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出耳(第2/3页)

一听说有七百多,饶是二老太太经历过不少事,都忍不住吸口气,“值这么多钱呢?”

严继刚回来,只跟她说他们挖到了多么多么大的棒槌,她也没打开参包看,还以为小孙子是夸大。

严继刚更是张大了嘴巴,“七、七百多?应该多、多在山上待几天。”

后面这句简直让严雪哭笑不得,“你就这么贪心啊?”

严继刚抱紧了姐夫给自己买的玻璃弹珠,只是笑,笑完又压压姐姐拿钱的手,“快收、收起来。”生怕被人知道似的。

这小子绝对是个闷声发大财的,严雪也没点,先拿回了屋里,省得二老太太知道祁放买东西花了多少钱。

人还没出门,二老太太又想起什么,问祁放,“这么多钱,没被谁盯上吧?”

老太太是兵荒马乱年代过来的人,深知财不露白的道理。

那时候谁家有条新被子都不敢盖,生怕叫胡子抢了,大姑娘小媳妇更是不敢出门。

严雪也想起上次那事,回头问祁放:“上次那几个人还在吗?”

“没看到。”祁放说了句,见家里老小都关心地望着自己,又补充,“也没有其他人跟。”

这也不知道是不是那次报案起了作用,但没遇上什么危险终归是好事,一家人全都放了心。

祁放说话算话,没两天就把给严继刚的小汽车做出来了。

才不到巴掌大的一个铁皮小汽车,造型十分简单,车门却是能打开的,轮子上也套了圈从轮胎上剪下来的橡胶。

严继刚“嘟嘟嘟”用手推着,开心得不得了,还拿去在两只小狗面前逗着玩。

也因为东西都收了,真正去上学那天他并没有太多抵触情绪。

一大早二老太太给他穿上祁放从县里买回来的新衣服,他自己背着书包,跟着严雪去了学校。

袁老师还是一样和气,先跟严继刚说了几句别紧张,一会儿说话时可以慢点说,才带着人去教室,给班里介绍新成员。

刘卫斌本来正在跟后座的同学讲小话,听到动静转过头,当时嘴巴就张大了。

等袁老师把人安排过来跟他当同桌,他更是忍不住问严继刚:“你不是没上学吗?咋就二年级了?”

严继刚只是不好意思地笑,“姐姐说……让我考试,我……我考过了。”

“你俩认识?”其他人凑过头来问刘卫斌。

刘卫斌立马点头,“认识,他姐夫跟我哥哥是好朋友,以前还在我家里住过。”

又跟几人说:“他是后搬过来的,他们老家方言有点怪,你们跟他说话慢点儿说。不过他姐夫可厉害了,他有个小手/木仓,做的跟真的似的。”

“真的假的?”

男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枪、玻璃弹珠和摔纸牌,当天下午放学,就有人跟着严继刚和刘卫斌过来看手/木仓了。

然后他们就发现严继刚不仅有小手/木仓,还有小汽车,一群人在严雪家玩了大半天,才背着书包回家吃饭。

这算是个好开始,不过严雪还是不放心,过后又偷着去学校看了看。

见严继刚有自己玩的小团体,并没有被欺负,才放心离开,没想到一出门就碰上也偷偷过来看的二老太太。

想想当初二老太太是怎么认识的单秋芳,严雪一笑,陪着二老太太又去看了一遍才回去。

严继刚开学后没多长时间,严雪家的段木开始正式出耳了。

一般来说,当木耳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开始向上卷曲,耳体柔软下垂、弹性变差,耳肉肥厚,耳根收缩变小、变细、直立,颜色由黑转褐,就是成熟了。

这个时候必须及时采收,不然会出现流耳、烂耳,烂耳留在耳木上,甚至会影响其他木耳。

而采收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要选在雨后初晴,耳片稍干耳根湿润,或者清晨露水未干的时候。

这时的木耳耳体柔软,不容易被碰碎,采摘时也不容易损伤附近的耳芽和耳根下面的菌丝。

一连数日,严雪家都在忙着木耳的采收和晾晒。

林场去一趟镇上太麻烦,还得花车票,为了节约成本,严雪决定不卖鲜耳,全部晒干。

只是她对晾晒也是有要求的,根据耳片褶皱的多少分成了多筋、半筋和无筋三类。

多筋采收后立即晾晒,单层平铺,避免堆积,在木耳完全干透前不可以翻动,不然会出现拳耳。

半筋铺放也不宜过厚,定型后可合并,移至通风良好的阴棚内继续阴干。

无筋的最麻烦,快速风干定型后还需要二次定型加工。

郭长安家里以前也采过木耳,都是放到盖帘上随便晒晒,见严雪把无筋的木耳重新打到微湿,双手搓动耳片使其内卷为条形,不禁问了句:“晒木耳还有这么多讲究?”

“那当然。”严雪笑着反问,“你去买东西,是会先挑外表美观但不一定好吃的,还是外表很差但其实很好吃的?”

那谁不是第一眼看到外表美观的,毕竟好不好吃还得尝,好不好看却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郭长安发现从严雪这里还真能学到不少东西,没再问什么,继续将已经晒好的木耳归拢好,装进筐里。

正忙着,周文慧来了,进门先不好意思地问:“我没打扰到你们吧?”

严雪见她是一个人来的,身边并没有跟着刘卫国,就猜她可能是有事,“你先等一下,我把手头这点弄完。”

周文慧点头,“你忙,我不着急。”

但严雪还是飞快把手头的木耳弄完,和她进了屋,“怎么样?结了婚还适应吧?”

这一问把周文慧弄了个大红脸,不过也无形中拉近了两人间的距离。

周文慧点头说:“挺好的。”又真诚望向她,“还要谢谢你跟祁放帮忙,没有你们,我和卫国可能就散了。”

严雪对这姑娘的性子还是有些了解的,“你这次来,不会是专程向我们道谢吧?”

那就太客套了,周文慧摇摇头,“也不全是,我是想问问你这些木耳都有地方卖了吗?”

竟然是来给她送生意的,严雪有一点意外,“你是有什么渠道吗?”

“我小姨夫不是在镇林业局后勤?”周文慧说,“他们林业局食堂秋天也囤菜,我让他帮着问过了,价格合适的话他们愿意收。还有我以前那些同学、朋友家里,你要是有需要,我都可以帮着问问。”

倒是差点忘了这姑娘还有这人脉,严雪认真想了想,“镇林业局食堂没问题吗?”

她记得这种单位食堂应该都是去商店或是供销社采购,然后拿单子回去报销。

周文慧也知道,“我仔细问过了,商店没有的东西,他们也可以去市场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