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许是重回旧地,汤母时不时陷入回忆,情绪不怎么高。
好在家里多了一个小春分,汤母张罗着给春分裁新衣、补身体,忙着这些事的时候,肉眼可见地精神了不少。
接下来的两天,汤婵陪着汤母安置行李,购置东西,补满伺候的奴仆,总算把宅院收拾的差不多了。
这天傍晚,二人用过晚膳,汤母对汤婵说起一件事。
“你还记不记得前几天见到的全海堂叔?”
汤婵回想了一下,是汤父过继前的弟弟。
“他们家的大儿子后日成婚,邀请我去观礼,”汤母道,“你说我该不该去?”
寡居之人,一般不太会参加这种喜事,但汤母曾是官家夫人,身份不同,又有汤婵这个嫁入高门的女儿,汤全海一家自然想拉近关系。
汤婵对此不置可否,“您想去吗?”
汤母有些迟疑,“毕竟是族人,又是盛情相邀,不去是不是不太好?”
她不愿显得太过傲慢。
汤婵沉吟一会儿,“我陪您一起去吧。”
她担心有些人会以族人之名向汤母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汤母抹不开脸,但汤婵就没有这个顾虑。
“你也去?”汤母一怔,“你不是定下后日便回吗?已经出来好几日,可不好再往后拖了。”
她不愿汤婵在这里耽搁太久,惹了婆家不喜就不好了。
汤婵道:“上午稍坐一会儿,中午往回走就行,来得及。”
“也好。”汤母想了想,应了下来。
到了日子,汤婵陪汤母来到了汤全海家。
汤全海发家不久,才算在县里落稳脚跟,宅院并不算大。今日大喜,宅院的大门前挂着红灯笼,鞭炮声响起,一片喜气洋洋。
汤全海的妻子姓夏,她瞧着是个爽利性子,对于汤婵二人的到来十分惊喜。
“天,”夏氏喜笑颜开,“我就说怎么今天一大早就听见喜鹊叫,原来是有贵客上门!快请!”
汤母客气笑道:“都是同族亲戚,互相照拂是应该的。”
“嫂子这话说得是!夏氏眉开眼笑,十分热心肠道,“族里住在县里的人家不多,以后嫂子有什么事可不要客气,我们家别的能耐不说,一把子力气总还是有的!”
汤母笑着应了一声,同汤婵添了礼,没再耽误夏氏继续忙。
过了不久,顾氏也到了。
见到汤母与汤婵,顾氏眼神一闪,她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一般,笑容满面地来问好,对二人的态度亲热极了。
不亲热也不行,她最能耐的儿子汤传杰可是耳提面命,叫顾氏恭恭敬敬地对待汤母,再不许打汤母的主意。
伸手不打笑脸人,汤母虽心中不喜,却不好在别人家的喜宴上闹僵氛围,只不咸不淡地寒暄。
顾氏倒是能屈能伸,似是没感觉到一般,然而她面上不显,心下却是撇嘴。
不过一个没儿子的寡妇,倒要看你还能得意多久?
听说前两日还认了个干女儿,真是认亲也不会认,一个丫头片子能顶什么用?
不过是个丫头片子才好呢,顾氏笑容更深了几分,无人注意处,她与夏氏交换了一个眼神。
虽然奢侈程度无法与朱门巨室相比,但普通人家的婚礼自有其热闹,看得外人心里也跟着欢喜。
到了快正午,新娘子被迎进门,汤母怕耽误汤婵离开的时辰,没有继续留下用宴席,带着汤婵回了家。
汤婵的行李不多,早就收拾好了,随时都能走。
虽然早有预料,然而临别来时,汤母心中依旧十分不舍。
她像每一个母亲一样,对着孩子止不住地殷切叮嘱,“……女婿是个好的,你在解家也要多多孝顺婆婆,照顾丈夫儿女,不要辜负了女婿对你的心意……路上多多小心,注意安全……”
汤婵笑道:“您放心,我会多写信回来,您有什么事不要怕麻烦,差人去找我便是。”
回京路上一路顺利,汤婵回到了解府,先去给太夫人请了安。
临窗的大炕上,徽姐儿正带着弟弟玩七巧板,太夫人在一旁笑呵呵地看着。
桓哥儿时不时给姐姐捣个乱,但徽姐儿脾气很好,拼好的图形被弄乱了也不生气。
见汤婵来了,徽姐儿牵着弟弟下来给汤婵问了安。
“回来了?”
太夫人转头笑着问候汤婵,“一路可还顺利?”
“托您的福,都还顺利。”汤婵笑道,“我给家里人带了些礼物,回头我叫丫鬟送来。”
太夫人闻言笑意更深,“你有心了。”
大兴县虽是一等一的大县,称得上繁华,但和京城相比,什么东西也算不上好了,但这是汤婵一片心意,太夫人自然不会拒绝。
正说着话,何妈妈打了帘子进屋,手里拿着一封信。
“太夫人,”何妈妈把信递了上来,“是沈家老夫人的信。”
汤婵一怔,这沈家老夫人是谁?
她看向太夫人,却发现太夫人脸上的神情很是复杂,似是不喜,但又有些期待。
不过这抹复杂很快消失不见,太夫人打开信件快速读过,对还在状况之外的汤婵解释道:“是我娘家妹妹来的信。”
“她的丈夫在云贵任官,去年抚夷藩治理有功,皇上特旨进京面圣,本该年前就到的,但路上意外病了一场,一直耽误到现在,再过几天才能到。”
汤婵这才了然,笑道:“您与姨母应该多年未见了罢?我这就让人把客院收拾出来,好接待姨母姨夫。”
“不必了,”太夫人说,“他们应该会住驿馆。”
没想到太夫人竟然会拒绝,汤婵不禁愣了愣,“这……”
太夫人又想了想,“算了,收拾出来也好,以防万一罢。”
她说这话时露出了一点头疼的表情,看得汤婵不禁好奇。
按理说能见到多年未见的亲人,太夫人应该很是期待才是,为什么会是这种反应?
太夫人看出她的疑惑,却没多解释,只和蔼地道:“你今日舟车劳顿,早些回去歇息罢,别的明日再说。”
徽姐儿跟桓哥儿回到了自己的屋子,不一会儿,有正房的丫鬟过来,给他们送来了汤婵带回来的礼物。
跟京城比,大兴县确实没什么新鲜东西,汤婵就挑了些做工精致的玩具,有木质的玩具小车、人马轮转、陀螺等等。
怕徽姐儿跟佳姐儿两个姑娘不喜欢这些,汤婵还另给小姐妹俩各自送了一对桃红碧玺的挂珠步摇和手串,是汤婵逛街时意外淘到的,用料不算珍贵,但样子新奇活泼,很适合这个年纪的小姑娘。
徽姐儿看着步摇,忍不住露出喜爱之色。
她的奶妈妈蒋奶娘道:“姑娘要试一试吗?夫人的一片心意呢。”