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枫林至尊 风动江南(第4/4页)
还有一点,他怕死。
因此不敢把希望都赌在林士弘身上。
“沈兄,倘若林兄与我们预料中一样,该如何?”
沈法兴问:“你有什么主意?”
萧铣板着脸:“我听说这周奕是个一言九鼎之人,且有悲悯之心。”
“我二人已将兵力集中在此,配合楚国守军,有近十五万人马。他既然不想多造杀戮,我们就以兵权换得性命,他想留一个好名声,应当不会拒绝吧。”
沈法兴冷笑一声:“只怕没那么简单。”
二人还未踏入浔阳宫,又听到有人报讯。
鄱阳郡,林士弘的老窝,失守了!
这下子,林士弘还能坐得住吗?
“两位,陛下有请!”
一位嗓音尖尖的太监声音响起,正是当初杨广身边的韦公公。
“楚帝已经出关了?”
“是的,两位赶巧了,就在你们进城的时候。”
韦公公说完拂尘一抖,在前方领路。
萧铣和沈法兴眼藏怒色,皱眉盯着韦公公的背影。
这老太监对他们太不尊重。
二人没脱龙袍,就是不想在此地弱林士弘一头,大家都称帝了,不分高下。
老太监的态度,明显是在打压他们。
自从称帝享受百官朝拜的感觉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萧铣与沈法兴沉浸在天下至尊的幻梦中,此时尽管落魄,也不愿从梦中醒来。
韦公公没有带他们去中央那座最富丽堂皇的殿宇,而是上了浔阳宫最高的一处八层塔楼。
西北风将廊檐上的铁马吹得叮当乱响。
时不时有一条冰溜子坠在地上。
二人登楼之后,在这处望江塔楼顶层上演了震撼一幕。
三位着龙袍的人坐在一起。
楚帝、吴帝、梁帝,站在一旁的韦公公暗自生出啼笑皆非之感,太荒谬了。
相比于沈法兴与萧铣,林士弘更为年轻,且他的脸上密布着一层紫光,正对应紫气东来,位极显贵,好像他才是受天眷顾的真正帝王。
气质上,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沈法兴谈到鄱阳郡被攻克时,林士弘漠不关心,一点瞧不出有多么在乎。
不过,他像是被激起杀戮欲望,发紫的嘴唇勾勒起残忍狞笑。
“今日鄱阳,明日便是豫章。”
“在年关当日,他们便会打到九江。”
林士弘的话将沈法兴激怒:“岂有此理,将我们当成泥捏的不成?”
“不让我们活到明年?”
萧铣阴沉着脸:“林兄,你有何应对之策。”
林士弘孤傲一笑:“自然是大战一场。”
沈法兴与萧铣瞩目望去,只见林士弘长发披肩,目光如电,邪魅霸道,仿佛他口中的任何话都可令人信服。
“知道我为何在九江吗?”
“为何?”
“这姓周的曾来九江一次,放出豪言,说要斩我,我要瞧瞧,他有无这个胆量。倘若他敢来,我将他斩杀,他手下大军便分崩离析,顷刻瓦解。”
林士弘让人感觉陌生。
沈法兴和萧铣都觉得他夸下海口,简直是在胡说八道。
他们怀疑的眼神才露出来。
忽然,一股杀意如潮水般将两人淹没。
林士弘如野兽般冷酷的眼神泛起紫光,让他们精神为之战栗,寒冷的感觉,仿佛来自灵魂深处。
萧铣的身体哆嗦了一下,连忙补救:“我们虽是联盟,但九江是林兄的地盘,自然按照林兄的安排来布置。”
沈法兴立刻附和。
“很好。”
杀意如潮水般退去,林士弘双手环抱,“两位配合我手下控制军阵,我自有把握。”
“好!”
二人心中对林士弘极度不满,这时却也生出几分期待。
难道,林士弘真能对付那姓周的?
将姓周的杀掉,危机自然解除。最好两人一起死,那得大肆庆祝一番。
萧铣与沈法兴离开后,一道苗条黑影从塔楼顶端落下,正是大明尊教的毒水辛娜娅。
“楚帝,你此时与他决战,其实并不稳妥。”
“怎么,还要劝我去长安?”
“正是。”
辛娜娅劝道:
“与其在此暴露,不如留在长安,等候必杀一击,那时诸位齐心合力,这道门天师必死无疑。把江南让给他,萧铣与沈法兴的脑袋也留给他。正好以这场大胜,冲昏他的头脑。”
“你们的计划听上去不错,”林士弘露出傲慢之色,“但凭什么让我听你们的?”
辛娜娅神色一僵。
这姓林的脾性大变,心中不爽,却顺着他说话:“楚帝虽得秘法,但并不完善,来到长安,定能再进一步。”
“不必了。”
他说话时,一股极为强横的阴寒域场从他周身迸发:“完不完善,不在于你们,而在于我。”
辛娜娅忙一拱手:“告辞。”
她化作一条黑影直接遁走,林士弘桀骜一笑,也不理会。
韦公公道:“从净念禅院一战、虎牢关杀掉伏难陀一战中不难看出,他已是当今最厉害的武道大宗师之一。”
林士弘露出一丝谨慎:
“或许在别处我没有多大把握,但他只要敢来这里,无论是三大宗师还是谁,我都会让他后悔。”
“至于长安那群人”
他一脸嘲讽:“我之前答应他们,只是想看一看秘法罢了,让我信任他们,那是绝不可能。”
……
林士弘的预料一点没有错,在鄱阳郡失守后,紧跟着就轮到豫章郡。
听到豫章郡城守军投降的消息,萧铣与沈法兴无比着急,可林士弘无动于衷。
他调养自己的精气神,默默等候在浔阳望江楼。
各路大军,已朝九江席卷而来。
似乎,就在这一年的年关,整个南方都将平定。
九江城的气氛已变,此地聚集了十几万兵马,但敌手人数要比他们多过一倍。
紧张恐慌的情绪,不断蔓延。
但是
与周围干脆利落投降的郡城不同,此地聚集三帝,还有诸多忠心部下。
要啃下坚城,实非易事。
年关前一天。
在大军对九江形成包围之势后,有一艘木舟从建康驶下,分明是逆流而行,但没有人划船,此舟仅被一股风推着,却轻快异常。船头的白衣人影,正带着极好的兴致,眺望浔阳江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