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万法之源 东方既白

弈剑大师的态度,让荣留王感觉天塌了。

短短瞬间他的脑中充斥诸般杂念,随着周奕一道眼神飞来,这些杂念登时破碎化作悲哀弥漫在心头。

他将背负“亡国之君”这沉重名号。

踌躇间难免生出反抗的念头。

可他十分冷静,极速把念头掐灭。

这位不是杨广,弈剑大师认输,高句丽再无机会。

晓得周奕不是心慈手软之人,故而没胆子学高元对杨广搞“表面一套,背地一套”,那时就不是什么“粪土之臣”之类的口诛笔伐,多半会被斩杀变成粪土。

高建武没有隐藏自己的情绪,脸上表情,无不显露其万般无奈,感伤怅惘。

旋即长吐一口气,低声朝周奕询问了一句:“可否容我考虑一段时日吗?”

周奕语气平淡:“当然可以,但下次我的话也会不同。”

平静的话语让高建武眼神一变,背后冒出一股寒意来。

他与傅采林再度对视,定了定神,终于下定决心,拱手长揖施礼道:

“微臣高建武,愿入朝听宣,遵天子一切号令。”

周奕这才露出微笑。

当年无论广神怎么宣召,虚与委蛇的高元就是不入朝,他知晓一入朝,可能就回不去了。

荣留王说出这话,便是摆明态度。

让九州天子知道自己不仅识趣,也不敢玩虚的。

“荣留王,坐下来喝一杯吧。”

周奕指了指一旁的座位,“我还没有称帝,你不必拘束。”

不拘束?高建武只耳朵听一听,心知客气话不能当真。

一个记仇的天子,定不会忘记那些冒犯过他的人。

且这个天子,还是集权力与武力于巅峰。

“是。”

高建武礼貌应声,傅采林见他浑浑噩噩,于是不断给他倒酒,也许是高建武好酒,他来者不拒,一连半坛桑落酒入肚。

人说酒可消愁,大抵有几分道理。

荣留王半坛酒下肚,心中陡然一宽。

‘连魔龙都失败了,何况是我?’

‘既然都无法反抗,我作为一个献上忠诚的异国君王,难道不是一种眼力高明的体现吗?突厥人现在还没这个机会呢。’

‘高句丽本来就属于九州,我仅是认祖归宗。’

‘……’

他每喝一口酒,就能多出三条安慰自己的理由。

渐渐的,他开始与周奕说起高句丽的政风人事,风俗地理。

夜越深,荣留王的话越密。

他直接表态,表示要在登基大典这一天,呈上高句丽的地域图。

戌时末,傅采林一群人告辞离去。

周奕又与侯希白、寇仲、徐子陵,宋师道,跋锋寒坐在一起。

周奕看向跋锋寒,不由问道:“今次你可还有八十年份的乌程之若下春?”

跋锋寒立觉羞愧,寇徐晓得他的糗事,顿时笑了起来。

“当日眼拙,不知天师身份。又因破关而出不久,自觉剑术大进,却成了井底之蛙,让天师见笑了。”

跋锋寒对这不堪回首之事倒是不避讳。

他又拱手道:

“那日承蒙天师手下留情,否则跋某人已然身死,但我从不服输,此生定然刻苦练剑,期待有朝一日能有资格再来挑战。”

周奕评价道:“这够你藏几坛年份极高的好酒。”

“好!”

跋锋寒晓得彼此差距极大:“跋某会封酒藏剑,他年若得机会,便带酒来寻天师。”

周奕欣慰点头:“你让我有些期待了。”

跋锋寒神思飞动,露出一丝怅然,他当年在漠北向来是一路走一路战,天不怕地不怕,九死一生的场面数也数不清,从没什么敬畏之心。

可眼前这人,对此时的他来说,甚至还属于“未知对手”。

方才也没能借弈剑大师出手看清对方底细,不知他的境界到底在何处。

那种深邃缥缈的感觉,几乎与战神殿的浮雕图录差不多。

此前实难想到,武道大宗师之上,竟还有这等未知高妙的武道境界。

周奕转头询问寇徐二人,原来他们也入了战神殿。

或是因为练了长生诀的缘故,他们看战神图录之后最大的收获还是在广成子留下的这部功法上。

寇仲和徐子陵说到广成子,无不吃惊于战神殿中那千载不曾腐朽如金刚般的肉身。

从战神殿,又聊到魏郡。

“我们曾去安阳寻过贞嫂,可惜她与宇文化及都不见了。”

说到此处,二人除了遗憾外,还非常担心。

“我知道她在哪里。”

“嗯?!”寇徐的眼睛一下子睁开,“贞嫂在哪,她还好吗?”

两人异口同声。

“她很好,托我带话给你们,叫你们不用挂牵。”

周奕说完,二人的担忧之色立时削减。

徐子陵始终不放心:“不知宇文化及是否真心爱护贞嫂。”

“放心吧,”周奕虽然想不通,却亲眼所见,“他们应该是真爱,宇文化及为了救她,连自己的性命也赌上了。”

“我的娘,”寇仲惊得张大嘴巴,“没想到宇文化及还是个痴情种子。”

相比于他们抱在一起殉情,周奕觉得这已经很不错了:“她随宇文化及东渡倭岛,你们再想见她,须得渡过大海。”

寇徐二人望向东方,一齐笑了:“那正好。”

“哦?”

寇仲兴奋挑眉:

“见识过战神殿那奇特空间后,我们始知武道无穷,天地无穷。大丈夫志在四方,最令人激动澎湃的便是不断去探索那些未知的精彩,我们已立下宏志,要走遍天下。待周大哥你统一九州后,我们先随跋小子去草原闯荡,再入茫茫大海,瞧一瞧海外世界。”

周奕若有所思:“就你们两个?”

“当然不是,除了跋小子,还有傅大师的徒弟,宋家兄妹,也许还有感兴趣的人。”

徐子陵说罢,从怀中掏出一本书册,正是当初周奕所赠之《周礼》。

“周大哥,我所到一地,就传此书,你觉得如何?”

“妙。”周奕由衷夸赞。

寇仲咧嘴笑道:“就由我开疆拓土,遍插大唐旗帜,你周老大是否封我一个大将军哩。”

周奕理所当然道:“那有何难,我再叫人给你打造大型海船,取名黄金号,助你们征服大海。”

三人围绕这话题,聊得颇为投机。

一旁的宋师道都听愣了。

什么“环球航行”“海上秘宝”“海上王”“大航海时代”.

这对吗?

不仅宋师道呆滞,跋锋寒也不遑多让,哪怕是与周奕极为熟悉的多金公子,这时才知道周奕对海外世界这么了解。

抑或是众人对周奕身上的奇事司空见惯,只当他底蕴深厚,见识广博,不曾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