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钵兰街歌舞厅

◎二更送上◎

陆立安回到酒店后, 脑子里一直盘旋着盛悠然打他的画面。

他心里烦的厉害,也想给盛悠然一点颜色瞧瞧。

陆立安打算去问酒店前台,关于裘德考的信息。

他想交好裘德考, 也很想知道裘德考到底想怎么对付盛悠然?

他记得昨天裘德考是在酒店开了房间的, 但是具体住在哪间房,陆立安是不知道的。

打听消息的时候,陆立安还给前台塞了钱。

可最后却得知,酒店里面根本没有裘德考这位客人。

“怎么可能?”陆立安不相信, 名字是从盛悠然嘴里说出来的,那还有错?

陆立安不死心,还想翻看酒店入住记录, 却被前台阻止了。

“抱歉先生,我们酒店的确没有裘德考这个人。”前台收了钱,还好心提醒陆立安:“你是不是记错名字了?”

“不可能记错,明明就是裘德考……”陆立安斩钉截铁的开口, 话还没说完, 猛然反应过来盛悠然在套他的话。

盛悠然编了个假名字在套他的话, 所以在他拿团团威胁盛悠然的时候,盛悠然才会肆无忌惮的拿东西砸他。

这个真相顿时让陆立安羞臊不已, 他臊的脸颊火辣辣, 心里也因为羞恼而变得愤怒起来。

难怪当时盛悠然会似笑非笑的盯着他看,当时他还自得意满, 觉得盛悠然的笑容是在讨好他。

现在才知道盛悠然是在看他的笑话, 他还死皮赖脸的吹嘘自己和裘德考的关系好, 可以帮盛悠然渡过难关。

现在知道自己吹牛被人看透, 陆立安觉得脸有点疼。明明盛悠然不在他跟前, 他却丢脸丢到了盛悠然跟前。

如果可以, 陆立安很想变成透明人,让谁也看不见他。

可是酒店前台眼神怪异的看着他时,陆立安又感觉自己的想法蠢到极致了,只能低头灰溜溜的离开了。

回到酒店房间后,陆立安瞬间对上于慧莹关心的眼神:“你脸怎么这么红?还这么烫?发烧了吗?”

于慧莹伸手去摸陆立安的脸,却被陆立安不耐烦的拍开:“我没事。”

于慧莹手被拍红了,低头站在那里不说话。

陆立安过意不去:“抱歉,我刚才有点激动。”

他把捡回来的八盒礼品,递给了于慧莹:“这都是精品花椒和海参鲍鱼,你拿着,炖给自己和可心喝,好好补补身体。”

于慧莹看礼品盒被摔烂了,心里有些膈应,但脸上还是浮现了欢喜的笑:“我正好想买这些东西来炖呢。”

于慧莹的喜欢和盛悠然的嫌弃,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让陆立安心头好受了点:“喜欢吃,我下次还给你买。”

他没把自己今天去见盛悠然,反而丢脸丢到姥姥家的事情告诉于慧莹。可是于慧莹却在他去洗澡后,悄悄问了那两个洋人保镖。

这两个洋人保镖会中文,也是于慧莹特意挑选的眼线。

当她得知这些花胶海参,是盛悠然不要才给她的时候,于慧莹顿时气的不行……

接下来几天,陆立安一直守在酒店电梯附近,很想再遇到莱文和杜家的人。

可是酒店的洋人来来往往,每一个都长的相似,陆立安有些分辨出来。

冒昧搭话了好几次,反而被对方骚扰了。

至于杜家的人,更是没再来过酒店。因为杜明宇和杜若兰的案子,最近了结了。

杜若兰杀人,被判了死刑。

因为杜若兰杀死了杜家唯一的男丁,所以杜家这边恨杜若兰也恨的厉害,暗地里还动用了手段,让杜若兰早点死。

盛悠然的日子倒是过的很平静,每天送团团上学,然后上班下班,回家陪着家里人一起吃晚饭。

再聊聊购买粮食的事情!

“我最近又买到一批陈年大米,价格特别便宜,已经装入仓库里了。”盛易安分享自己的战绩:“这些粮食重新烘干过,只要保存得当,能放十几年。”

也就不愁这些大米会变质,让人吃坏肚子。

陈年大米不好吃,但是能救命。

上辈子盛悠然看过纪录片,灾荒的时候,国家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发明了二蒸饭的方法,利用二次蒸煮来增加米饭的体积。

经过二次加蒸的大米水分多,能让人短暂的吃饱。但是吃多了这种人,会让人营养不良和水肿。

可在饿死人的时候,能吃上二蒸饭的人都很少。

如果能用更多的陈米去救更多的人,也算是功德一件。

“有一部分大米,已经经过特殊渠道运往灾区了。”盛易安还让盛悠然放心:“对方是老战友,信得过。”

盛悠然点头,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

如今干旱刚刚开始,后面几年只会越演越烈。

不过好在灾荒的时候,还没到内地环境最严峻的时候,这批救命的大米还是能从港城运往内地。

“你最近怎么赚钱这样厉害?”盛易安说完了买米的新进展,又开始关心盛悠然:“买米给了这么多钱,厂子又发放了那么多补助,你钱够用吗?”

“要是不够的话,我和你妈的收入都给你。”盛易安心疼女儿每天早出晚归的赚钱,连养老金都想补贴给盛悠然。

团团听说妈妈缺钱,也把自己的小金库拿了出来:“妈妈,我也有钱的。”

被人关心,盛悠然心头肯定暖暖的。

但是哪能刨自己家人的内财,去贴补的厂子呢?

“我有钱,我要是没钱的话,哪能捐钱买米呢。”盛悠然笑着说。

并且再三向杨然和盛易安保证,自己缺钱的话,肯定会找家里拿。

“那你有需要记得跟爸妈说,别不好意思。”盛易安和杨然再三叮嘱了盛悠然,这才放她上楼洗漱。

第二天盛悠然到厂子里的时候,就见工人们着急忙慌的在那里喊着机器出问题。

盛悠然心里一沉,机器的麻烦还是来了。

厂里的人都不会修国外进口的机器,如果打电话给国外的专家,那就要包来回的机票和食宿费。

“飞机没有直达港城的,要在好几个国家转机,才能飞到港城。光束机票钱,一来一回都要上万……”杨先成在那里算账:“再加上维修专家的工资是按小时算的,一小时上百美金,那一天24小时,就是两千多美金……”

杨先成肉痛:“这太贵了。”

盛悠然皱眉,的确贵,而且这种贵法到了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因为国外很多重工业的技术,都一直对华国封锁。

很多实业家辛辛苦苦购买的生产线,到最后机器一坏,投入到维修里面的钱,可能比利润还多。

可是不购买生产设备,更新生产技术的话,又要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