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西枕清流(第2/5页)

原来师父一直记得这桩事,他老人家对于道承,不是一般的看重。

可惜自己没有练剑罡的才情。

卢祖尚读懂了师父心迹:“宁散人看了您的信,会生气吗?”

“不会不会。”

松隐子没好气道:“他岂会缺这点气度?”

“我倒希望宁道兄因此好奇,将视线从佛门转到道门天才身上,如此一来,对于周道友的事,才算大有裨益”

……

过了淮南到钟离,刚一泊船,周奕便听到有人操着吴音唱念渔歌:

“淮水汤汤,冬日夜长。一苇所如,江海为乡”

他从大船船舱中走出,见到渡口有数艘渔船划过。

这时夕阳沉浦,暝色四合,偶见孤鸿掠水,冻鲤跳波。

此情此景下,周奕也生出漂泊异乡之感。

忆昔大禹疏川,凿龙门而导淮泗。建安诸子,临清流而赋慷慨。

他啧啧而叹,似乎闻到一阵从下游通济渠吹来的腥风。

二目扑闪,像是看到百里外,孟让正与隋军大战的场景。

才一下船,就有人迎了上来。

那人胡子拉碴,一看就是杜伏威手下的猛将阚棱。

钟离津渡人多眼杂,不少人投目张望。

此地局势混乱,几番易手,算不上江淮军地盘。

而且,有各大势力的眼线。

可不敢像在淮安那般高调。

周奕见阚棱带着人要来见礼,先一步伸手制止,阚棱环顾四望,这才低调上前。

与周奕一道南下的数十位高手分站四周,把暗中窥探的视线全都挡掉。

又冷目四望,让众多势力管好眼睛。

他们气势凶悍,钟离津这边也无人敢上前冒犯。

“大都督,今晚无法在钟离歇停,日间恐有大战,我们须得连夜过池水,穿过昭义县。”

此地是吴头楚尾,濒临淮河。

隋军与孟让的战场,已波及至此。

“走吧。”

周奕没那么多讲究:“我带来的人有点多,马够乘吗?”

阚棱简单一扫:“够的,或许缺几匹,便两人一乘。”

大船交给弋阳卢府门客,周奕与阚棱朝渡口外走。

“孟让有没有被攻下?”

“暂时没有。”

“六合呢?”

阚棱沉声道:“老爹又一次将来整打退,不过除了李子通那狗贼占住海陵,周围几伙义军全被来整所灭。”

“一些散乱人马汇入我军,其余逃向海陵。”

“情况不是太好,一旦孟让溃败,我们就要面临张须陀、来整、尉迟胜三方人马。”

“辅将军在永福,估计也守不住了。”

听到辅公祏,周奕眉头微皱。

这也是个随时会背刺的家伙,更是魔门天莲宗传人,安隆的师弟。

阚棱打断了他的思绪:“如果三方大军来攻,六合守不住,便要退回寿春,重新经营淮水。”

“除了六合之外,可有其余部署?”

“有,李校尉曾建议攻取清流,起先辅将军并不赞同,可虚军师一至,便将此事定下。”

“现已筹备许久。”

李靖和虚行之的决定,周奕不会有疑问。

卢祖尚提供的消息也没错。

唯一让他注意的是“辅公祏不赞同”。

周奕一边走一边在脑海中盘算。

辅公祏在永福,若他守不住,六合虽为重镇,却成孤城。

清流便是滁州中心,在六合的西侧,二者以滁水相连,若占清流,可成猗角之势。

不仅能支持六合,还能一道威胁历阳、丹阳。

辅公祏凭什么不同意?

周奕有此想法后,便一路与阚棱交流,问起这段时间发生的大小诸事。

阚棱与杜伏威一道拜过五庄观。

旁人不知,他却知道老爹与大都督的关系。

故而言无不尽。

当天晚上,众人马不停蹄,天亮时,终于瞧见六合城郭。

江淮军起先紧张,待看清人后连忙通报。

因与来整连战,江淮军多半和衣而眠,周奕抵至城下,绞车转动大绳咔咔连响,吊桥悬门联动,大队人马迎出。

出来的,正是江淮军最精锐的上募营。

“大都督!”

众兵将一齐喊出,呼喝声传响江北,把六合周围的晨烟都震散了。

枪戟排列如林,这种肃杀军阵,互相之间有战阵配合,便是武道宗师也不愿轻闯,一旦没有走脱,或者被人拖住,恐怕要被源源不断的战兵耗死。

周奕走在阚棱之前,在城下六合城吊桥上与杜伏威会面。

众目睽睽之下,二人相视一笑。

这是成千上万的江淮军,永远忘记不了的画面。

“请!”

“请!”

周杜二人各道一声,最终在老杜朗笑声中,一齐入城。

不远处的虚行之望着这一幕,不由抚须而笑。

那白衣人影倒映在李靖眼中,这位经淮水一战在江淮军中名声大噪的水军二号人物,立时拍了拍虚行之的肩膀。

将他从虚幻中拉回现实。

二人迎了上去。

“大都督!”

李靖似是被面前这年轻人的气质所染,话语带着激动。

“我没有看错人,药师不负所托。”

周奕拍了拍他的胳膊,只说了这一句话。

接着,他便与杜伏威一道去了六合官署。

老杜是个干脆人,多余的话早在南阳说过了,当下,就是让江淮军在六合扎根,最好打到江南。

周奕一夜未眠,与老杜喝了几杯茶醒了醒神,直奔江淮水军大营。

他与老杜分工明确,老杜正面守来整大军,他则是去搞清流。

一段日子不来,江淮水军已是截然不同。

尤其是击溃来整这一阵,大壮军威。

因与阚棱聊了一路,情况他已了解个七七八八。

掀开大帐时,李靖与虚行之欲要起身。

周奕摆手制止,与他们坐在一起,叫他俩继续。

二人很快适应,又商量着如何排兵布阵,如何调动军需

周奕只是听,没打算微操,所以不插话。

虚行之果然有能力,竟能跟得上李靖的节奏。

等他们商量完毕后,才把应对清流的策略,转述给周奕。

江淮水军当下扩增至四千人,清流正规守军不及两千。

但这是攻城,不是平原战。

清流的城不算高,只有三丈,远不及江都宏伟之墙。

军中好手,稍借城墙一步就能上。

懂一些轻功的高手到城下,一提真气便能飞跃。

老杜去了南阳之后也不藏私,将一部分上募营高手分入水军。

清流对江淮军来说,不算坚城。

不过一旦交战,上了城墙,清流城中也有高手相抗,不见得就能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