖母,戏刚开场,你怎么能走。朝事枯燥,那就说点家事。”
说罢这话,萧宴宁看向康王:“二哥,你的伴读徐什么昼,他可是出自徐家?他就没和二哥提过徐阁老举报三哥的事吗?”
康王:“……”矛头怎么指向他了。
康王被萧宴宁看得有些紧张,他咳嗽了两声道:“他是徐家人,这些年他一直在外做官,我和他多年没联系了。不知道他知不知情。”
“这样啊。”萧宴宁脸上有些失望,康王那个伴读学问一般,和康王关系也一般,为人很低调,低调到他都差点没想起来这个人。不过这也和康王有关,这些年康王一半时间在朝,一半时间在家养病,大家对康王的印象就是病,病,病。
风一吹就倒,对比其他皇子来说,康王就像是一道影子一样,他们难得想起来,哪还会关注其他。
萧宴宁看着康王又道:“二哥身体不好,一向不怎么和人来往,这些事不知道也就不知道了。只是我还有一事想问一问,当年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奉父皇之命重审西北旧案,季侯爷认罪画押之后在狱中自尽。那大理寺卿袁方古乃是二嫂的父亲也是二哥你的老丈人,他就没同二哥说过季侯爷自尽时有没有什么疑点?”
“就没什么有嫌疑的人同他说点什么?想那季侯爷明明一念之差害了西北数万将士和主帅,就因自己有个儿子是驸马,罪责又全担于自身,他自尽之后,季家众人不过得了流放之罪。比起温家,季家这结果算是抽中上上签了,做梦都得乐醒吧。季家那是死罪,重兵把守,三司会审,众目睽睽之下,一个不小心季侯爷就那么自尽了,他死心还挺坚决的。”
“不过季侯爷就没想过,自己死后,万一父皇不饶恕季家呢,那他不是白死了?”
作者有话说:
康王娶妻在74章的中间提了句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