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2/3页)

是皇帝就不该胡思乱想。

皇帝登基之后就会开始修建自己的坟墓,太子不会。皇家陵墓工程浩大,选址、设计、营建都需要很长时间,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太子需要等待陵墓工程基本完成才能下葬。

钦天监根据风水堪舆、天文历法精心选了下葬之日,是来年的五月初八。

在那之前,太子墓必须要建好。

大殓之后,皇帝下令太子灵柩暂时停放在几筵殿,供皇室成员和百官祭奠。

萧宴宁祭拜太子时遇到过萧珩,以前总是喜欢围在他身边露出腼腆笑容的萧珩如今再看到他则是紧绷着脸,眼中满是防备。其实不只是萧珩,他那几个哥哥家的孩子现在见了他都不会往他身边凑了。

小孩子嘛,远不如大人那般能隐藏住自己的心思。

萧宴宁神色平静地朝萧珩点了个头,然后就离开了。

这些天宫里宫外都很忙。

宫里蒋太后病了,皇后病了,好在这些年秦贵妃一直协理六宫,后宫倒没生什么乱子。

后来,皇帝也病了。

这次是真病了,一开始是心口泛疼,后来吐血了,秦贵妃又忙着照顾皇帝。

宫外,禁军各种出动,官员各种排查,吓得老百姓天一黑就关闭房门,生怕自家被牵连进去。

这次祭拜完太子,萧宴宁去见了秦太后。

秦太后一直断断续续病着,今天精神很好,还出门晒了一会儿太阳。

看到萧宴宁前来,秦太后笑了。

如果不出意外,等过了这个年,百官就会向皇帝请封萧宴宁为太子。

成了太子,以后萧宴宁就能顺理成章的继位。

萧宴宁很规矩地向秦太后请安,然后落座。

秦太后看着他,眼中是克制不住的满意。

“等年后,你也该选妃了。”秦太后笑着说,眼下不合适提这些事。年后,太子病逝也有一段时间了,到时再提萧宴宁的亲事正合适。

萧宴宁看向秦太后:“这事不着急,我有些事不明,想在太后这里求个答案。”

秦太后:“你说。”

萧宴宁:“当年太后给我金元宝惹出了南疆金矿造假之案,太子哥哥这才奉命去南疆。这期间太子被人追杀,太后可曾想过原因?”

秦太后脸上的笑淡了几许。

“当年太子哥哥回京之后说过,有两拨人追杀他,他落崖之后,因眼睛失明才和东宫护卫走散……”

想想那个故事应该是这么讲,太子被两拨人追杀落崖,有一拨是秦太后派去的,另一拨应该是裴德妃那边派去的。

秦太后知道还有一拨人追杀太子时,应该很惊讶,于是改了主意,她没再去追杀太子。那时萧宴宁太小了,写个平安符都那么丑,要是有人藏在暗中能提前为萧宴宁扫除有些不必要的障碍,那就不用她动手了。

秦太后很快查到了另一拨人的身份,但她一直按兵不动,就等着合适的时机利用起来。

本以为太子落崖必死,结果因为萧宴宁等皇子陷入流言风波,秦追参合进来了。

甚至,秦追还把太子给找回来了。

这对裴德妃来说不是好事,对藏在暗中的秦太后来说挺好。

只是她想了很多,就是没想到萧宴宁从小就是一坨烂泥,怎么扶都扶不上墙。

中间有段时间,秦太后望着萧宴宁应该很绝望。

后来有南诏女子带着孩子拿着太子玉佩进京,秦太后听到消息后应该派人去南疆查了当年太子落崖之后的事,确定太子和南诏女子之间的关系,于是就把消息透露给了康王,或者是引诱康王的人去查当年的事。

秦太后本想让康王对付太子,康王没有动,而是查证之后把消息透露给了瑞王,康王想让瑞王他们对付太子。

结果就是瑞王等人得到消息,欣喜若狂,然而他们又碰到了爱管闲事的季洛清。

当时估摸康王和秦太后看到这一幕都在背后骂瑞王他们。

据瑞王说,几年后他又在京城看到那女子。

如果那女子被救下之后就离开了,应该知道京城危险。想来南诏女子失踪的那几年,应该是被康王的人看管着。

而这期间太子不知此事。

再后来,秦太后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不好,她可能觉得自己等不下去了,那女子被秦太后派人从康王那里放了出来。

这次秦太后的目标不是瑞王,应该是萧宴宁,她想让萧宴宁借机看清太子的面目。

萧宴宁早说过,那场救人就像是一场劣质的表演,两拨人和安王打着打着打到了他庄子前。

安王救人的结果给萧宴宁狠狠上了一课。

萧宴宁当时还说,把太子拉下来,谁得利,事情就是谁做的。

他一直怀疑康王他们,后来才想到,太子出事,所有皇子都得利,包括他。

甚至可以说,太子下马,他得到的利益最大。

萧宴宁自己没做过这些,那必然有人替他在做。

萧宴宁也是在永芷宫出现厌胜之术后想到这些的。

萧宴宁看着神色淡淡的秦太后,道:“母妃宫中出现厌胜之术,太后就没想过去救母妃吗?”

秦太后在宫里数十年,秦贵妃又是她的嫡亲侄女,永芷宫怎么着也得有几个秦太后的人。

可厌胜之术就那么发生了。

秦太后估计也没想到发生了这样的事,皇帝对秦贵妃的惩罚是禁足吧。

萧宴宁曾以为厌胜之术是皇后所为,最后他觉得应该是裴德妃。

秦太后需要康王笑到最后,她只需对康王动手,所以便不会轻易动裴德妃。

至于皇后,看到秦贵妃落难,则顺势而为。不只皇后,各宫妃嫔都是如此。

其实要不是秦太后在秦贵妃被禁足后,她拿秦贵妃惨兮兮的处境点萧宴宁,他还不一定往秦太后身上想。

有些事从头看结果难,从结果回头看,就会发现很多问题。

秦太后受先皇临终所托,结果皇帝并未过继为嗣,先皇和她名下空空无人。

后来皇帝又执意想把蒋太后接入京,秦太后膝下无子,只能任由人拿捏。

一辈子守着皇太后的名头,看着风光,可皇帝生母入京,宫妃纷纷拜见,纷纷站队。秦太后难道还要和蒋太后争什么吗?她避入佛堂,只觉得自己这个太后的名头是个笑话。

萧宴宁身上淌着秦家的血,秦太后自然想让他坐上那个位置。

这有可能都成了秦太后的执念了。

等萧宴宁想通这些后,心下一冷,第一反应是秦追所代表的秦家知不知道这些。

后来他想,秦追应该不知道,秦追不会用厌胜之术害秦贵妃,害了秦贵妃等于害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