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记者(第2/3页)

第二天,二老太太就用小火车捎来了第二批,销量依旧可观。祁放这边,各镇机修厂来参加培训的人也陆续到了。

不仅几个镇,市里三个县的机械厂都来了人,包括之前就来改装过的本县。

来的还是洪师傅,一见祁放就问:“我听说吊机你也鼓捣出来了?咋改的?这次培训教吗?”

这就纯粹是对改装机器感兴趣了,毕竟相比于推土机和挖掘机,吊机目前并不是那么急需。

所以这第一届的培训,祁放也没准备教改吊机,“不教,这次主要教挖掘机。”

见洪师傅明显有些失望,他又补充,“不过改装手册可以给你看看。”

这洪师傅就开心了,“用不用我给你帮忙?好歹上次我也来看你改过,知道怎么弄。”

然后柳湖镇的人一来,就发现县机械厂的工程师正跟着祁放打下手呢,当时就被震了下。

有个洪师傅在旁边压阵,另两个县机械厂的人也不敢看祁放年轻,就有所轻视,培训气氛空前和谐。

人这么多,祁放还是先找了块黑板,简单给大家讲了讲改装的理论和架构。

讲得很通俗易懂,至少讲完他叫了几个人提问,基本都能答出来,并没有出现一脸茫然的情况。

虽说有能来参加培训的多是本厂技术不错的人的原因,但祁放这几年在基层也不是白干的。

或许当初苏常青叫他来澄水,也不只是为了避祸,确实想要他换个角度来看这些机械,看这些和机械打交道的人。

理论结束,就是真正重要的实践部分,东西开始组装那一天,瞿明理还带着镇林业局的领导来了。

毕竟是自己局里组织的培训,总得过来露个脸,表示一下重视。

就连刘局长都一反常态,面上挂着笑容,看到祁放,还温言鼓励了数句。

这可是全市独一份儿,就在他们澄水林业局举办了,多有面子。

而且三个县的机械厂都来了人,以前哪有县机械厂来一个镇机修厂学习的?

等瞿明理走了,他就再办一届,办得大一点,让市报的人过来报道报道。

到时候这就是他的政绩,反正报纸上也不能特地写这培训还有上一届,上一届是谁主持的。

正想着,警卫处突然有人过来,说外面来了个省报的记者,来采访改装培训。

刘局长脸上的笑当时就僵住了,怎么也没料到瞿明理也想到了,还一下子就请了省报。

这报纸一发,明年他就算再搞,大家也都知道他是拾人牙慧,不稀罕了。

倒是其他人在惊讶过后,立马琢磨起了一会儿记者要是问自己该怎么答,看瞿明理的眼神也又有了不同。

这人是真能搞事情啊,关键还有人脉,他们这么小的一个镇林业局,竟然也能请动省报。

严雪也有些没料到瞿明理直接就请了省报,毕竟这第一届改装培训只在市内展开。

但记者找上门,她还是如常进行了接待,带着人参观耳场、培育室,给人讲木耳栽培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来的记者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本来是别人嫌远不愿意来,才推给他的,没想到信息量这么大,他脑子都有些不够用了。

但是再年轻他也是名记者,新闻敏锐度还是有的,过来一采访,就知道这澄水林业局的确有东西可报。

首先这改装推土机和挖掘机,别说江城市缺工程机械,省里其他市也缺啊。

还有这人工种植木耳,以前就从没听说过木耳还能种,不说在全省,估计在全国这都是第一例。

没想到澄水镇地方不大,搞出来的事情却不少,还都不是什么小事。

上面最近风向又有变化,有些东西报了实在敏感,倒是这些有关民生的事,报了肯定不犯错。

记者一路听一路记,钢笔都快写出残影了,最后还给严雪和试点拍了几张照片。

坐火车回省城这一路,他都在奋笔疾书,回去后没多久,就把稿子交给了上面的主编。

主编看他交得这么快,还以为他是没把这趟采访当回事,敷衍着随便写了点东西,蹙起眉一看,更想蹙眉了。

“你这都写的啥?改装培训班也就罢了,还人工种植木耳,年产数千斤?”

派人过去的时候主编可不知道还有这事,不由压低声,“现在可不是58、59年了,不兴放卫星。”

“我也没放卫星啊。”小记者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好,毕竟他刚开始听到的时候也挺震惊的。

言辞实在无力,他干脆拿出了自己洗好的照片,“这都是我在他们那试点拍的,要不您看看?”

不确定要用哪一张,他当时拍了不少,也全都抓紧时间洗出来了。

照片递过去,虽然只是黑白的,主编还是看到了那满场排开的段木,蔚为壮观。

“这就是他们种的木耳?”他推推眼镜,眯眼仔细打量起来。

“是在木头上打孔种的。”小记者赶忙翻出了另一张照片,“我还拍了,就这个。”

主编一看,照片上的钻孔里确实长了东西,就是显然不是木耳,又问了几句,才知道是时候没到。

“变废为宝,积极创造,确实符合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很值得占个大版面。”

主版这种事是肯定占不上的,那都要留给上面的讲话、精神和政策。

就是澄水这显然是两个新闻,到底怎么排,哪个占多,哪个占少,实在有些让人难以取舍。

两位都是年轻同志,两样都是创举,一个为国家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一个为改变百姓生活做出了努力。

主编犹豫来犹豫去,正想着要不要问问澄水那边,就听小记者又补充了一句:“差点忘了,这两位同志还是两口子。”

想起来的还真够及时的,主编看看他,最终决定将两个新闻合并成一个大版面,讲这对共同进步的革命夫妻。

这一期的省报发出来,除了主版面,最醒目的就属那并排放在一起的两张照片了。

照片上男的英俊逼人,身后立着一台钢铁怪兽;女的甜美漂亮,立于满场整齐的耳木之间。

再看内容,跟看传奇故事似的,反正看报的人是不知道拖拉机还能改成推土机和挖掘机,更不知道木耳还能种。

别人看着只觉得是在看传奇故事,澄水的人看了,却是津津乐道地读了又读。

主要太给澄水争气了,平时澄水哪能上得了省报,还是这么正面的内容,他们看着都觉得很牛。

单秋芳去小市场卖完鸡仔,回来还碰上一个邻居,“你那长得挺漂亮的外甥女儿是不是在金川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