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农场营业第六天(第2/3页)

临近下桌,楚芃麦端上来一碗果酱和一盘吐司面包:“果酱配面包的吃法在我们农场很受游客欢迎,我也就厚着脸皮端上来给诸位尝尝鲜。”

哼,这可是用独一无二的草莓女神,呸,海市带回来的草莓熬制成的果酱,无比珍贵,给领导吃他都有些不舍得。

不过他聪明,等大家都吃饱才端上来,还配上面包,想来他们也吃不下多少。他真是个天才!

在座众人都是纳西州本地人,吃惯了家乡菜,对果酱面包这种洋人吃的东西,兴致缺缺,互相推让。

“书记,你是一把手,你先吃。”

“唉,我算什么。老岩,你年纪最大,你是前辈,你先吃。”

“唉,我可不行,我高血糖,医生让我少吃这些,升糖。”

“小玉,你年轻,你吃,别浪费楚老板的一片心意。”

农业局的女领导:……

这群臭男人!她也不矫情,拿起一片吐司面包就抹果酱。入口瞬间,她就被味道惊艳了。

农业局的女领导微微一笑:“既然你们不想吃,那就别怪我不客气。”

她三两口吃完一片面包,又拿起一片面包,这次涂上又厚又满的一层果酱,才送入口中。他们搞农业的有的是力气和肚量!

一片、两片、三片、四片……

石桌上仅余残羹剩饭,其他几人感觉事情不太对,也改了说辞:“这么多,你一个女孩子也吃不完。我们也一人分担点。”

说着,便每人拿上一片面包。

果酱面包入口的瞬间,每个人皆发出赞叹之声。

一把手的乡领导更是激动不已,一把将旁边陪桌的楚芃麦拽过来,拍着他的手说:“你可要尽快把农业公司的手续办下来,把草莓产业做大做强!”

是他小瞧这个农场,做成乡里的标志性景点算什么?这就应该做成他们纳西州的标志性产业!

他们这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即使物产丰富,除了那些耐储存的种类,其他大多走不出省大门。

草莓也一样。

但是!草莓果酱不一样!!

作为农产品三级加工的产物,它的储存时间远高于新鲜草莓,对运输要求也不高,完全可以销往全国,乃至销往世界!!!

嘿嘿嘿,老外最喜欢吃这些,可以带动多少就业啊。

乡领导傻笑一阵后,回过神一看,桌上的盘子里一片面包都没有了。最后一片面包在林业局的专家嘴里。

“老岩,你不是说你糖尿病吗!!!”

林业局专家老岩吃着面包,小声嘟囔:“咳,我最近血糖控制得还不错,吃一点应该没事儿。”

乡领导眼巴巴地望着楚芃麦:“面包还有吗?”

望着碗里还剩的半碟果酱,楚芃麦昧着良心说:“我就烤了这一个面包。”

然而……

农业局的女领导:“单吃果酱也不是不行。”

楚芃麦:?

乡领导:“这碟果酱剩下的,我就打包算全带走了。我买个面包回家吃。”

楚芃麦:??

林业局的专家:“果酱还有吗?我也带一瓶走。没有的话,我们加个X信,有了你告诉我。”

楚芃麦:???

华科院植物园的专家:“咳,你们这个品种的草莓苗,我能带一株走吗?”

楚芃麦:可恶,这群人怎么连吃带拿的!

“没了,这个品种的草莓我也只有一株成苗。您想要,只能等过一段时间我移栽匍匐茎了。”

万幸,这群人吃了楚芃麦不少好东西,也提高了办事效率。没几天,楚芃麦就被通知可以去工商局办理农业公司的营业执照。

好消息还不止于此,他离开工商局回家,就从他阿奶那里获得另一个好消息。

“香香,好消息!政府要招标修路了,我们寨子门口那条黄土路就要变成沥青路,到时候门口就是公交站了!!!”

什么?修路。楚芃麦狂喜,用尽全身的力气高高跃起,握紧拳头在空中挥舞:“耶,耶,耶!”

兴奋过后……还是很兴奋!

楚芃麦拉着阿奶的手,两个人一起在院子里舞蹈起来,高唱起庆祝之歌。

“来吧来吧快来吧~”

“父老乡亲欢聚一堂,好日子就该把赞歌唱~”

“章哈是生活的盐和糖,玎琴拉起竹笛响,象脚鼓铓锣传四方~”[1]

……

改变总是在不经意之间,蝴蝶扇动它小小的翅膀,便在远方引起一阵飓风。

某纳西州XX群。

小象小象你在哪:你们有没有觉得市里交通最近变好不少?

神经兮兮:泼水节过了,游客少了,自然就通畅不少。

小象小象你在哪:我不是说这个。你知道今天发生了什么让我震惊的事吗?

彩色植被:发生了什么?

小象小象你在哪:我今天打滴滴,竟然秒应答!司机竟然没让我加价,态度还很好!不可思议!

海霞:!!!

飞天芒果:!!!

神经兮兮:难以置信!!!

彩色植被: Unbelievable!!!

闲云野鹤:可能因为几个租车公司都开了好几条旅游大巴线,终于让这些司机有了一点警惕感。

喵喵喵:而且今年的城市道路管理项目招标项目也出来了,政府终于打算修几条有用的路了!

小象小象你在哪:泪目,希望我们这里的交通越来越好,起码不要再做全国垫底了。

……

修路的消息在寨子里传开后,所有寨民都在议论这件事,寨母也不例外。

窗边,寨母戴着老花镜,感慨:“门口这路都几十年了,前段时间自驾来的游客多,堵成什么样子,现在终于要重修,真是不容易。”

寨母的丈夫走到她身后,伸了个懒腰,笑着说:“修路好啊,修路才能致富。想当初修了门口这条黄土路,我们的橡胶、水果、甘蔗才能运出去,寨里人才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现在黄土路要变成沥青路,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也是香香有出息,这去外地读过大学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寨母惋惜地说,“想当年我也该去读个大学的。”

寨母的丈夫:……

你那是不想吗?你那是考不上,当初汉语都说得不利索,更别说写了。

寨母话锋一转:“你说,香香给咱们寨子带来这么大的好处,咱们是不是该表示一下?”

寨母的丈夫一脸困惑:“怎么表示?”

寨母拿起记录村里土地所属的小册子:“他不是想要寨子里的户口吗?我帮他打申请,找寨子里的人签名,应该没人会反对。”

哼,有人反对,她也会“说服”对方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